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3 必修2模块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13 必修2模块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8 20: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必修2模块综合训练__
一、 选择题
1.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1
  图2
A.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D.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 “朝奉”本为官名,宋代朝官有朝奉大夫和翰林郎。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不愿人们称其“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而久之,在徽州,朝奉便成了富有商绅的俗称。到明末,世人通称徽商为“徽州朝奉”。材料说明了(  )
A. 徽商爱慕虚荣思想守旧 B. 明清徽商的地位极高
C. 老板不如朝奉称谓体面D. 明清压制和歧视商人
3.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4. 对右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②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③ 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④ 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 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 为新兴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 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6.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曾起过促进作用的有(  )
①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的使用 ② 无线电报的发明和使用 ③ 列强在所占地区建立资本主义企业
④ 国际垄断集团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 近年来中国民众对电信、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的提案很多都涉及这些敏感的话题。下面对垄断这种经营方式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B. 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 它是“新经济”时代出现的特有现象
8. (2012·镇江模拟)《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 电力的广泛使用
C. 兴起于重工业 D.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9.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 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B. 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C. 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D. 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
10. 美国经济学家佛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11. 文绣是清朝末代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和,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解除婚约。这件事震动了当时的社会被称为中国前所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
A. 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 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 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 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12.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 电视 B. 广播 C. 报纸 D. 电影
13. 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纪念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4. (2012·南师附中模拟)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15.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 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 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 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16. 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67年 B. 欧共体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集团
C. 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D. 欧共体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欧盟
17. (2012·江苏学测)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B.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8.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在明清时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19.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
20.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
21. 1967年欧共体成立,大大增强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表明了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
22.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从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
三、 非选择题
23.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1) 在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推向深入的?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
——查雯《中国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2) 西方和苏联两种工业化模式各是如何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原料等问题的?
(3) 中国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工业化的国际环境怎样?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24.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自主练习十三 必修2模块综合训练
1. C 2. D 3. C 4. D 5. D 6. B 7. D 8. A 9. D 10. D 11. D 12. D 13. D 14. A 15. B 16. B 17. D 18. A 19. A20. A 21. B 22. A
23. (1) 80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90年代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西方国家:掠夺和奴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
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来实现。
(3) 环境: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外交努力: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24. (1) 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
(2) 原因: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1960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化发展。
(3)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