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05 21: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的画法,并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含义;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通过例题和习题的学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获取,并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或估计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题;第二环节:温故知新,深入探究;第三环节:学以致用,巩固提升;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感悟收获;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促学达标。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内容:春节临近,就春节“压岁钱”问题进行调查。
多媒体显示: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副漫画反映了什么生活中的那些问题?
提出本节课的调查活动:八( )班春节“压岁钱”调查:
压岁钱收入调查:请你回忆一下:去年的春节,你的父母和长辈给你的“压岁钱”一共有多少?
压岁钱使用调查:你有 “压岁钱”的支配计划吗?你会将多少“压岁钱”用在你的学习上?
并对春节“压岁钱”调查进行适当说明:
调查数据说明
区 间 100元 —350元 350元—650元 650元—950元 950元 —1250元 1250元 及以上
取 值 200元 500元 800元 1100元 1400元
调查数据统计表
压岁钱 200元 500元 800元 1100元 1400元
人 数
顺势提出问题:我们学习过的统计图都有些什么?各自的特点呢?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引出课题: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③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目的:通过春节“压岁钱”调查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探究的热情进入学习,并顺势复习统计图有关知识,从而引入新课。
注意事项:适当控制学生情绪和热情,带着积极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深入探究
内容1:提问:那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呢?
生答: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集中趋势。
内容2:分析“压岁钱”收入调查的有关数据,填写下表,并利用excel表格自动生成统计图。(备注:数据应根据班级学生现场调查统计而来,本题图表数据为模拟数据)
八(3)班春节“压岁钱”收入调查统计表
压岁钱 300元 800元 1300元 1800元 2300元
人 数 3 12 15 7 3
(1)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春节“压岁钱”的众数吗?中位数呢?
(2)根据图表,你能大致估计出春节“压岁钱”的平均数吗?你是怎么估计的?
(3)计算出春节“压岁钱”的平均数,看看你上面的估计是否准确?
内容3:牛刀小试: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图:
(1)观察三幅图,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吗?中位数呢?
(2)根据图表,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与同伴交流。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上面的估计是否准确?
内容4:分析“压岁钱”使用调查的有关数据,填写下表,并利用excel表格自动生成统计图。(备注:数据应根据班级学生现场调查统计而来,本题图表数据为模拟数据)
八(3)班春节“压岁钱”使用调查统计表
用于学习的压岁钱 100元 300元 500元 700元 900元
人 数 3 12 15 7 3
(1)观察统计图,用于学习的“压岁钱”的众数是多少?中位数呢?
(2)计算我班同学用于学习的“压岁钱”的平均数,你是怎么计算的?
(3)如果不知道人数总数,你还能求出平均数吗?
目的:以上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分别从条形图、扇形图中获取信息,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与同伴交流,学生能都有所获,形成学习经验,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注意事项:注重学生读图、估计的过程、方法与结果,及时评价矫正。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练习题量视具体授课进度而定。)
1、某地连续统计了10天日最高气温,
并绘制成如图扇形统计图。
(1)这10天中,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10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
2、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随机
抽取了同种规格的面包10个,这10个面包
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1)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中位数
分别是多少?
(2)估计这10个面包的平均质量,再具
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3、
4、 下图反映了初三(1)班、(2)班的体育成绩。
(1)不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吗?
(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
(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55、65、75、85、95分,分别估算一下,两个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算一算,看看你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4)初三(1)班学生体育成绩的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其中的理由吗?
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情况,及分析数据的能力,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矫正。
注意事项:教师除了掌握学生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内容: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通过从统计图估计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收获了什么经验?(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目的: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注意事项: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要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促学达标
1、课堂作业:书P147 习题6.4 知识技能 1、2、3
2、课前准备:预习新课:§6.4 数据的离散程度
小明
小亮
时间(秒)
13.6
13.5
13.4
13.3
13.2
13.1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次数
(第6题)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