(共18张PPT)
2.腊八粥
第1课时
统编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听儿歌:《过了腊八就是年》
1.认识“腊、粥、腻、栗”等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两两部分内容,找出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分析文章有详有略写法的作用。 (难点)
学习目标
沈从文(1902-1988)
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走近作者
腊八粥,最早开始于宋代,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佛粥,民间传说来自天竺。中国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的历史
学习字词
zhōu
nì
lì
guàn
áo
chóu
hè
gāng
dū
zāng
kuài
粥
腻
栗
灌
熬
咽
稠
嘟
褐
缸
脏
筷
搅
jiǎo
匙
chí
yān
là
腊
塞
(sài) 边塞
(sè ) 堵塞
咽
(yān) 咽喉
(yàn) 咽下
(yè ) 呜咽
(sāi ) 塞子
学习多音字
chí( )
匙
shi( )
钥匙
汤匙
腊八粥 甜腻 板栗 咽下 唾沫
大匙 塞灌 搅和 浓稠 嘟囔
孥孥 肿胀 呃 黄焖鸡 熬粥
深褐 染缸 脏水 搁多了 筷子
腊八粥 甜腻 板栗 咽下 唾沫
大匙 塞灌 搅和 浓稠 嘟囔
孥孥 肿胀 呃 黄焖鸡 熬粥
深褐 染缸 脏水 搁多了 筷子
学习字词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搅和】混合;掺杂。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稀烂】形容极烂。
孥 :儿子,或指妻和子。
噗 :形容水、气挤出等声音。
学习词语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可以分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本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八儿等粥、吃粥的经过。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爱粥——等粥——吃粥。
第2-19自然段写了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第1自然段人们爱喝腊八粥,简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
详写
梳理课文
“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这一部分是详写,可分为四个层次: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品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排比,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拟人,赋予腊八粥生命力,同时也是在用粥的“叹气”烘托等粥人的心情。
品读课文
介绍了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仿写示例:家乡的小笼包,不要说吃了,光看着就已经是一种美的享受了。瞧,热气腾腾、雪白晶亮的小笼包端上来了,它们像一朵朵丰满圆润、含苞欲放的白菊。
当你细数纤巧匀称的“花瓣”时,会忽然发现“花瓣”羞红了脸,原来是小笼包溢出的汤汁。虽然小笼包的皮薄如纸、色亮如玉,但它其实很柔滑,有韧劲,绝不会轻易“露馅”。
小练笔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拓展阅读
一、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甜腻(nì) 肿胀(zhǒnɡ) 焖饭(mèn)
B.孥孥(nú) 浓稠(cóu) 嘟囔(nānɡ)
C.耽搁(ɡē) 水缸(ɡānɡ) 唾沫(tuò)
·
·
·
·
·
·
·
·
·
A
课堂练习
áo zhōu tián nì yàn xià tānɡ chí
( ) ( ) ( ) ( )
nónɡ chóu dū nanɡ shuǐ ɡānɡ zānɡ shuǐ
( ) ( ) ( ) ( )
熬粥
甜腻
咽下
汤匙
浓稠
嘟囔
水缸
脏水
课堂练习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沸腾
搅和
嘟囔
稀烂
每当腊八节时,妈妈总会煮一锅腊八粥。当锅里( )时,妈妈立即用锅铲在锅里仔细( ),防止粘锅。我在旁边看着,( )着,恨不得马上就吃上一大碗。此时妈妈总会耐心地对我说:“要锅里的食材都煮到( )才好吃哩!”
沸腾
搅和
嘟囔
稀烂(共23张PPT)
2.腊八粥
第2课时
统编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重点)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复习导入
第2—21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对应哪些自然段?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等粥
喝粥
2-8
9-12
13
14-17
默读全文,品味等粥过程中描写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体会八儿的内心活动,
自由读第2—8自然段,体会八儿怎样“盼粥”
品读课文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发疯”夸张写法,神态描写,但写出了八儿的兴奋又急切的样子。
品读课文
5.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神态描写:表现了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因为八儿一心想着吃腊八粥。
6.“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语言描写:一个“那”字,生动地写出了八儿为了早些吃到腊八粥而撒谎的馋样儿,天真可爱又有一点狡黠,颇有童趣,让人忍俊不禁。
4.“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品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体会八儿兴奋、好奇、急切的心理
八儿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找出描写腊八粥的语句,仔细体会。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通过写腊八粥不断地“叹气”,拟人写法。一方面写出了腊八粥逐渐黏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另一方面写出了八儿好奇心得不到满足的失望。
品读课文
分角色读第9-12自然段,体会八儿是怎样“分粥”的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 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品读课文
语言描写:吃腊八粥,八儿不只想着自己,还想着家人。这段描写既表现了八儿的天真可爱,又体现出他的孝顺体贴。
品读课文
八儿能吃三碗半的粥在他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自由读第13-17自然段,体会八儿是怎样“猜粥”和“看粥”的
分角色读第13自然段,找出八儿的猜想的语句,你体会到什么?
品读课文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心理描写:描写八儿猜想腊八粥的心理,为下文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表现出八儿憧憬、渴望的心情。既表现出孩子好奇而急切的心理,又细腻巧妙地突出腊八粥的特点。
因一时吃不到,八儿忍不住想象着锅里各种食材的样子或口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八儿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清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会熬成什么样子?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让他看到粥时,八儿心里是怎么想的?看插图体会。
读看14至17自然段,思考: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快速找一找,画出相关词语。
品读课文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惊异
品读课文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16-17自然段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自由读第18-19自然段,体会八儿是怎样“喝粥”的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品读课文
“靠”“斜立”“摆”的动作描写,肚子“小鼓”的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出八儿吃饱了腊八粥之后十分满足的情态,
“也”字强调大人小孩都吃得饱饱的,再也吃不下任何美味的食物了。
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
满足
品读课文
在第二部分八儿等待腊八粥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八儿的心理是这样变化的:
急迫→无奈→憧憬→惊讶→嫌弃
品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描写等粥熬好的生活场景,表现八儿一家温馨和睦的氛围和对生活的热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品读课文
腊八粥
爱粥——垂涎三尺
等粥
吃粥——心满意足
盼:迫不及待
想:计划分粥
猜:妙不可言
看:出乎意料
急切吃粥
纯朴温馨
板书设计
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嘴馋的八儿,享受到淳朴温馨的生活,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文化。爱我们的传统节日,爱我们的民俗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吧。
文章主旨
拓展阅读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吃粥的传说
一、连一连
春节 吃粽子
端午节 贴春联
重阳节 扫墓
清明节 登山、插茱萸
元宵节 赏月
中秋节 吃汤圆
我国的传统节日传递着浓郁的民俗文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
课堂练习
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填字母)
A. 拟人 B. 夸张 C. 反问 D. 排比
1. 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
2.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 )
3.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
4.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
课堂练习
三、照样子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加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虽然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