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5课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5课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05 20: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母亲教我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母亲教我的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过程与方法:探究《母亲教我的歌》中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了解表现音乐的手法。
3、知识与技能:学习听辨乐曲《母亲教我的歌》中表现不同情绪的乐段,感知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听辨乐曲的《母亲教我的歌》中表现不同音乐情绪的乐段,感知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情感。
难点:探究音乐要素中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了解音乐表现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母亲教我的歌》
1、欣赏音乐,同时思考歌曲怎么表达情感?
提出问题:歌曲的情感基调?
(歌曲中融入淡淡的哀愁,将作曲者对母亲的伤感情怀毫无保留的倾泻出来。)
师:分段聆听音乐,注意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这几个音乐要素有什么特点?它们如何表现情感?”
1、前奏
聆听前奏,请学生指出旋律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弹奏没有装饰音的前奏让学生做对比。指出前奏中用了装饰音,并说明什么是装饰音。
1、第一乐段
聆听音乐,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几个音乐要素去分析第一乐段。指出旋律中有八度大跳和切分节奏以及旋律模进,并说明旋律所表达的情感。
2、第二乐段
再次聆听第二乐段,分析它与第一乐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归纳曲式结构。
(二)、小提琴曲:克莱斯勒——《母亲教我的歌》
乐曲是在原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创作了新的表达不同音乐情绪的旋律,安排学生闭着眼睛聆听,每听到一个新的乐段请举手。
播放音乐,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各乐段出现的顺序。然后逐段聆听音乐,分析音乐。
音乐分析:小提琴用A弦演奏出音乐的主题,第二遍则用E弦演奏,音色明亮具有穿透性。紧接着,出现了B段,B段音乐速度加快了,力度加强了,音乐情绪更加激动,表达对母亲及往事的回忆思绪万千。C段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味。
师:这两首音乐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师:歌曲版本:表现一种音乐情绪,演唱者的歌声清丽委婉。歌曲有了歌词,使得表现的情感具体,音乐易于理解。
乐曲版本: 增添了两个乐段,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加丰富,小提琴演奏显得深情而舒缓。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要素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初步认识到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跟音乐表现的情绪情感息息相关。希望以后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大家多点从音乐要素方面去理解、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因为音乐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二、作业
课后聆听一首表达友情的歌曲或者乐曲,思考它是怎么通过表现情感的。下节课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