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4 窦娥冤(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4 窦娥冤(节选)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08: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窦娥冤(节选)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对修辞格的运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比。
D.“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拟人。
2.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悲剧以悲苦为主,但往往苦尽甘来,用否极泰来的方式实现悲喜剧的交融,创造一种哀而不伤的悲剧美。 , , 。 。 。所以,《窦娥冤》也添了一个“补恨”的尾巴,用大悲大痛之后的“小喜”来冲淡悲剧意识,以达到一种“哀而有节”的审美效果。
①于是,“正能胜邪”便成为一种必然结局
②这就决定了冲突的性质必定是善恶两元的对抗
③并且必定有为善的命运多舛,造恶的得意一时这种规定情境的出现
④剧中悲剧性的两难冲突往往是在“正义之我”与“邪恶之他人”的层面上展开的
⑤如果这种设置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那就不符合儒家的劝善惩恶机制
A.⑤①④②③ B.④②③⑤① C.④③②①⑤ D.⑤④③②①
3.在元杂剧中,存在着许多方言、俚语及口语,理解它们对读懂剧本很有作用。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的个有谁问;端的个:究竟,真的做的个怕硬欺软;做的个:怎么这样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生:深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这边,那边
C.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则:只没来由犯王法;没来由:无缘无故
D.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做甚么:为什么不明不暗,负屈衔冤;不明不暗:世道昏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将窦娥与《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小白菜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
B.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望而却步。
D.贪官刁民相互勾结,使得许多百姓理屈词穷,最后落得个“窦娥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价值在于, , , , 。 , 。窦娥最后的抗议,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 存下去的顺民都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这种抗议是非常深刻有力的。
①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⑤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⑥窦娥温顺善良
A.④③①⑤⑥② B.④⑤⑥②③①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⑤①④③②
6.对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反问,拟人)
B.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对比,排比)
C.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呼告,反问,对偶)
D.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夸张,排比)
7.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8.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B.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
C.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
D.也是天幸,我婆婆忽然呕吐,不要汤吃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勘: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延:邀请
(2)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3)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来掌握的,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B.第②句用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和颜渊,第③句用对比句揭示了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⑤句和第⑥句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作了铺垫。
D.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律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4)朗读曲词,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彩的特征。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光照千古的形象。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的生动写照。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她年轻守寡,但很是孝顺,对婆婆全心全意。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于危难;临刑之前,央告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让老人伤心。(  )
她对蔡婆的美心、照顾 ,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反之,她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便要据理力争,甚至严词责备。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她不听张驴儿的 ,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一句话,她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她敢于痛骂官吏,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痛快淋漓的 ,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她被 在内心深处的怒火像火山一样迸裂出万丈火焰,照亮黑暗,烧毁不平。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B.她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C.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D.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B.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C.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就是她的性格
D.她的性格就是这样。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不至 巧舌如簧 询问 压迫
B.无微不至 花言巧语 质问 压抑
C.无微不至 花言巧语 询问 压迫
D.无所不至 巧舌如簧 质问 压抑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窦娥冤(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对修辞格的运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代,代指是非。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好人。
C.“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比。
D.“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拟人。
【解答】A.“‘清浊’是借代”错误,应该是借喻。这里用“清浊”比喻是非曲直,不同类有相似点。
故选:A。
【点评】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2.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悲剧以悲苦为主,但往往苦尽甘来,用否极泰来的方式实现悲喜剧的交融,创造一种哀而不伤的悲剧美。 , , 。 。 。所以,《窦娥冤》也添了一个“补恨”的尾巴,用大悲大痛之后的“小喜”来冲淡悲剧意识,以达到一种“哀而有节”的审美效果。
①于是,“正能胜邪”便成为一种必然结局
②这就决定了冲突的性质必定是善恶两元的对抗
③并且必定有为善的命运多舛,造恶的得意一时这种规定情境的出现
④剧中悲剧性的两难冲突往往是在“正义之我”与“邪恶之他人”的层面上展开的
⑤如果这种设置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那就不符合儒家的劝善惩恶机制
A.⑤①④②③ B.④②③⑤① C.④③②①⑤ D.⑤④③②①
【解答】语段介绍了中国古典悲剧的特征。首先根据提供的四个选项确定首句是④还是⑤,⑤句中“这种设置”无法与前面衔接,故只能选④,“剧中悲剧性”是紧承“中国古典悲剧”而言的。再比较BC两项会发现,⑤句中“这种设置”是紧承前面③句的“这种规定情境”的,而①句是横线处内容的结论,排在最后。
故选:B。
【点评】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
3.在元杂剧中,存在着许多方言、俚语及口语,理解它们对读懂剧本很有作用。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的个有谁问;端的个:究竟,真的做的个怕硬欺软;做的个:怎么这样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生:深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这边,那边
C.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则:只没来由犯王法;没来由:无缘无故
D.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做甚么:为什么不明不暗,负屈衔冤;不明不暗:世道昏暗
【解答】D.“不明不暗”解释为“世道昏暗”有误,应解为“糊里糊涂”。
故选:D。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是语文考查的一种基本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在考试中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虚词。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2)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
 (3)成语使用。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将窦娥与《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小白菜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
B.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望而却步。
D.贪官刁民相互勾结,使得许多百姓理屈词穷,最后落得个“窦娥冤”。
【解答】A.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使用正确。
B.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使用正确。
C.望而却步:指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不敢前行。使用正确。
D.理屈词穷:因理亏而无言以对。词语是贬义词,此处语境是“贪官刁民相互勾结,使得许多百姓……”,此处用于说老百姓,不能用贬义词,可用“有口难辩”。
故选:D。
