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__
一、 选择题
1.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
A. 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 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 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推翻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2. (2012·南师附中模拟)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下列有关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突出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平等、博爱
B. 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D. 提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他逝世后,人们继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4. 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兴,那么等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A. 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
B. 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
C. 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
D. 坚持三民主义,追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5. 孙中山先生说:“唯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6. 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
A. 联俄是革命的现实需要 B. 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C. 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 D. 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
7. 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A.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 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8.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9. (2012·扬州期末)孙中山遍观欧美各国,发现欧美各国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社会革命的危险日益严重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了( )
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C. 各民族一律平等 D. 民权为一般平民共享
10. (2011·扬州模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著作的问世(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论持久战》 D. 《论十大关系》
11. (2012·南京模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该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是( )
A. 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B. 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C. 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
D.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2.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民主义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 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文化大革命”爆发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三个代表
15. (2011·镇江学测)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 )
A. 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B.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
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16.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 )
①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 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7.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
① 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 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 照抄苏联的经验 ④ 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 (2012·无锡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则是新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为了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你应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
二、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9. 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
20. 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它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 ( )
21. (2011·江苏学测)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思想。( )
22. 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
23. 邓小平“南方谈话”可以作为研究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的背景资料。( )
三、 非选择题
24.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张?民族主义思想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性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自主练习十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A 2. D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A 10. B 11. D 12. A 13. C 14. C 15. B 16. B 17. D 18. D 19. A
20. A 21. B 22. B 23. A
24. (1)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旧三民主义推动了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3)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4) 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都注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25. (1) 三民主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各民族一律平等。
(2) 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3) 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