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初中2013年秋季8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初中2013年秋季8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20:24:08

文档简介

中江县初中2013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
1.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1~2页为选择题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3~6页为非选择题部分,其答案请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在该卷相应试题的空白处书写答案。
2.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交卷时只交第Ⅱ卷,第I卷由学生自己保管,以便下期开校讲评。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右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
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
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
“?”(问号)处没有
完成。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正确选项
A.中法战争 B.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 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A 《林则徐》 B 《甲午风云》 C 《鸦片战争》 D《火烧圆明园》
3. 你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能看到的内容是
A. 割地 B. 开设工厂 C. 设立使馆 D. 赔款
4.“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鸦片战争
5. “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辛亥革命
6. 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中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甲午中日战争后
7.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 辛亥革命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8.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情书写着永不退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正是这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为纪念这群青年而设立的节日在
A. 十二月二十六日 B. 八月一日 C. 七月七日 D. 五月四日
9.“八一”是我国建军节,“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八一”与下列哪件事有关
A. 秋收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南昌起义 D. 广州起义
10.“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反映的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D. 红军长征
11. 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因为其
A.历史悠久 B.军事教学内容丰富
C.国共两党合办 D.注重军事和政治教育
12. 2013年10月,一学校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7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13. 蒋介石在下列事件后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 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 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 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15.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16. 右图是194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
这张老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 黄埔军校的创建
C. 重庆谈判 D. 北平和平解放
17. 下列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是
A.中国地域广大 B.中国坚决抵抗
C.苏联支持 D. 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
18.“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哪次战争
A. 鸦片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9.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中错误的一项是
重大事件
作用或影响
A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
C
百团大战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0. 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地点是
A. 瑞金 B. 延安 C. 大别山 D. 井冈山
21. 解放战争中促使华北“剿总”傅作义起义,保证了北平文物古迹不受破坏的历史发生在
A.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济南战役
22.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刘邓大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3. 发明联合制碱法,堪称我国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的是
A. 侯德榜 B. 康有为 C. 魏源 D. 张謇
24. 小明坐火车去旅游,当火车走到八达岭的长城脚下时,他看到铁路
沿途青龙桥的站台上有一座雕像,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你认为
这座雕像是
A. 詹天佑 B. 张謇 C. 严复 D. 魏源
25.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你可以做些什么?
①从《申报》上了解时事 ②报考京师大学堂
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 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中江县初中2013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第Ⅱ卷得分
题号
26
27
28
29
总 分
总分人
复查人
得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
第28题13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 材料二:
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
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
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
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辱态度,重新
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
反侵略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3分)其中“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的战争是什么?(1分)该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
(2)材料二反映哪一场战争的场景?(1分)图片上是哪一位这场战争中的最悲壮人物?(1分)
(3)写出与材料三有关的战役名称?(1分)该战役从属于哪一场战争?(1分)这场战争何时胜利结束?(1分)
(4)在19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面对入侵中国人民进行反入侵的斗争,你对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3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到……,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上列知识体系。根据提示请将①②③④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填在上面的横线上。(4分)
(2)这四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一位)(4分)
(3)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4分)
(4)这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 (4分)
(5)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4分)
28.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材料一:南京某纪念馆照片 材料二: 2013年12月13日上午10时,
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驻宁部队代表和专
程来宁的中外和平友好人士共约5000人,在
侵华日军南京举行国际和平集会,悼念在南京
被侵华日军血腥屠杀的30多万遇难者。
材料三:下列材料是关于日本再次修订教科书的资料:关于南京大屠杀,1997年版教科书的记述是“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新版教科书则有4种把被杀害人数改为“大量”,其中有两种新版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2005年版的日本右翼中学历史教科书甚至删除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材料四: 1999年,日本一参与上述事件的老兵东史郎写了一部揭露此真相的书——《东史郎日记》,引起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他们起诉东史郎,结果日本最高法院竟然无理判决东史郎等人败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出纪念馆、悼念活动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发生在哪一年?这个事件距今有多少年了?(3分)
(2)材料三日本历史教科书是怎样篡改和歪曲这段历史的?(2分)请你概括写出此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2分)
(3)材料四中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2分)
(4)假若你是此历史事件中一名幸存老人,针对材料三与材料四中日本的这些做法,对你的同胞发表一下你的看法。(4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以来的历史简直就是改革运动的失败史。急于自救的中国人对西方制度心向往之,但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制度无法在中国真正建立。有三层原因:第一层是二十年来没有成功的原因---西方政治是多数人的政治,中国改革是少数人的改革,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要求。第二层原因是短时间内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第三层原因是......中国的自救之道,新政治习惯与新经济道路都应该从乡村起步。 ——梁漱溟
材料二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语评张謇
(1)根据材料一的说法,近代中国试图完成政治制度的变革,但都是因为只是少数人的要求而失败,请举两个历史事件来证明此观点。(2分)
(2)材料二中张謇创建的最大的近代民族工业叫什么?创办该企业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一中“中国的改革是少数人的改革”,材料二中张謇创业失败,那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不够强大,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整体水平落后,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为什么胡适说张謇“在近代中国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4分)
中江县初中2013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C
C
D
C
D
C
B
C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A
C
C
C
A
C
A
A
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1分,第28题10分,共50分。)
26.(1)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5分)
(2)甲午黄海血战、邓世昌(2分)
(3)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2分);1945.8.15。(1分)
(4)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反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3分)
27.(1)①洋务运动; ②维新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每空1分,共4分)。
(2)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4分)
(3)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与科学(4分)
(4)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4分)
(5)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2分)
28.(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76年(3分)
(2)日本将“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淡化被杀害人数,恣意抹杀“南京大屠杀”。(2分)日本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2分)
(3)日本右翼分子妄图否认侵华罪行。(2分)
(4)要不忘国耻,日本应赔礼道歉,应反省历史,不应再做有损中日友谊的事,不应再做有损中国人民感情的事。(2分)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要珍惜和平,要发愤图强,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2分)
29.(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分)
(2)“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2分)
(3)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造成的。(2分)
(4)张謇是民国初期的实业家,实业救国的提倡者之一,创办有著名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得到迅速发展,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最终倒闭。(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