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老王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 荒僻(pì)
B.取谛(dì) 愧怍(zhà)
C.攥着钱(zuàn)惶恐(huáng)
D.骷髅(kū lóu)伛(yǔ)
2.对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
B.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心理描写)
C.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3.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3)“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4)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4.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3)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代他传话了。
(4)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5.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2)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3)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4)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6.课文《老王》末段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你认为作者拿钱给老王的行为是不是“侮辱”了他?请说说你的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课文《老王》中“过了十多天……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部分,回答问题。
(1)在“我”和老李的对话中,有一句“呀,他什么时候……”。如果把这一句用“哦,他什么时候死的”替代,好不好?为什么?
(2)文章结尾有“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请联系课文全文,以“杨绛奶奶,您不要愧怍”开头,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感悟。
8.阅读下面的课文《老王》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2)“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
(3)为什么老王在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4)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
(5)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老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 荒僻(pì)
B.取谛(dì) 愧怍(zhà)
C.攥着钱(zuàn)惶恐(huáng)
D.骷髅(kū lóu)伛(yǔ)
【解答】ACD.正确;
B.错误,“谛”应为“缔”,“怍zhà”应为“zuò”。
故选:B。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对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
B.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心理描写)
C.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
【解答】外貌描写是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A.正确。“你还有钱吗”是语言描写。B.错误。这是对老王为人的一般性叙述,不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C.正确。“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描写老王的眼睛,是肖像描写。D.正确。有“拿、攥、转”等动词,用了动作描写。
故选:B。
【点评】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3.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2)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3)“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4)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解答】(1)句中“田螺眼”表示一种特殊的意思。
(2)此处引号并不是表示特定称谓,也是一种特殊的意思。
(3)此处“文化大革命”是对某一事件的称谓。
(4)“没出息”是引用别人的话。
答案:
(1)表特殊含义
(2)表特殊含义
(3)表特定称谓
(4)表引用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引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3)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代他传话了。
(4)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
【解答】答案:
(1)呆滞笨拙
(2)明令取消或禁止
(3)带着病(做某件事)
(4)愉快地
【点评】做好本题既要识记一些词语的意思,又要结合语句加以理解。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5.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外貌描写
(2)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语言描写
(3)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动作描写
(4)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心理描写 。
【解答】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1)描写老王的外貌,属于外貌描写。(2)“我”和老王的对话,属于语言描写。(3)用了动词“走、伸”,属于动作描写。(4)“想到老王、心上不安”属于心理描写。
答案: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点评】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四.解答题(共1小题)
6.课文《老王》末段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你认为作者拿钱给老王的行为是不是“侮辱”了他?请说说你的理由。
【解答】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老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现实进行阐发。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结合现实,可以从尊重、理解、关心、爱心、树立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进行论述。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不是,“我”只是出于一种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心,不忍心看到老王一个人艰苦工作,所以为了不让老王损失,才会拿钱给老王,“我”感觉到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不安”。现在社会上像老王这样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我们要尊重和理解他们,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去帮助他们,同时要尽可能的伸出人道主义的援助之手,去真正关爱他们。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课文《老王》中“过了十多天……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部分,回答问题。
(1)在“我”和老李的对话中,有一句“呀,他什么时候……”。如果把这一句用“哦,他什么时候死的”替代,好不好?为什么?
(2)文章结尾有“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句。请联系课文全文,以“杨绛奶奶,您不要愧怍”开头,续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感悟。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赏析。原句中的“呀”这个语气词,表现了“我”对老王去世的惊讶,句中的省略号表现了作者因为悲伤而说不下去的情景,这个句子则更能表现“我”对老王的同情与可怜,改句则语气过于平淡,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启示。解答时候,扣住杨绛在遭受苦难的同时还想着帮助老王,这是一种高尚行为,无需愧怍来表述即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不好,原句更能体现“我”对老王的同情与可怜。
(2)示例:杨绛奶奶,您不要愧怍。您在自身遭受苦难的时候还给予了老王不少的帮助和关怀,这体现了您高尚的品德,虽然您给的帮助不是很大,但却体现了您的人家大爱。您是一个伟大的人!
【点评】阅读启示感悟题答题技巧——
第一,在完成其他题目的基础上(这样的开放题往往放在阅读的最后一题),反复揣摩文章的主旨——走进文本,这是答题的基础。
第二,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无论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都必须紧扣文章。要弄明白是围绕全文说,还是以一个句段为突破口。
第三,整理思路,形成观点,同时链接生活,找到自己生活中与文章的切口。把自己最有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
第四,形成文字,在草稿纸上修改加工,以保证语言规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五,工整誊写,完成答题。书写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是我们学习习惯、语文基本素养的体现。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要养成认真书写、保持文面整洁的习惯。
8.阅读下面的课文《老王》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2)“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
(3)为什么老王在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4)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
(5)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段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省略号前的内容,描述老王来我家送香油鸡蛋的事;省略号后的内容,写我在得知老王已死多日的消息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自己对一个弱者关心的还远远不够。用一句话将这两层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去分析。“镶嵌”本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这里用“镶嵌”,意在表现老王站在门框里,无法动弹,表现了他病重的厉害,行动十分的不方便;如果使用“站立”,只能交代老王的行为,但是病情的严重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就无法为后文“我”的愧怍作铺垫。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前文内容以及人物的行为作出判断。从前文可以知道,我一家都很关心并帮助老王,老王这一次来送香油鸡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可见他的目的是想在临终前报答恩人,我们也从这一举动中看出了老王的善良与知恩图报。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选文写老王送来香油鸡蛋,“我”对他表示感谢,“然后转身进屋去”,这时老王说他来并不是为了要钱,文中表述“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可见我们给老王钱,请人捎钱给老王已不是第一次了,所以老王一看到“我”的这个动作就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5)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里画线的句子处于文章的末段,还应从文章的主旨去思考,去理解。作者一家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但她依旧感到“愧怍”,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发自内心的去关爱他,去帮助他,以至于老王最后一次来家里,自己只是被他的病态吓倒,却没有想到送他上医院。根据这一理解整理作答即可。
答案:
(1)老王在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我得知他的死讯后反思自己的行为,深感愧怍。
(2)不能,“镶嵌”在门框里,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如果换成“站立”无法突出老王的病重,也无法为后文“我”内心的惭愧作铺垫。
(3)老王受了“我”一家的帮助,总觉得欠了人情,于是拖着病体硬撑着拿了鸡蛋、香油上门感谢。
(4)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5)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运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意思对即可给分)
【点评】理解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
(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