【点评】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价值在于, , , , 。 , 。窦娥最后的抗议,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 存下去的顺民都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这种抗议是非常深刻有力的。
①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⑤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⑥窦娥温顺善良
A.④③①⑤⑥② B.④⑤⑥②③①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⑤①④③②
【解答】此段文字论述的是窦娥悲剧的价值。 ⑥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故⑥应为首句。①④是窦娥“温顺”的具体体现,根据句意,应将④放①后。②中的“这最起码的要求”指④中的“生存下去”,故②放④后。③⑤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补充,应放最后。⑤在内容上紧承③,且⑤中的“她们”指③中的“窦娥这样的妇女”,故⑤放③后。
故选:C。
【点评】句子排序的基本规律: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一件事情,总是有先有后的,这种先后,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这种先后找出来,句子也就排列出来了。比如写一个活动的一段话,找出这个活动的过程就可以了。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有些文章,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对于这样的文章里的句子,被打乱后,让我们排列,我们可以找出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按照时间先后就能正确排出顺序了。
3.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排列。有的文章或者段落,是按照总分结构来写的,打乱后,我们在弄清大意的基础上,找到“总”“分”,然后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排列就可以了。
4.按照空间变换的顺序排列。有些文章或段落是按照空间变换也就是地点的推移的顺序写的,打乱后,我们只要找出不同的先后出现的地点就可以了。
6.对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反问,拟人)
B.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对比,排比)
C.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呼告,反问,对偶)
D.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夸张,排比)
【解答】A.“天知否”不是反问句,是设问,自问自答,答案是“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拟人,“天瘦”拟人的情态。
B.对比,“喜”与“愁”作对比,排比,“愁则……”句式整齐。
C.“婆婆也”呼告,“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对偶,“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反问,答案在问句里,即“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
D.“魄散魂飞”是夸张,排比,“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句式整齐。
故选:A。
【点评】反问,表面看来是疑问句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7.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解答】D.涉及“王法”的句子只有“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以“动地惊天”。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她并没有对王法表示态度,不能说“不能怨王法”。
故选:D。
【点评】《正宫 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这只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极大地震撼人心,它集中表现的是窦娥的“怨”与“愤”。
8.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B.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
C.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
D.也是天幸,我婆婆忽然呕吐,不要汤吃
【解答】A.“早晚”,古今异义词,古义:时候;今义:早上晚上;
B.“一向”,古今异义词,古义:一段时间以来;今义:向来;
C.“向外”,古今异义词,古义:“以上”“多”的意思;今义:向,介词;外,方位词;
D.“呕吐”,古今同义,饮食、痰涎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
故选:D。
【点评】古今异义几种情况: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④词义的感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应该
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糊突:混淆
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勘:判断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延:邀请
(2)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D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3)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①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来掌握的,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B.第②句用设问句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和颜渊,第③句用对比句揭示了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⑤句和第⑥句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作了铺垫。
D.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律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4)朗读曲词,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C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彩的特征。
【解答】(1)D.作恶的人享受荣华富贵,寿命又延长。延:延长。
故选:D。
(2)D.开头两句表达了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幻想,然而自己受到的天大冤枉使得她不能不悲愤质问,以至于最后对天地鬼神进行否定控诉,这正表现了窦娥思想的发展变化,由安分顺从走向了反抗。窦娥对鬼神天地的谴责斥骂,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D项最能体现窦娥的反抗精神。
故选:D。
(3)B.“用设问句”错,第②句“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是反问句,非设问。
故选B:。
(4)A.“古白话”错,“日月”“鬼神”“天地”只是古今意义相同,但不是古白话;B.“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错,盗跖、颜渊不是象征,而是借代;D.“委婉曲折”错,这里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
故选:C。
答案:
(1)D
(2)D
(3)B
(4)C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作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光照千古的形象。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的生动写照。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她年轻守寡,但很是孝顺,对婆婆全心全意。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于危难;临刑之前,央告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让老人伤心。(  )
她对蔡婆的美心、照顾 ,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反之,她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便要据理力争,甚至严词责备。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她不听张驴儿的 ,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一句话,她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她敢于痛骂官吏,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痛快淋漓的 ,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她被 在内心深处的怒火像火山一样迸裂出万丈火焰,照亮黑暗,烧毁不平。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B.她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C.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D.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B.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C.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就是她的性格
D.她的性格就是这样。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A.无所不至 巧舌如簧 询问 压迫
B.无微不至 花言巧语 质问 压抑
C.无微不至 花言巧语 询问 压迫
D.无所不至 巧舌如簧 质问 压抑
【解答】(1)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具有”后缺宾语,可在“其志”后加“的性格”;二是“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主客颠倒,应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据此分析只有A项全部改正了这两处错误。
故选A。
(2)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可知,第一段讲的是窦娥性格的一方面,这就排除CD。对婆婆的要求极低也体现了窦娥的性格,“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是总结性的句子,放在后面,这就排除A项。
故选B。
(3)第一处,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第二处,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句中是形容窦娥对婆婆的关心、照顾,故空三应选用“无微不至”。
第二处,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花言巧语:指虚假而动听的话;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巧舌如簧”不能和句中“听”搭配,故空四应选“花言巧语”。
第三处,质问: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询问:咨询查问。要搭配“痛快淋漓”,应用“质问”,方能显出窦娥勇于反抗的性格。
第四处,压迫:用权势强制别人服从或者是对有机体的某部分加上压力。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要搭配“怒火”,应用“压抑”。
故选B。
答案:
(1)A
(2)B
(3)B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