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西游记》:跳读
学情分析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全书故事引人入胜,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将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全书表现了师徒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以及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讽刺,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抵达胜利的终点。
《西游记》早已成为学生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对于《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已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但大多来源于动画片或电视剧,真正阅读文本,尤其是原著的学生占到的比例不大。对于原著的阅读,很多也只停留在凭兴趣和爱好,随意看看。如何做到有理据的跳读还需要系统的指导阅读。
教学目标
尝试有理性、有依据地跳读,准确把握整本书的情节内容,节约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体验整本书跳读策略:非重点情节跳读,同类情节读代表,代表情节读特色。
《西游记》取经故事圆形结构图和分类思维导图的总结归纳及运用。
学习难点:代表情节里舍雷同取特色的策略运用。
教学方法
整本书跳读方法:
非重点情节跳读
同类情节读代表
代表情节读特色
三稿板书设计
《西游记》跳读指导
了解故事梗概,非重点情节跳读
了解结构规律,同类情节读代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跳读经验和困惑
师:在《西游记》导读课上,我们接触了跳读法(屏显:跳读法要点归纳概念)。现在大家已经通读过《西游记》全文,在用跳读法通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然后还有哪些疑惑?
生:(预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不感兴趣的跳过;看章回目录跳读,了解故事梗概;跳过那些古诗词或晦涩的语言文字。选重要情节重点读。听别人说的故事(这方法要存疑,别人说的是指权威资料?还是道听途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师:大家推荐的方法很不错,选重要情节,用什么原则来判断它是重要情节呢?
生:(预设)凭感觉,凭兴趣。
师:感觉和兴趣是我们选择跳读的原因之一,但不够理性,不够科学。
师:同学们在跳读过程中还有哪些困惑呢?
生:跳读会不会遗漏掉重要情节。
师:同学们有没有和他一样的跳读困惑?如果有,请举手。
生:(举手)
师:我们在通读《西游记》时,想要通过跳读提高阅读速度但同时又怕遗漏重要情节和重要内容。还有同学干脆凭感觉和兴趣来跳读整本书。这对我们准确把握整本书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无疑是有妨碍的。那我们如何做到更有效地、更理性地跳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以《西游记》的理性跳读来尝试探讨解决这个困惑。
二、指导有选择的通
(一)重点情节取舍
师:《西游记》总共有一百回,如何快速选出重要情节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西游记》整本书变成一本《悟空自传》,只能选五个故事,你会选哪五个呢 有一个同学是这样选择的。(屏显:出世—学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你同意这个选择么?
生:(摇头)学生答其它人物。师:在一系列人物中选最主要人物的经历来读,这也是跳读的一个方法。
师:既然大家摇头,那大家说说看,应该选取哪五个故事最合适呢?
生:预设学生关注结尾但没补学艺,你关注到了故事的完整性,那么要使整个《悟空自传》的故事完整起来,还差哪一个环节?
出示:(出世—学艺—大闹天宫—取经—成佛)
师:以书中主要人物孙悟空为例,根据他的成长经历,选取五个重要情节来概括整本书的内容。那么,书中其它人物如沙僧、红孩儿等人物的成长经历能不能概括整本书的内容。
师:不能,因为抓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由主要矛盾引起的故事发展情节才叫重要情节。
师小结:像《西游记》这样以人物情节发展为主线的中国古典小说,其整本书跳读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经历来找出重点情节,其他非重点情节可以跳读。那要做到这点,我们在阅读之前得先知道什么?(生:了解故事梗概。)
相机板书: (了解全书梗概,非重点情节跳读)
(二)同类情节取舍
师:屏幕上的西天取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只是一个大主题,它囊括了很多的小故事。在阅读古典小说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个大主题下的众多故事,要读得又快又好,就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跳读,找出有代表性的故事。刚刚大家侧重于用三打白骨精或三借芭蕉扇来做西天取经的代表,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们的理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性的思考,值得表扬。
师:其实,刚刚大家选择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能作为取经故事的代表,为什么?因为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唐僧师徒四人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每一难总有那么惊人相似的地方。(屏显: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每一难总有那么惊人相似的地方。)
师:下面我们以《三调芭蕉扇》为代表,来一起找一找这相似点。屏显《三调芭蕉扇》,请大家齐读故事回目内容:
生:齐读
师:古典小说的回目内容很重要,值得我们一读。有哪位同学可以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三调芭蕉扇》的起因、经过、结果?
