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古诗文鉴赏(36分)
(一)阅读古文,回答下列问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4、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B.履巉岩 履:攀登
C.揖予而言曰 揖予:向我作揖
D.予亦惊寤 寤:醒
5、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 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 D、道士顾笑
6、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译文:
(2)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二)、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9、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作用。(6分)
(三)、默写(6分)
10、(1)桑之未落, 。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4) ,徘徊于斗牛之间。
(5)纵一苇之所如, 。
(6)舞幽壑之潜蛟,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最 后 的 黄 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1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答:
1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答: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我是电脑迷,渴望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当爸爸把新买的手提电脑郑重地递到我手中时,我如愿以偿地笑了。
C. 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建议。
D.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不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了。
1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B.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1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连贯的一组是: ( ) (3分)
(1)周部长上了小车,同车的除张蓝外,还有王芳。 。王芳的爸爸是援外人员,已有五年没有回过家。
(2)杨国华躺在床上,哼起了一首时下颇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 。不一会儿,就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①王芳今天格外高兴,因为她是去迎接爸爸的
②王芳今天是去迎接爸爸的,因此她格外高兴
③愉快的心情显示刚才发生的事情对他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④刚才发生的事情对他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心情愉快表明这一点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18.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请简要介绍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漫画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写完整,使上下语意连贯,句式大致整齐 。(6分)
哪,山!在我远离故乡、远离你的时候,我依然能听到你的一声声父亲般的呼唤。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 ; ,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虚怀若谷; ,你呼唤我, 。
五、作文(60分)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卡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麦海丹
必须在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视为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1、( ) 2、( ) 3、(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5分)( )( )
12、(6分)
13、(6分)
14、(8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5、( ) 16、( ) 17、( )
1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 ;
,你呼唤我:是山的女儿就应虚怀若谷;
,你呼唤我, 。
五、作文(60分)
520
7000700
?
这是一道新材料(由材料引出作文范围)作文题,材料为社会新闻,与华附、深中等四校上期期末考试作文试题非常类似。这类以新闻事实为材料的作文,作文立意的生发点在材料,因此,全面正确地解读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要写出有新意、有深意的文章,在解读材料时要深入思考。比如,航空公司让航班在三亚滞留16个小时,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有没有对滞留乘客这些“弱势群体”的漠视的“霸王”心态?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在当今社会可并不少见;再如有网友指责部分滞留乘客冷漠、缺乏包容心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思维?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了“正义”、“善举”的侵害,可不可以理直气壮去维护?这样去思考,自然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来。
