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代诗歌五首(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代诗歌五首(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15:35: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代诗歌五首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望岳》一诗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里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句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弯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年狂气”。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兼点时令,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3.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5.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   、   、   、   和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
(3)王安石,字介甫,号   ,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   ,   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6.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    
A.曹操 B.王湾 C.陆游 D.龚自珍
(2)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3)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   。
(4)后人将《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进行了比较,作出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陈子昂临幽州台,感喟怀才不遇,读来沉郁顿挫
下联:   登飞来峰,抒写    ,诵之    
四.解答题(共1小题)
7.《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五.古诗词赏析(共3小题)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2)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9.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10.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 古代诗歌五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望岳》一诗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里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句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弯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年狂气”。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兼点时令,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解答】ACD.理解正确;
B.本诗中诗人是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的飘零之感。体现他的去国离乡,内心的失意之情。并非“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先要读诗理解诗歌意思,理解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要联系诗句内容,解读出词语在写景和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答】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参考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故选:D。
【点评】做本题时要结合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3.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解答】A:正确;
B:正确;
C:不正确。《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诗歌的字词、体裁、写作手法以及诗人情感等。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答】A.有误,应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诗歌节奏的划分有以下技巧:
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
2.根据意思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5.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 子美 ,他被称作“ 诗圣 ”,其诗作被称作“ 诗史 ”,都收集在《 杜工部集 》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 东岳泰山 、 西岳华山 、 中岳嵩山 、 南岳衡山 和 北岳恒山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泰山 。
(3)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 , 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 放翁 , 南宋 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答】答案:
(1)子美,“诗圣”,“诗史”,《杜工部集》
(2)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泰山。
(3)半山,北宋
(4)放翁,南宋  爱国热情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6.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  B 
A.曹操 B.王湾 C.陆游 D.龚自珍
(2)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3)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 。
(4)后人将《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进行了比较,作出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陈子昂临幽州台,感喟怀才不遇,读来沉郁顿挫
下联: 宋王安石 登飞来峰,抒写  壮志雄心 ,诵之  慷慨激昂 
【解答】答案:
(1)B
(2)示例: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3)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
(4)示例:宋王安石 壮志雄心 慷慨激昂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解答题(共1小题)
7.《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重点句子的赏析。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完成。此句句意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答案:
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五.古诗词赏析(共3小题)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2)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ACD.正确;
B.有误,“天涯”指离京都遥远,不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故选:B。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情感的抒发。解答此题要根据诗中内容,体会情感。作者写道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答案:
(1)B。
(2)诗人想舍的是朝廷官职,因为他不满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的感情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点评】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9.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能力。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这句诗中“山重水复”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也就是山环水绕。因为绿色为暗色,花朵多是明艳的颜色,所以说是“柳暗花明”。画面想像合理,语言优美生动即可。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先概括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注意诗歌中的一些词“笑”“丰”“足”“闲”。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反映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村的绿树环绕,鲜花怒放之景,表现作者对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衣冠简朴古风存”再次表现作者对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人还没有离开,却主动说出下次要不请自来,自然表现出对乡术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如果结合诗人写此诗的背景去分析,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却还表现得如此快乐,所以答题时答出表现了作者面对挫折豁达乐观的心情亦可。
答案:
(1)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似乎已经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看见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座村庄出现在眼前。
(2)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的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点评】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10.古诗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D.正确;
C.有误,“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述有误,三四句应该是正面描写泰山的景物。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读懂句子,并能从动词的角度赏析其的妙处。“会当凌绝顶”意思: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答案:
(1)C
(2)“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参考译文】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点评】诗歌炼字技巧:
1.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