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本初等函数习题课
课 型:复习课
教学要求:
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会作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说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3.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54b=3,用的值
解法1:由=3得=b
∴==
解法2:由
设
所以
即:
所以
因此得:
例2、函数的定义域为 .
例3、函数的单调区间为 .
例4、已知函数.判断 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
例5、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元,每期利率为,设本利和为元,存期为,写出本利和随存期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为2.25%,试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精确到1元)?(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做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
(小结: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会用函数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
巩固练习:
1.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
2. 函数的单调区间为 .
若点既在函数的图象上,又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上,则=______,=_______
4. 函数(,且)的图象必经过点 .
5. 计算 .
6.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 ; ;
四、小结
本节主要是通过讲炼结合复习本章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课后作业:
教材P82 复习参考题A组1——8题
课后记:
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化.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问题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4次,还有多长?(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得到:=?,=0.125x=?)
2.问题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 是2002年的2倍? (得到:=2x=? )
问题共性: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怎样求呢?例如:课本实例由求x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对数的概念:
① 定义:一般地,如果,那么数 x叫做以a为底 N的对数(logarithm).
记作 ,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 探究问题1、2的指化对
② 定义: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并把常用对数简记为lgN 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简记作lnN → 认识:lg5 ; lg3.5; ln10; ln3
③ 讨论: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 (时,)
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 (原因:在指数式中 N > 0 )
,
④:对数公式,
2. 教学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① 出示例1. 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
(学生试练 → 订正→ 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② 出示例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lg0.001=-3; ln100=4.606
(学生试练 → 订正 → 变式: lg0.001=? )
3、例题讲解
例1(P63例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54=645 (2) (3)
(4) (5) (6)
例2:(P63例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 (2) (3) (4)
三、巩固练习:
课本64页练习1、2、3、4题
2.计算: ; ;; ; .
3.求且不等于1,N>0).
4.计算的值.
四. 小结:
对数的定义:>0且≠1)
1的对数是零,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对数的性质 : >0且≠1
五.作业:P74、1、2
后记:
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实践问题,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训练,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对数运算解决实践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
2. 已知 3 = a, 7 = b, 用 a, b 表示56
3. 问题: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2亿,如果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问哪一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4亿? (答案: →→ )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对数运算的实践应用: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P67~P68的例5,例6的题目,教师点拨思考:
① 出示例1 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距离造成的偏差).
(Ⅰ)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 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
(Ⅱ)5级地震给人的振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
② 分析解答:读题摘要 → 数量关系 → 数量计算→ 如何利用对数知识?
③ 出示例2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14含量P与生物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Ⅰ)求生物死亡t年后它机体内的碳14的含量P,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
(Ⅱ)已知一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为P,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t,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
(Ⅲ)长沙马王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余含量约占原始量的76.7%,试推算古墓的年代?
④分析解答:读题摘要 → 寻找数量关系 → 强调数学应用思想
⑤探究训练:讨论展示并分析自己的结果,试分析归纳,能总结概括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P关于t的指数函数;
例题选讲
例1、已知:(用含a,b的式子表示)
例2、计算
例3,求的值
三、巩固练习:
1. 计算: ;
2. 我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为7.3%,约多少年后我国的GDP在1999年的基础上翻两翻?
3 . P68、4
四、小结:
初步建模思想(审题→设未知数→建立x与y之间的关系→); 用数学结果解释现象
五、作业P749、11、12
后记:
课题 :幂函数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及蕴含其中的对称性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从五个具体幂函数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教学难点:画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概括其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这里是的函数;
(2)面积为的正方形边长,这里是的函数;
(3)边长为的立方体体积,这里是的函数;
(4)某人内骑车行进了1,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这里是的函数;
(5)购买每本1元的练习本本,则需支付元,这里是的函数.
观察上述五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指数定,底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① 给出定义: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为常数.
② 练:判断在函数中,哪几个函数是幂函数?
③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3);(4);(5).
④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归纳概括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Ⅰ)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Ⅲ)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轴右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当趋于时,图象在轴上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
2、教学例题:
例1(P78例1).证明幂函数上是增函数
证:任取<则
=
=
因<0,>0
所以,即上是增函数.
例2. 比较大小:与;与;与.
、
三、巩固练习:
1、论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作出它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明函数的单调性.
2. 比较下列各题中幂值的大小:与;与;与.
四、小结:
提问方式 :
(1)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一类基本函数,它们定义是怎样描述的?
(2)你能根据函数图象说出有关幂函数的性质吗?
五、作业P79页1、2、3题
六、课后记:
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根式? →根式运算性质:=?、=?、 =?
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分数指数幂概念及运算性质:
① 引例:a>0时, → ; → .
定义分数指数幂:
规定;
③ 练习:A.将下列根式写成分数指数幂形式:;;
B. 求值 ; ; ; .
④ 讨论:0的正分数指数幂? 0的负分数指数幂?⑤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 ; .