作为高考模拟考试作文,这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从题目类型来看,属于新材料作文,与当下高考作文的热门题型一致。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题目材料,既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又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活问题;既能检测学生的思想水平,又能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能让所有考生有话可写,又能防止学生宿构、套作,有利于学生走出模式化作文套路,写出有真思想、真情感的作文。
从高考备考来看,对引领学生注重提高思想水平、增强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正是当下学生备考2013年高考作文要着力提高的。陈妙云教授建议考生备考2013年高考作文时强调,要“回到写作的原点,夯实写作基本功”,具体为:1.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2.思想的培养,3.思维的培养。思想的培养、思维的培养,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以时事材料为原料的作文写作。陈教授明确指出:“养成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的习惯,通过思考积累思想,促进思想成熟。‘思想’是写作的源头,‘唯有源头活水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才能写出高分的应试作文。”当然,这类作文题也存在不足,就是在文体的选择上明显有利于议论类文章写作,这与新材料作文“自选文体”的价值追求不合。
材料可以切入的角度及其立意方向
1、航空公司为救生病老人紧急备降:①对生命的尊重、负责,②坚守道德良心③拒绝冷漠、自私,④对功利社会的匡救;
2、航空公司为救生病老人紧急备降后滞留16小时:①对其他乘客权利的漠视和侵害,②处理突发事件的制度措施的缺漏,③服务宗旨淡薄,大企业的强势心理,④缺乏危机处理的智慧,激化矛盾;
3、航空公司与滞留乘客的矛盾:理解和包容;
4、部分滞留旅客因为航班延误造成损失,心生不满,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①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国民权利意识的觉醒;②多点理解和包容;③妥协也是一种智慧;④要维护权利,也要讲道义;
5、为救生病老人紧急备降造成的损害:(谁为行道义买单)国家或社会的补偿制度不健全;
6、网友的关注:①社会民主的觉醒,②社会不乏正能量,③理解和包容……
【备考建议】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作文不能因为难见明显成效而受冷落,相反,在作文上面更要花足功夫,不求作文一定要得高分,务求作文不得低于40以下的分数。其实,只要有心,作文在最后一个月还是可以有突破性提高的,这是许多高考成功学生的一条成功经验。最后阶段的作文,重点还是要围绕学会思维、积累思想、积累素材、明确结构、优化表达上下功夫,除了坚持练笔外,更要在研究成功作文上用心思,一旦悟到了窍门,作文就会迎来大突破。老师在课堂上要着力训练学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运用积累的材料等。
【标杆文评】
请拾起你的关怀
2013年3月6日,在东方航空公司的一架航班上,一名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机组人员当机立断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这本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部分旅客心生不满,认为自己的行程被耽误了,并且东航给出的赔偿方案不合理,因而拒绝再登机。这又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在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的内心涌起了深深的无力感,然而这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路边老人摔倒之后没有路人愿意上前将他扶起的时代里,人情凉薄、漠视生命似乎就是很正常的呀。
但可以理解不等同于“应该纵容”。也许事件中的东方航空在处理、协调突发事件的时候确实有欠妥当,但身为旅客,难道不应予以充分的理解吗?耽误了一天的旅途,风景却还在那里等你去欣赏;耽误了一大笔生意,往后也还可以再谈;可是生命呢?走了还能再重来吗?
我想,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拾起我们的人文关怀。一个国家倘若对她的子民如此漠然,那经济再发达、国力再强盛,又有何用?只怕国不国矣。
记得前些日子有一则假新闻,说的是一名老人在菜市场摔倒,一百多位路人经过却置若罔闻。但事实上,老人摔倒之后,在一名白衣女子的号召下,周围人聚拢过来对老人施救。事后,央视记者采访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谁家没有老人?谁又没有个老的时候?”朴素的话语却掷地有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里的这一句话经口耳相传,筑进了一代一代中国人的大同理想中。我从不怀疑人文关怀的存在,因为它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人文关怀,无疑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从救助摔倒老人的“最美路人”,到伸手接下坠楼孩子的“最美妈妈”,从勇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再到把一生奉献给老少边穷地区的“最美乡村医生”,对生命的尊重让他们奋不顾身,让他们恪尽职守。生命之花最美,也最动人。
你的心里,我的心里,其实都有一份关怀,对亲人、对朋友,甚至对陌生人、对天地万物。只是也许我们在追逐什么的时候把它丢下了。我们将冷漠作为盔甲,却不知爱与关怀才拥有这世上最强大的力量。
拾起你的关怀吧,从一个微笑、一句话语开始,“抛却所有外在的东西,懂得爱的人才最强大”。我相信,“最美”会越来越多,而他们中是不是也会有你的身影?
