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阿长与《山海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阿长与《山海经》(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30 16:5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阿长与《山海经》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_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②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______地看着我。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______起来。
A.淡薄 惶急 震悚 B.冷淡 急切 震惊
C.冷漠 惶急 震悚 D.淡薄 惊惶 震撼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2.根据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内容选词填空。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摊成)一个“大”字,   (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烘/烤)得那么热。
(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三.名著阅读(共3小题)
4.“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说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件。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上面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中的“她”是指   。因   一事,她被儿时的鲁迅称赞“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甚至“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5.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
6.名著填空。
上面是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三幅插图,其中图①   (填序号)反映的内容是:②   (依据图片和文章概括).《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③   》。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下列各题。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
(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下列问题
(1)快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实在不大佩服她→讨厌→不耐烦→①   →敬意逐渐地淡薄,乃至完全消失→②   →永远的祝福与怀念
(2)我不大佩服她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阿长最令“我”讨厌的事有哪些?
(4)阿长让我感到不耐烦的事是什么?
(5)“我”对阿长第一次产生的“空前的敬意为什么会逐渐淡薄乃至完全消失?
(6)后来我对阿长产生的“新的敬意”为什么不会淡薄与消失?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阿长与《山海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_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②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______地看着我。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______起来。
A.淡薄 惶急 震悚 B.冷淡 急切 震惊
C.冷漠 惶急 震悚 D.淡薄 惊惶 震撼
【解答】第一语境,结合“敬意”一词辨析,冷淡、冷漠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淡薄指感情的厚薄;急切侧重于表达事情紧急,而惶急与惊惶侧重于表达“惶”惶急,恐惧、慌张的意思,符合语境;震惊与震撼,侧重于表达对人心理上的震动,而“震悚”侧全面地表现了事情带给人的身心感受,符合语境中“霹雳”的描述。
故选:A。
【点评】此题作答,要结合语境的理解,注意前后的相应辨析。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2.根据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内容选词填空。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伸开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 (摆成/摊成)一个“大”字, 挤 (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烤 (烘/烤)得那么热。
(2)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淡薄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诘问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解答】(1)张开:使合拢的东西分开;伸开:展开;打开;结合语境故选“伸开”。
“摆成”是有目的去做成一个东西,是“摊成”平摊的一种方法,两者方法不同的;结合语境故选“摆成”。
挤:用压力使排出;压:常用义指从上往下施加重力;结合语境故选“挤”。
烘: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烤:把东西放在火的周围使干或使熟;句中用了夸张,结合语境故选“烤”。
(2)冷淡:指冷落、怠慢、不亲热;淡薄:指冷落;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结合语境故选“淡薄”。
消失: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灭:消失,灭亡;消亡:消失,灭亡;结合语境故选“消失”。
询问:打听,发问;责问:用责备的口气质问;诘问:追问,责问,质问;结合语境故选“诘问”。
答案:
(1)伸开 摆成 挤 烤
(2)淡薄 消失 淡薄 诘问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肖像描写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动作描写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
【解答】(1)“胖、矮”是对长妈妈的外貌进行描写,展现了她的特点,用了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2)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切切察察、絮说、竖、摇动、点”,写出了长妈妈饶舌的特点,用了动作描写。
(3)用了动词“穿、递、说”用了动作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长妈妈的热情,淳朴,善良,慈爱,用了语言描写。
答案:(1)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
(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点评】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三.名著阅读(共3小题)
4.“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说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件。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上面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文中的“她”是指 长妈妈 。因 她帮作者买来了《山海经》 一事,她被儿时的鲁迅称赞“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甚至“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名称、人物、情节的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哥儿”“阿妈”的称呼和“吃福橘”的情节可知书名和人物。书中情节根据阅读记忆填写即可。
答案:
《朝花夕拾》长妈妈 她帮作者买来了《山海经》
【点评】解答名著阅读题,平时要认真阅读课标规定的名著,记住名著的作者及内容、人物等相关知识。
5.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阿长与<山海经> 》 鲁迅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五猖会 》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
