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__
一、 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
① 建立北约组织 ② 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 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④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2.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 建立关贸总协定
3.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A. “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 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 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 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4. 2007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竞选世界银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新行长。这种结果的出现,其直接原因是( )
A. 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B. 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
C. 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 D. 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5.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各国观众购买门票时使用得最多的货币是( )
6. 1967年组建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出发点是( )
A. 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自由交流
C. 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 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7. 2007年9月8日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下列对APE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 APEC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 中国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
8. 下表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增长表
时间
数额(亿美元)
1980年
520
1997年
4 000
1998年
4 300~4 400
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因素有( )
① 两极格局的结束 ② 跨国公司的推动 ③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 (2012·镇江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
A.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包括( )
① 环境污染 ② 恐怖主义 ③ 经济安全 ④ 能源危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当今的一些速食汉堡店内有全球编号相同、口味相同的汉堡餐。同时为了迎合各地民众的口味,在不同地区又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一些青年学生则喜欢聚集在店里聊天、看书,形成“另类的图书馆”。以上现象说明了( )
① 全球化的产生基于经济利益之上 ② 全球化对于弱国的文化有提升的作用,并出现其“地方化”的发展方向 ③ 大众传媒与全球化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④ 在跨国公司资本的推动下,全球化已深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等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于这段材料,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①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③ 经济区域化使经济全球化无法实现 ④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现代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3. (2012·南师附中模拟)2002年7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兼执行董事会主席霍斯特·克勒在华盛顿与东帝汶总理阿尔卡蒂里亲切握手,欢迎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第184个成员。东帝汶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有利于( )
A. 增进与美国的关系 B. 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
C. 获得长期贷款 D. 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
14. (2011·江苏学测)2009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时尚少女身上挂的MP3上标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这种宣传方式表明我国企业( )
A. 推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 加快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变革
C. 积极谋求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主动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5. 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它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
16.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
17. 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18. 战后建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我们要彻底否定。( )
19.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
三、 非选择题
20. 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为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政策?
(2)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分别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3) 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开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出现的重大调整又是什么?这表明哪一经济政策已不适应生产的发展?
(4)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采取哪些应对举措?请举例说明。
21. (2012·南通模拟)近两年来,使用欧元的欧盟一些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持续冲击着全球金融市场。可见,货币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1500~1650年,仅由美洲流入的金银就使得欧洲黄金的总存量增加了5%左右,白银的总存量几乎增加了50%。……金银存量的增加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壮大,旧式封建贵族衰落,城乡劳动者进一步贫困……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经济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英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产品极大地丰富。……英国的资产阶级开始用商品和大炮寻找和开拓国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通过英国在海外的扩张,英镑在英国国内、英国殖民地及全球范围内大量流通……英镑成为真正的纸质黄金。
——孙兆东《世界的人民币》
材料三 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1938年为145.1亿美元,1945年增加到200.8亿美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了“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在1943年9月~10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1944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确认了“两个挂钩”原则……这就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便确立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 哪一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一中“金银存量的增加”?根据材料指出其对欧洲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真正的纸质黄金”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被迫接受“怀特计划”的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挂钩”原则的内容,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自主练习十二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D 2. A 3. A 4. D 5. A 6. A 7. B 8. A 9. B 10. D 11. D 12. A 13. D 14. D 15. B 16. B 17. B 18. B 19. A
20. (1)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2) 开始形成: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基本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3) 垄断组织。国家干预经济。自由放任政策。
(4) 举措: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坚持长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1. (1) 新航路开辟。影响: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加速社会分化,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2)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3) 因素:美国黄金储备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强大。内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影响: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