【点评】
本文评55分。
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航空公司备降三亚救生病老人的做法予以充分的肯定,对部分滞留乘客对航空公司也许有欠妥当的处理心生不满、拒绝登机的做法予以否定,文章观点鲜明,立意积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事件本身是非曲直的评判上,而是把问题拓展到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生活中,面对需要救助的生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往往无动于衷、表现冷漠,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联系生活立意,使文章显得有高度和深度。文章的另一个亮点就是表达自然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作为议论文,阐述的道理不能只是一句话的结论,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推导过程,这就像是数学论证一样,重要的论证步骤是不能省略的。比如,文中明确了部分乘客的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却不可纵容,航空公司的处理也许有不妥,但要理解,表达严谨而有分寸。文章材料丰富,既有生活中的时新材料,也有能体现文化蕴涵的名言警句,这些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自己的权利,应坚决维护
近日,东方航空公司有一事件引发人们热议。为了送一名在飞机上突发心脏病的老人就医,航班在三亚紧急备降,同时,航班在三亚滞留了16个小时。有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救人及时,但同时也有网友为部分乘客维权,认为他们不应被困在机场16小时之久。
诚然,航空公司紧急降落,送病人就医的做法值得称赞,但他们对于其他乘客采取的做法就显得不公平了。“本来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这句话出自其中一名乘客之口。乍一听,这句话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到那仔细思考之后,这句话未尝不对。送老人就医,大家都没意见,真正令他们不满的是自己的行程被长时间延误!之所以坐飞机,许多人都是为了赶时间,而航空公司的做法却严重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在紧急迫降后,航空公司大可以先将其他乘客送往目的地,而不是让他们在飞机上干着急。这样的话,也就不会引发乘客的不满情绪了。同样是乘客,航空公司对待病人体贴入微,赢得好评,却又“冷对待”其他乘客,让人怀疑它热心行为的纯净度。也不怪其他乘客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苹果侵权事件”终于在苹果CEO的道歉中落下帷幕。而这一路以来,那些坚决维护自己权益的顾客经受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闭门羹才获得了如今的胜利。杭州一位年轻人在购买苹果手机后的售后服务中受到了侵权,他游走于苹果公司驻华总部,却只有两个答复:“我们不会改变条款”,“因为我们是苹果”。这样嚣张的态度在被央视曝光之后数日才有所改变。但终究是改变了。对自己权利维护的同时,才能改变处于强势地位的那方的改态,对自己,对他人争取到应有的权利。
在很多时候,在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拿出强硬的态度,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不要觉得丢脸,忍让与后退只会让侵权方更加嚣张,更有底气。蒙牛公司早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就被曝出了弊端,而之后呃致癌物质超标140%,篡改生产日期等事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然而,这些事件却在蒙牛强大的公关能力之下,在人民眼前掩盖起来。被侵权的人们或不敢招惹如此强大的公司,或满足于些微的补偿,不再吱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强侵弱的侵权例子。没有人的反抗让蒙牛放下了提心吊胆的心继续发展壮大。
自己的权利,坚决的维护对许多人来说是不敢的,而现在,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思想,我们要相信人民的力量,敢于维权。
【点评】
本文评52分。
文章内容切合题意,立意十分积极。在生活中,普通民众的权利遭到侵害是非常普遍,而面对合法权利被侵害,我们常常会选择退让隐忍,不敢理直气壮去维权。从推动社会向民主法治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个立意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文章中表现出的作者的独立的思想更是值得称道,这就是生活中存在的“正义”对权利的侵害,我们往往会因为是“正义”,所以就忽视这种侵害。在内容上,能调动积累的生活素材,展示了作者的视野和运用积累的能力,丰富了内容。在表达上,这篇文章特别注重入情入理的分析,阐述道理中肯辩证,语言自然流畅,逻辑性强。
救人一理比天高?
