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A.﹣4℃ B.﹣6℃ C.6℃
2.我们用( )图来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A.气泡图 B.韦恩图 C.柱状图
3.冰是属于水的三态中的(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4.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
A.融化 B.凝固 C.冷却
5.教室里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
A.有 B.没有 C.下雨天有,晴天没有
6.测量雨量的雨量器应放在( )。
A.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方 B.大树底下 C.屋檐下
7.雪花是一种( )。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8.下列描述中,指向空气的( )。
A.形状不容易被改变 B.很轻、容易充满空间 C.能流动、不容易被压缩
9.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给盐水加热,水和盐会一起蒸发
B.加热盐水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C.石棉网的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
10.水在自然界同时以( )形式存在。
A.液态、固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固态、气态
二.填空题(共8题,共34分)
1.当水的温度下到( )℃就始结,水结后的体积会( )。
2.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水、( )等。
3.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内分为( )、( )、( ),其中(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4.一个地方在某个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叫(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
5.风向通常用( )个方位来描述,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是( )风。
6.实验时一份份地把物质加入水中,为了准确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大小。
7.人们通常将水、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 ),将石头、木头分为一类,称为( ),将空气一类称为( )。
8.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中的自然现象。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
2.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无处不在。( )
3.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没有固定体积。( )
4.假如地球上只有晴天,没有阴雨天,人类能生活得更好。( )
5.实验时某小组测得的气温和其他小组的相差很大,一定是他们的气温计坏了。( )
6.1筒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
7.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
8.实验时,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
9.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
10.我们看不到风,所以无法测量和描述风。(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连线题:给下列物质分类。
空气 液体 醋
水 气体 树叶
石头 固体 牛奶
五.综合题(共2题,共20分)
1.写一写,画一画。
2.小明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1.由于小明大意,在记录单上不小心滴上了一点墨汁。根据你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的规律推测出3分钟时的水温可能是( )℃。
A.71 B.69 C.68
2.这杯水在这7分钟内水温的变化规律是( )。
A.匀速下降 B.先快后慢下降 C.先慢后快下降
3.一天之后,这杯热水的温度会( )。
A.和教室里空气的温度一样高 B.比教室里空气的温度高 C.比教室里空气的温度低
4.如果把这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水温会继续下降,降到( )℃的时候,水杯里的水开始结冰。
5.如果这杯水有200毫升,小明做完实验后将它放置在窗台上,一个星期后会发现( )。
A.水位不变 B.水位下降了 C.水位上升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A
7.B
8.B
9.A
10.B
二.填空题
1.0;增大
2.滤布(或滤纸)
3.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焰心
4.天气;气候
5.八;东南
6.溶解能力
7.液体;固体;气体
8.大气圈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多云;雨;雪
2.B;B;A;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