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短文两篇(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短文两篇(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15:3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短文两篇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5.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
C.宜乎众矣 D.亭亭净植
二.解答题(共1小题)
7.《爱莲说》写的菊、牡丹、莲都有其象征意思,请再写一两种花,说说其象征意思。
三.翻译(共1小题)
8.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②可爱者甚蕃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者也
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5)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7 短文两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解答】A.是:表示判断;/是:这样;
B.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动词,到,往;
C.则:就;/则:就;
D.以:来,用来;/以:用。
故选:C。
【点评】平时学习要善于分类总结,将不同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类,按时的复习巩固,作题即可得心应手。
2.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解答】A.正确;
B.正确;
C.错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三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正确;
故选:C。
【点评】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分析段落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注意选项中细微的错误,如内容是否无中生有,表述是否过于绝对化等。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无案牍之劳形
【解答】A.结构助词,的;
B.结构助词,的;
C.结构助词,的;
D.“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语意的理解,明确词义,把握“之”的用法。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解答】A.正确;
B.句意:只可以远远地看,不可以靠近玩弄它。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5.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可爱者甚蕃(非常) 香远益清(清澈)
B.独爱莲(仅,只) 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亭亭净植(美丽的样子)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D.鲜有闻(新鲜) 宜乎众矣(当然)
【解答】A.前句句意: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后句句意: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清:清幽。解释不正确。
B.前句句意:唯独喜欢莲花。后句句意: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美丽而不端庄。解释正确。
C.前句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后句句意: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解释不正确。
D.前句句意:很少听说了。鲜:少。后句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解释不正确。
故选:B。
【点评】鲜:
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
鲜艳(芳草鲜美)
少(陶后鲜有闻)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谓菊
C.宜乎众矣 D.亭亭净植
【解答】A.“陆”陆地,不属于古今异义词;
B.“谓”说,古今异义;
C.“宜”应该,古今异义;
D.“植”立,古今异义。
故选:A。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语境明确词语意义。
二.解答题(共1小题)
7.《爱莲说》写的菊、牡丹、莲都有其象征意思,请再写一两种花,说说其象征意思。
【解答】答案:竹子象征着清高不俗,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点评】课下多积累特殊花的象征意义。
三.翻译(共1小题)
8.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答】(1)中重点词语有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中重点词语有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句意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3)中重点词语有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4)中重点词语有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句意为: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中重点词语有鲜(xiǎn):少;句意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6)中重点词语有同:像;句意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中重点词语有宜:当。众:众多;句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答案: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3)(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4)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6)(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点评】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可爱者甚蕃 多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靠近玩弄 
④无案牍之劳形 形体、躯体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富贵者也
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5)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③句意为: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玩:靠近玩弄;
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A.焉:句末语气词/怎么。
B.鲜:很少/鲜艳。
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表示一种修饰关系。可理解为“当中的”“其中的”。
D.意思都是表转折。
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①句中重点词:上,蔓延。入,映入。句意为: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句中重点词语:鲜,很少。闻,听到。句意为: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方法及文章主旨的概括总结能力。甲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乙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结合甲文内容可知,周敦颐借助对莲花高洁品行的歌颂,展示出自己对这种品性的推崇和效仿,表达出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志向。结合乙文内容可知,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甲文借莲花言志,乙文借陋室言志。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主旨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爱莲”,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是为了衬托作者的爱莲,从而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喜爱牡丹的人是追名逐利的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喜爱菊花的只有陶渊明一人。作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答案:
(1)①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②多;③靠近玩弄;④形体、躯体。
(2)D
(3)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5)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点评】鲜:
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
鲜艳(芳草鲜美)
少(陶后鲜有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