2013年3月6日,东方航空公司航班为救一急病老人迫降三亚。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引起部分乘客不满,拒绝再登机。有网友认为该部分乘客缺少爱心,也有人认为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
在我看来,航空公司为救人而迫降实在是无可争议,毕竟生命在此时应放在首位。但,由此被困在机场的乘客的也应该得到保护,不能以“救人”二字为由,就把乘客的抹去。
实际上,大多数旅客应该都愿意为救灾人而耽误一些时间。他们之所以拒绝再登机,应该是因为被因在机场16掌上电脑而没有得到好的补偿。航空公司在迫降后,没有很好安排乘客的去所,以至于认他们受了16小时之苦。在此看来,我们中许多人因救人二字而蒙蔽了双眼,没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一事件还认我想起一起落水事权。就在前几年,一位老太为救落儿童,英勇下水救人。最后虽救二名儿童,老太却淹死水中,人佯装纷纷感慨老太英勇,舍己救人的精神,却没想到老太、老太家人的权益。人为救人而死,损失谁来偿?最终,老在家人也只能顶着“英雄”的名誉,时默默地哭,这就是被“救人”一理蒙蔽双眼的例子!人们在救援事件时,总把被救者的利益无限放大,却丝毫不顾为救援而受害的人的利益。同属其理的,还有当年的“大学生救落水儿童事件”,最美老师张莉莉救学生案等等。救人者的损失没有被很好很好补偿,这也是当今社会愿意舍己为人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
所幸,社会中人们对此类事件已弯得更为理性。如国家将《青少年守则》中类似于“舍己为人的一条删去。这就是为了不让救助他人成为救人者受害的原因而删去的,为了保障更多人的合法利益,让救灾人变得更理性,让更多的人愿意“有偿”救人,们们应该完善相关,对为救助他人而受损害的人更多补偿。而不是一味说者“救人是应该的!”这种口号而隐藏救人者的利益。所以,救助他人的人,理应获得后理补偿。这更需要法律的支持与人心的理解。
【点评】
本文评47分。
本文在内容选择与立意上,与上一篇差不多,但在语言表达和书写(包括卷面)上与前一篇有明显差距,内容评分为一类,表达二类。
拯救生命——我们的光荣
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我们应尽力去保护生命,因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2013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因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至医院。因此,使航班滞留近16个小时,乘客们对此反应也各不相同,同时网友们对此事件的态度也不大一样。航空公司为救人而滞留航班,其做法是正常且十分正确的。也许这会使部分乘客不满,但是他们却坚持去救老人。则是因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一个生命轻易消失。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011年7月2日那天,在浙江发生了一件感人心扉的事情。那是一燥热的夏天,吴菊萍——中国最美妈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一群人看着高楼上,不断地尖叫,大叫。吴菊萍抬头一看。一个几岁打小孩在近十层高的楼的防盗网上,准备掉下来。她当时一惊,脱了高跟鞋冲去,正好接住了那孩子。众人发现倒在地上的吴菊萍怀中的孩子只受了轻伤,而吴菊萍被送往医院后被诊断出双手粉碎性骨折。在她住院期间,有无数挤着问她为什么她会不顾自身安危,去接一个不相识的小孩。她只是笑笑然说道:“这是我该做的,保护了一个生命,这是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时至高的,我们都应该学会去保护生命。
生命很脆弱,也许在下一个瞬间,一个生命就没了,失去了,便再也找不回来了。保护生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最光荣的事。
在新闻联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感人的事件。公交车司机突发脑溢血,强忍着巨大的痛苦,把乘客送到路旁,然后倒下不醒。又有大巴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被一石块击穿肺部,在倒下之前,以为保护生命而得到的坚强的意志一,把车安全停在路边,也有伟大的老师,为救闯红灯的学生被压断双脚。还有各种为了救落水的人的人不顾任何危险,下水救人。这些无不是向人们演示着世间最光荣的事——保护生命,拯救生命。
总而言之,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应该去保护他们,这是世上最光荣的事。
【点评】
本文评42分。本文围绕航空公司救人作文,从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角度切入,肯定航空公司的救人行为,内容符合题意。但文章内容显得比较单薄,阐述道理欠充分,也没有达到800字的篇幅要求。
让世界充满爱
爱,是一种温馨的的感觉,是一个温柔的动作,是一句温和的言语,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是夏日中的一丝凉意,是春风中的一丝细雨,是秋夜里的一片落叶。一份爱,能让悲痛中的人们学会面对,学会坚强,能让哭泣中的人们学会微笑。爱能把陷入魔掌中的人们拉扯回来,能让在生死线中徘徊的人度过危难。爱是一种很奇妙、很科幻却又不失真实的一份情,当我们用内心去体会,用五官去感知,也许你会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爱。
