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试讲稿和配套教案
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菡萏等生字词,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融情于景、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母亲深沉的爱,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至爱亲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图片导入
播放汶川地震中的几组图片,请学生谈谈观看感受(伟大、无私),由此引出课题《荷叶母亲》。
四、初读
1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 《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2生字词"菡萏"的读音。
3主要内容:这是—篇回忆性文章,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中荷叶掩盖红莲的故事,想起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作者多次写到红莲,每一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看红莲?心情又如何?
(一)第一次 开满亭亭,烦闷
1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我”的心情的呢?(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2此时的红莲怎样?(红莲开满亭亭)
3联系下文说说面对此时的红莲为什么要点明心情的烦闷? (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文心情的变化铺垫)
4课文除了描写红莲,还用插叙法提到了回忆中的白莲以及现实中的白莲,有什么作用?(对比,突出红莲生机活力)
5想象场景, 并指导朗读。
(二)第二次一 左右鼓斜,不适意
l “ 我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适意)
2 “ 我 为 什 么不适意 徘徊? 看到了什么?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雨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
3从红莲被雨击打的清形中你感受到什么? (红莲无处躲藏,东倒西歪、艰难生存的情状)
4 面对雨中红莲“我当 时是怎样做的?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不敢下阶,也无法可想)
5红莲一直在风雨中摇曳吗?后来发生了什么? (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6由此“我到什么? (触景生情,由荷叶对红莲的荫蔽想到母亲庇护)
六、品读
结合课文,来说说眼中的母爱。
七、小结作业
作业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荷叶 母亲》试讲稿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教师的8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荷叶·母亲》,下面 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先来看老师的大屏荔。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几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图片观赏完毕,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师:中间的这位男生,请你。
师:嗯,你 看 到了图片中的母亲跪在地上, 用身体 保 护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让你十分感动,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 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而且情感也很丰富,请坐。师:来,靠窗的女生,你也来说说看。
师:你说,图片里的母亲为了自己孩子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觉得母爱总是如此无私又不求回报。
师:同学们的感触都很深刻,看来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师:是的,同学们。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关千母亲的课文一《荷叶·母亲》。
二、初读
首先我们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正确读写菡萏等生字词,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融情于景、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体会文章中母亲深沉的爱,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 体会至爱亲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请同学们结合预习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冰心奶奶。
师: 看你有话想说,自信一点就请你来说说吧。
师 :是的,冰心,原名谢婉莹,是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她的诗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等,还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师:你不仅介绍了人物的生平,还详细介绍了主要品作, 看来课前没少下工夫,来,大家掌声鼓励。
师:作者了解清楚了,那现在,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 间,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具体写了什么?开始你们的朗读之旅吧。
师:好,时间到。再具体了解课文内容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下大家生字词的自学情况,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将这节课的生字词都整理到了PPT上, 谁来试看读—读?
师:你的眼神最闪亮,请你。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师:嗯,声音铨销有力。哦,我听到同桌说有个词语读错了,那应该读什么呢?
师 没错,菡萏han dan, 都是四声。来,你 再来读两遍。
师:嗯,这样就非常标准了。
师:字词已经没问题了,那现在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师:左手边的这位女生,请你。
师.她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中荷叶掩盖红莲的故事,想起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师.嗯,你还说,文中还多次提到红莲。师:同学们认可这个回答吗?
师:的确,概括的很简洁,而且还是位细心的同学,请坐。
三、析读
师 :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作者多次写到红莲,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看红莲的?心情又如何?—会儿,老师会请小 组代表来分享,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看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已经有了讨论结 果。第一小组的同学看起来很有信心啊,那你们先来分享吧!
师:你们分享的是第一次看红莲,也就是开满亭亭的内容。那“我“第一次看红莲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没错,是烦闷的。
师:找得很准确,说说具体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呀?
师:没错,就是这句话一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 早起是浓阴的天, 我觉得有点烦闷。
师:在这种环境下的红莲又是怎么样的呢?
师:嗯,红莲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师:我心情很烦闷,而红莲却 美美地开着。请你联系下文说说看面对此时的红莲,为什么要点明心情的烦闷?
师:没错,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文心情的变化做铺 垫昵。
师那你有没有注意到,课文除了描写红莲,还用插叙法提到了回忆中的白莲以及现实中的白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师:是的,在回忆里的白莲红莲并蒂莲瑞,现实中白莲凋谢,而红莲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看,这就是为了对比突出红莲的生机和活力。
师:通过这样一比较,确实感觉红莲生机勃勃。
师:分析得非常精彩,现 在 ,请第—小组的成员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看到这样的景色的场景。同时伴随着你们的 想象来朗读这段,注意读出节奏感,和语音语调的起伏, 特别是最后—句中“开满了“记要得重读。
师:果然,理解到位了,读出来的情感都更丰富了呢。师 来,第三小组你们想分享的是?
师:哦,第二次看红莲一 左右鼓斜的部分。好, 请小组代表来说说,第二次“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是的,不适意。
师:那 我”为什么不适意的徘徊呢?
师:没错,是因为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 大。那在这种环境下,“我'又看到了什么?
师:嗯,看到了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
师:从红莲的被雨击打的情形中你感受到什么呀?
师:嗯,你感觉红莲无处躲藏,东倒西歪,生存情况非常 的艰难。
师:是的 ,花总是怕暴雨的。那面对雨中红莲,“我 当 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
师:没错,“我 在 徘徊,因为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不敢下阶去挽救危在旦夕的红莲。虽有心帮助却没有办法可想。
师:那红莲—直在风雨中摇曳吗?后来发生了什么?
师:是呀,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师:荷叶倾侧的这个举动让“我想到了什么?
师:是呀,作者触景生情,想到了母亲的庇护,自己自幼体弱多病,多亏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能健康成长,如果没有母亲的爱护早就像白莲—样夭折在风雨中了。
师:多么真挚的情感,第三小组的成员分析得细致到位。
四、品读
师:学到这,相信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加深刻了。同学们有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呢?结合课文,来说说眼中的母
爱。
师:班长想来说说,请你。
师:嗯,你说母爱占据着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
—生去爱自己的母亲。
师: 老师相信你一定很爱你的母亲。是的, 母爱就是这么的无私而又伟大,它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守护。
五、小结作业
师:不知不觉,我们这节课也到了尾声了,让我们—起来回顾—下这节课。在大家积极的参与下,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前两次看红莲的清况和心情。那就请课下继续阅读课文,并完成这样—份作业: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达—下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结束语:以上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请问我可以摆掉板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