2. 教学例题:
(1)、(P51,例2)
解:①
②
③
④
(2)、(P51,例3)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或下列各式(>0)
解:
3、无理指数幂的教学
的结果?→定义:无理指数幂.(结合教材P58利用逼近的思想理解无理指数幂意义)
无理数指数幂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书P54 1、2、3 题.
2、求值:; ; ;
3、化简:;
4. 计算:的结果
5. 若
四. 小结:
1.分数指数是根式的另一种写法.
2.无理数指数幂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
3.掌握好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其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一致的.
五、作业:书P59 2、4题.
后记:
课题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三)
课 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n次方根的求解,会用分数指数幂表示根式,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根式与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学生回答,老师板演)
1. 提问:什么叫做根式?运算性质?
2. 提问:分数指数幂如何定义?运算性质?
3. 基础习题练习: (口答下列基础题)
①n为 时,.
② 求下列各式的值: ; ; ; ; ; ;
二、教学典型例题:
例1.(P52,例4)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
(1)
(2)
例2.(P52例5)计算下列各式
(1)
(2)>0)
例3..已知=3,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三、巩固练习:
化简:.
已知,试求的值
用根式表示, 其中.
4. 已知x+x-1=3,求下列各式的值:
5. 求值:; ; ; ; ;
6. 已知, 求的值.
7.从盛满1升纯酒精的容器中倒出升,然后用水填满,再倒出升,又用水填满,这样进行5次,则容器中剩下的纯酒精的升数为多少?
四、小结:
熟练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化简的基础.
2.含有根式的式子化简,一般要先把根式转化为分数指数幂后再计算.
五,作业
化简:(1)
(2)
(3)
后记:
课题: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指数函数的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零指数、负指数、分数指数幂是怎样定义的?
2. 提问: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可归纳为几条?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指数函数模型思想及指数函数概念:
探究两个实例:
A.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2次由2个分裂成4个,第3次由4个分裂成8个,如此下去,如果第x次分裂得到y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与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B.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成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的残留量是原来的84%,那么以时间x年为自变量,残留量y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讨论:上面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
③ 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_ction),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④讨论:为什么规定>0且≠1呢?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举例:生活中其它指数模型?
2. 教学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① 讨论: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② 回顾: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③ 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 (师生共作→小结作法)
④ 探讨:函数与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如何由的图象画出的图象?根据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性质. → 变底数为3或1/3等后?
⑤ 根据图象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书P56)
3、例题讲解
例1:(P56 例6)已知指数函数(>0且≠1)的图象过点(3,π),求
例2:(P56例7)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个值的大小
(1)1.72.5 与 1.73
(2 )与
( 3 ) 1.70.3 与 0.93.1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三、巩固练习:
P58 1、2题
函数是指数函数,则的值为 .
3、 比较大小:; ,.
4、探究:在[m,n]上,值域?
四、小结
1、理解指数函数
2、解题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可有利于清晰地分析题目,培养数型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
五、作业
P59 习题2.1 A组第5、7、8题
后记:
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指数函数概念、图象、性质;掌握指数形式的函数定义域、值域,判断其单调性;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指数函数的简单应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 指数函数的定义?底数a可否为负值?为什么?为什么不取a=1?指数函数的图象是2.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
3. 提问:指数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指数函数的应用模型:
① 出示例1:我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在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土上,却养育着22%的世界人口.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公认的社会问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已达到13亿,年增长率约为1%.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Ⅰ)按照上述材料中的1%的增长率,从2000年起,x年后我国的人口将达到2000年的多少倍?
(Ⅱ)从2000年起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多少?
(师生共同读题摘要→ 讨论方法 → 师生共练→ 小结: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
② 练习: 2005年某镇工业总产值为100亿,计划今后每年平均增长率为8%, 经过x年后的总产值为原来的多少倍? →变式:多少年后产值能达到120亿?
③ 小结指数函数增长模型:原有量N,平均最长率p,则经过时间x后的总量y=? →一般形式:
2. 教学指数形式的函数定义域、值域:
① 讨论:在[m,n]上,值域?
② 出示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 .
讨论方法 → 师生共练 → 小结:方法(单调法、基本函数法、图象法、观察法)
② 出示例2. 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讨论:求定义域如何列式? 求值域先从那里开始研究?
3、例题讲解
例1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例2(P57例8)截止到1999年底,我们人口哟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
例3、已知函数,求这个函数的值域
三、巩固练习:
1、P58、3
2、 一片树林中现有木材30000m3,如果每年增长5%,经过x年树林中有木材ym3,写出x,y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图象求约经过多少年,木材可以增加到40000m3
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 .
四、小结
本节课研究了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关键是要记住>1或0<<时的图象,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性质 .本节课还涉及到指数型函数的应用,形如(a>0且≠1).
五、作业
P59、9
设其中>0,≠1,确定为何值时,有:
① 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