爱是一种宽容,是一种理解,是一种超越人与人之间的内心的一种依赖,当爱漂浮在这万千世界里,当你捡起这份爱之时,你的内心便多了一份依赖,你总会在不经意间的问候,在不经意的一份眼神,不知不觉间的一个动作,一种义务,你便将爱与传递给他人。当马路上突然摔倒的老人,在飞机上有着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在过路中戴着墨镜的盲人,在商场里与妈妈走散的小孩,有时侯,一个小小的举动,你便能将爱传递给他们。动一动手指播打的急救电话,摔倒的老人将会重新站起;动一动手扶扶过马路的盲人,他便不会再对马路充满恐惧;帮一帮走散的小孩,也许他的心灵将不再哭泣;即便迫降飞机,为了一名老人,也许他的心脏就能继续平衡地跳动着,当太阳再次妆升时,你能再次看见他那慈祥的笑脸。
爱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对与错,当爱的正能量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也许人们之间会增加更多的宽容与理解,减少更多的摩擦与抱怨。
爱的世界里,也没有什么真与假,爱都是无偿的,只有你自己愿意爱,对方愿意接受爱,人们愿意付出爱,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将变得更加地幸福美满,硝烟与战争将会与世长辞。
当中国人发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中国梦,用我们的爱,倾注在这伟大的中国梦里,倾注在这世人共同的理想里,用爱的方式呈现出一幅美丽而又富有感情“中国梦”画卷。每当早晨起床,请用爱包裹着一整天忙碌的你;当夜深人静之时,请用爱穿梭在你梦幻般的梦境中。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传递出更多的包容与理解,传递出列多的呵护与关爱,用你的心传递着一份爱一份情。待到山花烂漫时,便让这爱充满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点评】
本文评40分。
本文把文题材料理解为爱,十分牵强,内容上偏题;语言表达上虽然比较流畅,但行文整体上给人一种穿靴戴帽、模式化的感受。内容三等,表达二等。
让爱温暖人间
爱是一剂治疗一切病痛的良药。——题记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阳光犹如爱般温暖照射着大地,花草树木皆生长,让从村展现一片生机,让林间充满鸟语花香。
人间也需要爱来温暖,广州283路公交车在某日下午运客时,车上乍然有人叫了一声,车上的乘客相继望去,原来是一位孕妇要生了。乘客与司机好像做了无生的约定,部分乘客有秩序的下车了,留下部分年轻力壮的男子与司机一同前往医院,幸好送到及时,让孕妇顺利产下了新生命。下车的乘客还纷纷赶到医院询问孕妇的情况,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消去彼此间的间距,是什么让他们放下一切只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脱离危险?是爱,让他们同心协力,是爱让他们相互信任。他们的举动温暖了全国的人民,感动了全世界,他们向世人展现了爱的力量。
同样,2013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航班滞留三亚16个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有的乘客竟然放出“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后有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同样一件事,两种不同的人却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态度。东方航空公司以生命为第一位,遵守着他们的道德,他们珍爱生命,即使是陌生的人也向他伸出援手,而另外一种人却非常的冷漠,缺乏包容心,社会正是有这种缺乏包容,缺乏理解和爱心的人才会变得如此冷漠。社会需要爱来温暖。人间需要充满爱,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人间才能变得温暖。
爱可以融化一座冰山,爱可以挽回失去的东西,爱可以让浪子回头,爱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消去距离,爱是温暖的。我们应该让爱充满人间,让爱流传社会,让社会变得和谐,让人们变得幸福,让人间变得温暖。
【点评】
本文评37分。本文没有扣住材料内容作文,虽然文中有不少文题材料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并不相合,没有体现出爱的具体内容来。文章是拼凑出来的,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内容。
生命诚可贵
老生常谈吧!生命两字代表?意义,大家都知道,有关生命的话题,也天天有人提起,从小到大,父母、朋友、亲戚、老师一直在身?说着同样的话,“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然而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在这次事故中却完全体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