生:(预设)详细讲述。
师:(提醒)这个同学说得很详细,但老师要求的是用概括性的语言,下面我们来简洁语言。
生:(预设)起因是路阻火焰山,经过是三调芭蕉扇,结果是翻越火焰山。
师:(屏显环形结构图)这个同学概括得很准确,其实呀,同学们发现没有,《西游记》的章回目录上的文字就是故事梗概。所以我们在跳读时,可以翻阅章回目录,它能帮助我们快速掌握故事大意。
师:原来呀,西天取经故事它就是这样一个环形结构。下面我们再来精简语言,各用一个词概括,它们是遇难,解难,再出发(屏显出示环形结构图)当他们再出发,他们还会(遇难)(解难)(再出发)
师:大家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个环形它不是闭合的,终点是高于起点的。在九九八十一难中,每一次再出发都比之前要有进步,可能是师徒四人的团队凝聚力更强了,也可能是师徒斗争的经验更丰富了等。
师:有同学说,读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每一个都在打妖怪,读着读着,就只记得孙悟空打了妖怪,不记得具体的故事情节。有了这个环形结构图,你能不能告诉他,在读取经故事时,要关注哪些关键信息?
生:(生答)关注遇难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师小结:刚刚我们以《三调芭蕉扇》作为代表,找出了西天取经故事的相似结构。这个环形结构图能帮助我们在具体读取经故事时,重点去读读遇难和解难的关键内容,其余地方可跳读。
师:那么,这个环形结构图是不是就能帮我们既提高跳读速度,又不遗漏重要情节呢?嗯,还不够!因为遇难和解难还可以分为很多类。譬如制造困难的人除了下凡神仙和人类还有( ),遇到的困难除了神仙试炼、想偷宝贝,还有( ),解决困难的方法除了师徒解决,还有( )
生:口头表达填图:有背景的妖;无背景的妖;想吃唐僧肉、想娶唐僧;请神仙帮忙。
师:在大家集思广益下,这个思维导图已经完成了。大家仔细瞧瞧,这个思维导图还挺有趣的,制造困难的人形形色色,遇到的困难各种各样,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各有不同,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就构成了九九八十一个故事。
师:(补充一下,什么是同类情节,举个例子,以发难原因为依据,那么所有的想娶唐僧的女儿国国王、玉兔精还有白鼠精就可以归为一类。)这个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在同类故事中进行怎样的取舍?
学:思考一分钟后发言。
师小结:它能帮助我们同类情节中舍雷同情节,取代表情节。(那要做到这点,我们在阅读之前得先知道什么?(生:了解结构规律。)相机板书:了解结构规律,同类情节读代表
板书:同类情节读代表
(三)代表情节取舍
师:既然同类情节读代表,那这个代表情节该怎么选?其他情节又该怎么读呢?虽说是同类故事,可能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也就有不一样的精彩。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来选代表、读特色。(屏显小组合作)
生:讨论,交流反馈。(小组合作时要求鼓励某一个组另外找一类。)
生:(预设)其实在想娶唐僧这一类故事中,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无论是女儿国国王、玉兔精还是白鼠精都是想娶唐僧;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唐僧要么拒绝了美意,要么就打退了妖怪,继续启程西天取经。但经过却有它的特色所在。因为在唐僧心中,对于人和妖他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的。对妖精他是内心抵抗的,对女儿国国王却有过动心。
师: (ppt显示思维导图和圆形结构图,根据这两个图进行评价。评价角度:情节的取舍和内容的取舍不错,取舍的依据是什么?)
小组反馈后:你们不仅做出了选择,而且还有了理论依据支撑。
师总结:这堂课我们尝试着解决大家在跳读古典小说时的困惑:想加快阅读速度,又怕跳读不得法,错过关键内容。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首先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来确定全文的重点情节,搭建起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然后,我们进入到整本书中着墨最多的取经故事,分析出环形结构及其内部的分类,由此得出“同类情节读代表”这一跳读方法。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书,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在阅读之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故事梗概和故事结构规律,然后进行有理据的跳读。
三.作业:《镜花缘》整本书跳读
课后布置一个作业:1.继续读《西游记》,争取读得又快又好。
2.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整本书跳读方法去做一个《镜花缘》跳读计划,包括读前准备和预期跳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