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20: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
_一、 选择题
1.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 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③ 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 中国逐渐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2012·徐州模拟)在下列洋务企业中,介于官办与商办之间,“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的企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发昌机器厂 D. 安庆内军械所
3.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明的是(  )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4.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 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5.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6.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7. 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
①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② 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③ 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 ④ 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下列关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的正确描述是(  )
①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②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 ③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等 ④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9.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 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0.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办轮船招商局
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 设立农工商总局
11.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2. “占全国民族工业50%以上的上海,仅1937年8月到1938年3月,被摧毁的工厂就达2 000多家,损失价值在亿元以上。”上述材料说明(  )
A. 国民党的统治使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B. 日本侵华战争使民族工业遭到破坏
C. 国内战争使民族工业遭到破坏
D. 官僚资本的压制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3. 右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A~B段
 B~C段
 C~D段
 D~E段
14.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
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 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5. 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
A. 北京电视台 B. 上海电视台
C. 江苏电视台 D. 哈尔滨电视台
16. 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被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
A. 辛亥革命以后 B. 新文化运动以后
C. 五四运动以后 D. 国民大革命以后
17. 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
① 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② 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 在上海阅读《民报》 ④ 到广州吃西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①③④
18. 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  )
A. 19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80年代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初
19. 德国人瓦德西在190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绝对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 在中国境内看见了蒸汽火车 B. 与穿着“中山装”的官员谈判
C. 收到家人打来的电报 D. 在报纸上了解到义和团的消息
20. 下表是1999~2000年我国四种传媒发展的情况统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一种传媒是(  )
1999年
2000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 931 682
3 381 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526 483
585 007
互联网用户(户)
3 014 518
9 021 717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互联网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21.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
22. 中山装是在吸收中外服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受到国人的喜爱。(  )
23.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大城市,有钱人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
24.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迅速发展,开通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它是北京至上海的航线。(  )
25. 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中,起步最晚的是电讯行业。(  )
三、 非选择题
26.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回答下列问题:
(1) 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 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在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 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7.2010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回答下列问题:
(1) 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
(5) 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自主练习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D 2. A 3. C 4. D 5. D 6. A 7. C 8. D 9. C 10. B 11. D 12. B 13. D 14. B 15. A 16. A 17. C 18. B 19. B 20. D 21. A 22. A 23. A 24. B 25. A
26. (1) 迪亚士、哥伦布。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
(3)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7. (1)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
(3) 辛亥革命的推动;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4) 较快发展。
(5)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江苏省经济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