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岳麓版历史选修四同步强化练习: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小节+单元总结,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岳麓版历史选修四同步强化练习: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小节+单元总结,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17:00:09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一) 东西方先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
A.礼 B.仁
C.中庸 D.“君子”
2.“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
3.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涉及 (  )
①治学 ②做人 ③为政 ④正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中国古代有类似思想的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6.清朝康熙皇帝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题写了“万世师表”匾额,康熙帝这样做的出发点是 (  )
A.表彰孔子整理六经的功绩
B.继承儒家思想中仁民爱物的精神
C.利用儒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肯定孔子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最适宜担任国王的是 (  )
A.军事家 B.哲学家
C.守法平民 D.历史学家
8.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中的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集中柏拉图理想国家设想的是 (  )
A.《国家篇》 B.《论语》
C.《富国论》 D.《理念论》
9.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当仁不让于师
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0.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讨论 (  )
A.在现代社会已经毫无实际意义
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
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的研究之中
D.证明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影响巨大
11.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为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1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 ②从哲学角度回答了人的本质 ③对许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④提出的所有观点至今都被尊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材料四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6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6分)
14.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8分)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8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慧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印度神学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
文明图谱中的主角》
请回答:
(1)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文明出现剧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古代中国的孔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核心各是什么?(4分)
(2)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影响。(8分)
(3)余秋雨认为“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B 2.B 3.B 4.B 5.B 6.C 7.B 8.A 9.D 10.D 11.A 12.A 
13.(1)主要思想:①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②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3)人品特点: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4)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
14.(1)核心内容:主张“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进步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2)孔子提出“仁”和“礼”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并提出“内圣外王”的主张。柏拉图提出“理想国”思想,即提出一个理想国家应有三个等级公民构成以及“哲学家王”思想等。
15.(1)“仁”;“理念论”。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这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探索,突破了固有宗教神话的束缚,充满着理性而睿智的思辩辨色彩,透射出可贵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光华。
(3)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分析理由时,赞同的话,可以从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分析;不同意的话,可以从过于重视人际关系,忽视法制等方面分析。
训练1 先师孔子
一、选择题
1.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2.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
A.为政以德 B.和而不同
C.苛政猛于虎 D.克己复礼
3.下列言论或行为能体现孔子“礼”的思想的有 (  )
①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③季氏大夫跳“八佾舞” 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5.下图最能说明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2章)
材料二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实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7.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民心的背景下,在孔子论坛吧里面被高高置顶的是下面一篇灌水贴子:
孔子教学方法独特:不但教学生读书,还搞素质教育,驾车射箭,音乐体育他全都教,还经常组织BBS,请弟子们灌水;闲暇的时候他还带着学生去郊游,又是吹风,又是游泳,可真够疯的!奉行实用主义办学特色,教授为官必备的礼乐,创立民办学校,产生轰动效应。孔子不出名,就没天理啦!
请回答:
上述网民的帖子体现了对孔子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崇,你能说说体现了孔子哪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吗?
答案
1.A 2.D 3.C 4.B 5.D 
6.(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既威武又不猛烈。
(3)对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7.创办私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教育并重;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强调学思结合;重教师的身教;学以致用等,培养学生的参政积极性。
训练2 思想家柏拉图
一、选择题
1.“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说这话的人应是 (  )
A.苏格拉底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2.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王”(  )
①最富有智慧 ②最富有财富 ③最具正义感 ④最富有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柏拉图的哲学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主要是由于他认为 (  )
A.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B.物质先于理念存在
C.世界由两部分构成
D.实质与现象无区别
4.柏拉图强调进入阿卡德米学园的人必须学好几何学,因为他强调 (  )
A.几何学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工具
B.几何学是最深奥的实用科学
C.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几何学的方法来解决
D.进入哲学殿堂必须以几何学为基础
5.柏拉图时代的阿卡德米学园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主要是由于该学园 (  )
A.由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主持
B.学员多来自希腊的上层社会
C.开设的课程较多而且新颖
D.教学方式灵活,学术气氛浓厚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我屡次在梦里听到一个督促我的声音,叫我做诗,和文艺女神结交。我生怕疏忽了自己的责任,想知道个究竟。我且说说我的梦吧。我过去常做同一个梦。梦是各式各样的,可是说的总是同一句话。它说:‘苏格拉底啊,创作音乐,培育音乐!’我以前呢,以为这是督促我、鼓励我钻研哲学。我生平追随的就是哲学,而哲学是最高尚、最优美的音乐。” ——《柏拉图对话集》
材料二 《苏格拉底之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柏拉图的作品有何特点?
(2)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除上述因素外,柏拉图成为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还有哪些有利条件?
7.阅读下面材料:
他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因而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匠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属于一类,虽然父子相传,但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要他们注意在后代的灵魂深处所混合的是哪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灵魂里混入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排在农民工匠之间;如果农民工匠的后代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应该重视它,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理想国》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分析柏拉图的阶级划分有什么特点?是否在宣扬血统论?
(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怎样实现?柏拉图的理想国设计为什么不能变成现实?
答案
1.D 2.C 3.A 4.D 5.D 
6.(1)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
(2)苏格拉底因不能容于雅典新政权恢复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
(3)柏拉图少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游历各地,广泛考察各地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与各地学者进行广泛接触,为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知识基础。
7.(1)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被先天性地赋予了不同的使命。柏拉图的阶级划分属于等级制度,但它并非宣扬血统论,因为它主张“护卫者”要根据具体人的实际能力来确定他属于哪个阶级。
(2)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统治者、军人、平民。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军人担当对外御敌、对内保民之责,要有勇敢之德;平民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之德。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实现: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柏拉图主张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来担任。原因: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哲学王”的理想国最终成为乌托邦。
训练3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一、选择题
1.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曾教授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2.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3.柏拉图说,亚里士多德是阿卡德米学园的灵魂。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亚里士多德是阿卡德米学园的决策者
B.在学园中,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柏拉图最相符
C.亚里士多德积极探索的精神是学园最需要的
D.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柏拉图的基础上还有发展
4.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这个问题,只要他数数夫人和自己的牙齿便一清二楚。可是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5.与早期希腊哲学家相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更侧重于 (  )
A.将自然作为观察的对象
B.探讨社会和人生
C.探讨宇宙的生成奥秘
D.整理古代的典籍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
(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辩论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17岁时,就被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被誉为“学园的精英”。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
请完成:
(1)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被称为“学园的精英”?
(2)为什么柏拉图“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
(3)我们应学习亚里士多德哪些精神?
答案
1.B 2.A 3.C 4.A 5.C 
6.(1)柏拉图。
(2)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
(3)尊敬但不盲从;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7.(1)因为亚里士多德勤于思考,努力读书,在学业上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2)因为亚里士多德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在许多领域与柏拉图的思想不一致。
(3)勤奋刻苦、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