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2020 永兴县)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鼓琴 善: ②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 ④乃破琴绝弦 乃:
(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限划三处)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2.(2022 金华)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原文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思援弓缴(jiǎo zhuó) 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含义。(填序号)
A.他,指前一个人
B.助词,的
C.鸿鹄
D.指弈秋的教导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5)通过“学弈”这个事例,作者想要说明的观点是
3.(2022 丰都县)策略品鉴。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同读一本书”后,知道引用 的句子来说明观点,更有说服力。
滨:我来说“主要内容”。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一个“ ”字…...
晓:我来说“困惑情节”。我知道,孔子是个 家、 家,他怎么会“ ”呢?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琪:我来说“人物评价“。孔子“敏而好学, ”,所以,孔子会这样回答,“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美:我来说“ ”。
(2)课间辩论。围绕“孔子不能决”,两小儿又开始新的辩论。
高个儿(是 方): 真可能“不能决“。
矮小儿(是 方):先生是大儒, ,肯定“能决“。
(3)“即兴发言”中,我第一个登台。
①速打腹稿。我先讲孔子 的故事,再讲自己对“孔子不能决”的猜想,最后,结合亲身经历讲
②登台发言。我记住老师说的“即兴发言‘三不要’”——不要伤人、不要 、不要 。
③发言后,一起回忆那些“老师故意‘不能决’”,却是让我们热烈讨论的快乐时光,终于明白 的道理。
4.(2022 抚宁区)阅读《薛谭学讴》,完成练习。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①秦青②,未穷③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④(qú),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遇⑥行云。薛谭乃谢⑦求反⑧,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汤问》
注释:①于:向。②秦青:传说中秦国善于唱歌的人。③穷:尽、完。这里指学完。④衢:郊外的大道边。⑤抚节:打着节拍。⑥遏:阻止。⑦谢:道歉。⑧反:同“返”。
(1)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 也出自于此。
(2)根据学过的小古文《学弈》推想出“学讴”的意思是 。
“响遏行云”的近义词是 。
(3)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穷青之技(没有)
B.自谓尽之(以为,认为)
C.遂辞归(推辞)
D.秦青弗止(没有阻止)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
①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
②薛谭后来又回来了是因为他要感谢老师。
③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5.(2022 裕华区)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
①逮:达到,及。
②邑人:同县的人。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受雇为人工作。
⑥遂:于是,就。
(1)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打“√”。
①邑人大姓
A.同县的有个大户人家
B.同县的有个姓大的人家
②不求偿
A.不求报酬
B.不求偿还
③主人感叹
A.主人感叹匡衡太穷了
B.主人感叹匡衡如此好学
④成大学
A.匡衡去上了大学
B.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按要求在文中进行标注。
①短文写了有关匡衡读书的两件事,请在文中用斜线将两件事进行划分。
②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
③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表明匡衡愿望实现,并学有所成的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这个故事带给人的启示是:
6.(2022 鹿邑县)文言文阅读:
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③之。杨朱曰:“子无④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⑤使⑥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②缁(zī):黑色。 ③扑;打。④无:不要。⑤向者:刚才。⑥使:假使。
(1)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素衣而出(衣服)
B.衣缁衣而反(返回)
C.迎而吠之(叫)
D.岂能无怪哉(怎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2)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3)这则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2022 红安县)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③之明。炳烛之明,熟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出自《说苑》,有删减)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③[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④[孰与]比……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1)仔细读文中划“ “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
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
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
(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 比作 ,把 比作 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 。
8.(2022 丽水)文言文阅读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昔有愚人入京选 ;其人曰 或问其故 ,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3)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课内的学习及译文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等,根据题干要求,此句限断三处,故解答本题可从句意的角度考虑。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因此断句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考查对文言文中句子的理解,结合课内学习及译文完成。
(4)考查了对文言文主题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本文赞扬了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同时说明了知音难觅和知己难求。
故答案为:
(1)①擅长,善于。 ②广大。 ③知己朋友。 ④于是,就。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①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②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4)本文赞扬了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同时说明了知音难觅和知己难求。
2.【解答】(1)考查补充文言文内容。根据分析中的原文结合本题中的文言文内容可知,文言文横线处应依次补充的内容是“专心致志”“有鸿鹄将至”。
(2)考查辨析字音。缴:读[jiