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1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09: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最新人教版编部语文六年级上册
生字词语
kòu寇 日寇 贼寇 fù副 副手 副食 名副其实
liú榴 石榴 榴莲 手榴弹 dàn弹 子弹 炮弹 炸弹
tán弹 弹琴 弹动 lūn抡 抡起 抡刀 抡拳
guàn贯 连贯 贯彻 全神贯注 qí棋 象棋 棋盘 围棋
xuán悬 悬崖 悬殊 悬案 fèi沸 热血沸腾 沸点
jiàn涧 山涧 深涧 溪涧 Báo雹 冰雹 雹子
yì屹 屹立 巍然 屹立 yuè悦 喜悦 赏心悦目
qū 屈 屈服 坚强 不屈 宁死不屈
多音字
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
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
写作背景
《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跳崖的,历经二十四天,沈重经过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文章完成后,由交通员穿过敌人的封锁区七个县,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才送到报社,很艰辛。
作为秋季“反扫荡”手记之一的通讯——《棋盘陀上五个“神兵”》一气呵成,并于1941年11月5日发表在由邓拓同志担任社长的《晋察冀日报》上,不久,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文章结构
本文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的,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主要内容
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赏析 全文无一句人物心理描写,也无一句战士表态式的豪言壮语,其对敌人的恨,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对完成任务的坚定以及可贵的牺牲精神,都通过人物语言与行动揭示出来。
表达情感
表达了爱国,为祖国献身的主要思想。也表达了,抵抗外国不屈的意志。
表达了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五壮士接受任务,接着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然后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崖。课文的五个部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作者对“接受任务”的第一段和“引向绝路”的第三段内容,写得比较简略,而对“诱敌上山”的第二段、“峰顶歼敌”的第四段和“英勇跳崖”的第五段这三部分内容,都写得比较详细,从中可以学习到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要求,安排材料的时候,要把更能够突出中心的部分写详细,其他有联系的部分就应该写得概括、简略。这是本课着重讲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
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
全文记叙顺序可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