【解答】(1)①由名著“《朝花夕拾》”,“有画儿的‘三哼经’”和“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内容,可以判定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②由名著“《朝花夕拾》”,“不准去看会”等内容,可以判定这是鲁迅和父亲要求去看五猖会的情景。所以答案是:五猖会。
(2)《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答案:
(1)《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2)五猖会;《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点评】做本题时要明确《朝花夕拾》的具体篇章和篇章的具体内容。
6.名著填空。
上面是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三幅插图,其中图① C (填序号)反映的内容是:② 长妈妈送我《山海经》 (依据图片和文章概括).《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③ 朝花夕拾 》。
【解答】考查了考生的积累运用能力,调动积累,结合画面,上面是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三幅插图,其中图3反映的内容是长妈妈送我《山海经》:(依据图片和文章概括).《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
①图C.②长妈妈送我《山海经》.③朝花夕拾。
【点评】这种题型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断能力等的综合考查。难度较大。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下列各题。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
(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结合上下文,联系阿长的身份(一个普通的、不幸的、不识字的保姆)、性格(迷信、无知)等方面来揣摩“我”的心理。“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对她能买到书没有抱任何的希望。
(2)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时,应重点分析词语所表达出的人物情感。结合前文内容可以知道,我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是因为自己曾觉得“跟她说了也无益”,“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被她的这份关爱与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也为她能买对我想要的书感到震惊。
(3)本题考查指示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一般在前一两句话中。结合文意来看,这里指代的就是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的事。
(4)本题考查句子及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文段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从后面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这本书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情况下买来的,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答案:
(1)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了“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
(2)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3)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点评】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①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8.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下列问题
(1)快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实在不大佩服她→讨厌→不耐烦→①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敬意逐渐地淡薄,乃至完全消失→② 发生新的敬意 →永远的祝福与怀念
(2)我不大佩服她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阿长最令“我”讨厌的事有哪些?
(4)阿长让我感到不耐烦的事是什么?
(5)“我”对阿长第一次产生的“空前的敬意为什么会逐渐淡薄乃至完全消失?
(6)后来我对阿长产生的“新的敬意”为什么不会淡薄与消失?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脉络。这篇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开篇先表现的是长妈妈之讨人厌,令人烦,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有时也能引起点家里的“小风波”,所以对她“实在不大佩服”。后来长妈妈讲述了“长毛”的故事,让我对她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敬意”,但是“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再后来她为我买来《山海经》,我大受感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以至于对过往所有的抱怨,“从此完全消灭了”,并且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据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本文前一部分写自己对阿长的讨厌,最初可以是由她的身世引起的。她是我家里的女工,长得不好看,黄胖而矮。同时她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我们只是叫她阿长或长妈妈。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文章前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讨厌。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也就是喜好唠叨,说他人的坏话,这让我不喜。同时她的睡相又不好,经常挤得我没有地方睡。还有很多烦人的规矩。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阿长有很多烦人的规矩,比如,生过孩子的屋子不能去,元旦要吃福橘,还要让我说喜庆话。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我对阿长第一次产生敬意,是在她说自己可以抵御长毛的大炮,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超能力了。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逐渐明白这一说法的荒诞与迷信色彩,直到我认为她害死了我心爱的宠物时,这种敬意就一点都没有了,只剩下了怨恨。
(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我之所以又对阿长产生了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别人不愿做或不想做的事,她却办到了。对于小孩子来说,心里无疑是感激的,后来长大之后,渐渐明白了这件事当中蕴含着的她对我的深情,这种感激之情就越发深厚,难以忘记。
答案:
(1)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发生新的敬意。
(2)是女工,生得黄胖而矮,也没有真姓名。
(3)喜欢切切察察,好告状,睡相不好。
(4)她的许多规矩。
(5)那种敬意“深不可测”,也是不可思议的,随着作者年龄渐长,自然会有怀疑;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6)她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书;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做的事使我此后“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对我成长的影响很大。总之,这新的敬意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当然不可能淡薄与消失。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做题方能得心应手。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