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22: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古诗二首之
《咏柳》
1.课文导读
2.拓展学习
3.课文赏析


贺知章
(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
故事背景
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
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这首诗。
学习目标:
1.熟读古诗,借助插画,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字义和诗句。
3.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4.完成课后练习。
边读边思考:
·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那些你没读懂的?
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课文拼音,自由读课文。
3.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读完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景色吗?作者想表达什么?

七言绝句
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这种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 碧玉: 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 妆: 装饰,打扮。
3 一树: 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 绦: 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 裁: 裁剪。
6 似: 如同,好像。
赏析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
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