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12: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夜雨寄北》试讲稿(附配套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诗人当时的孤独、凄凉之感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难点】
品味词句,体会诗歌含蓄的美。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回忆之前学过的与思念有关的诗歌,比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籍《秋思》,李白《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画出节奏,体会情感。
3.学生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4.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北方亲友,“寄北”。(2)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明确:孤独、凄凉、思念
(三)深入研读
1.讲解文章重点
(1)教师提出问题
①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品析两个“期”。③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2)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抓住诗句进行体会探究。
师生合作明确:
①特点:诗歌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如两个“期”,三个“夜雨”
②“期”。第一个“期”是“日期”的意思,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第二个“期”是“期限”的意思,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③“夜雨”。第一个“夜雨”点明具体的时间和天气;第二个“夜雨”重在烘托氛围;第三个“夜雨”是想象中的景,使得诗人的情感更进一步。
2.带着浓浓的思念,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歌在表达情感方面含蓄的美。
(四)课堂小结
师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拓展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
《夜雨寄北》试讲逐字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的试讲题目是《夜雨寄北》,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思念,是人与人之间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也一直是文人所青睐的话题。同学们,大家还能回忆起与思念有关的诗歌吗?我听到有同学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能背出相应的句子吗?很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吗?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嗯,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好,其实还有很多诗歌,我们就不一一说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歌,叫做《夜雨寄北》,我们来看一下诗人在这首诗里又是如何写思念的?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声朗读这首诗歌,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开始!
(学生齐读)好,大家读完了,读音都很正确,看来预习的不错。老师呢,也忍不住想要朗读一下这首诗歌,同学们认真听,注意诗歌的断句与节奏。
(老师读)老师读完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好,谢谢同学们的表扬。刚才大家在齐读时,出现了几个小小的问题,个别语句断句不是很正确,情感也不是很到位,所以老师给大家做了个示范。接下来,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出情感,同时,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学生齐读)好,这次大家读的都很有感情,进步了许多。
读完诗歌,接下来我们就来对诗歌进行品味。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1)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2)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坐在第二排举手的女生你来说。很好,她说的很准确。这首诗歌是作者写给他北方的亲人的,从“寄北”这个词就能看出来。通过前面的朗读,我们也能感受到,整首诗歌充满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孤独、惆怅的情感也包蕴其中。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具体诗句,体会诗人是如何运笔的。
大家请看PPT,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诗歌,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我听到有同学看出来了,大声说出你的观点。没错,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夜雨”和“期”。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词入手,来品一品。
首先看“期”。“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两个“期”有什么不同?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好,我看大家讨论完了,哪个组愿意派代表回答一下?第一组。很好,请坐。第一个“期”呢是指“日期,归期”,从首句可以看出亲友对诗人的期盼。而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所以,诗歌从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孤独惆怅,笼罩全篇。
接下来我们看“夜雨”。诗歌中提到了三次“夜雨”,分别是题目、第二句和第四句。我们再来看它们有何不同?我们能够从这些词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先看题目,
“夜雨寄北”,这里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这个很简单,大家都齐声答了出来。从标题中。我们能够知道诗人作这首诗的时间和天气。再来看第二个“夜雨”,出现在第二联“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很好,巴山和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大家都说是“涨”。“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作答。好,第三组同学想要回答。嗯,很好,请坐。其实“涨”不仅仅说的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包括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包括对亲友的无比思念。我们再看最后一个“夜雨”,出现在第四联“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可以将它与第二联中的“夜雨”对比一下。“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对,是眼前景,是实景。“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很好,这个就不是眼前景了,而是想象中的景。这句诗其实是和上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相呼应的,它们二者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谁能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代表举手了,你来说。非常好,她描述的画面很美,很符合诗歌的意境。这两句其实是在说:“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到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的巴山,今晚的夜雨,我再对你说说我是多么的想念你。”诗人整首诗中并没有提及一个与思念有关的字眼,但处处都是在写思念。这种含蓄的美,更耐人咀嚼,耐人寻味。
好,到这里整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通过这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可以来说一说。
大家说的都很好,看来这节课大家听的都很认真。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李商隐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课下请同学们背诵这首诗歌,并拓展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以便更好地了解作者,提高审美能力。
好了,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