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
_一、 选择题
1.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A. 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
B. 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 第一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D.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以下最能说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
3. “四月提纲”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
A. 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 举行武装起义
C.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 某班级历史研究小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探究”为课题,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史料分别得出如下几种观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D.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
5. 下列有关俄国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 二月革命的爆发 ② “四月提纲”的发表 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 ④ 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占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6.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
A. 领导者不同 B. 主力军不同 C. 客观条件不同 D. 性质不同
7. 对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B. 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C. 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 D. 走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8.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 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
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9. (2012·南通学测)关于图1到图2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1 二月革命爆发
图2 攻占冬宫
A. 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B. 革命结果由封建专制统治转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C. 革命方式由暴力革命转变为和平夺权
D. 革命区域由中心城市扩展到广大农村
10.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
A. 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 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11. 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 控制西欧国家 ② 阻止西欧崛起 ③ 提升英镑地位 ④ 遏制苏联力量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2012·南京学测)下列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不属于冷战产物的是( )
13. 2007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美国在东欧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所引发的局势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这表明( )
A. 美俄争霸格局已经形成 B. 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C. 美俄对抗关系依然存在 D. 一超多强格局已经结束
14. (2012·苏州模拟)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中谈到二战后欧洲形势说:“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 北约、华约成立 B. 两个德国分立
C. 抗美援朝 D. 古巴导弹危机
15.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 “冷战”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 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 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成为“冷战”焦点的是右图中的哪一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A. 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 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 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18. (2012·苏州模拟)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美苏“冷战”对抗 B.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及影响
C. 欧洲联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9.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
A. 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B.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C. 一超多强局面已被打破 D. 中德印成为主要国家
20. (2011·南通模拟)历史漫画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下列两幅历史漫画反映的主题,表述完整的是( )
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美苏“冷战”的加剧 D.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1. (2012·宿迁模拟)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B. 全球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D.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22. (2011·江苏学测)右侧两枚邮票是为了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位伟人”和“一件大事”。邮票上的“大事”为邮票上“伟人”的学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23. 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24.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止共产主义。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
25. (2012·苏州模拟)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
26. 2008年3月7日,一架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南航飞机遭遇迫降,机上一名歹徒企图在洗手间点火引爆飞机时被机组人员制服。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冷战”并没有结束。( )
三、 非选择题
27. (2012·江苏学测)经历二战战火洗礼的欧洲,面对20世纪中后期的世界风云际会,“振兴欧洲,重建欧洲”成为一个时代的愿景。欧洲人迈向联合的艰辛历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启示。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促使西欧国家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20世纪70年代,欧洲政治上加强合作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 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分析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4) 综合上述所答,纵观半个多世纪来的欧洲一体化,归纳出欧洲联合呈现的趋势特点。探讨影响世界区域政治合作的主要因素。
28. 根据提示完成“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探究任务:
(1)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 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3) 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4) 1991年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后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5)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影响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自主练习五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 D 2. A 3. C 4. D 5. C 6. D 7. A 8. C 9. A 10. B 11. A 12. B 13. C 14. B 15. D 16. B 17. A 18. B 19. B
20. D 21. B 22. B 23. B 24. B 25. B 26. B
27. (1) 标志: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因素: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安全与经济发展;美苏争霸促使西欧国家联合的自主意识增加。
(2) 摆脱(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加强欧洲政治联合;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3) 事件: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影响国际事务)。
(4) 特点:由经济联合向政治等领域全方位深化。因素:经济交流与发展的程度;急剧动荡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28. (1) A:杜鲁门主义;B:经济互助委员会; C:华约组织。
(2) 综合国力的强大。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抗)。
(3) 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成立,第三世界崛起;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4)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特征: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5) 大国综合实力的消长;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大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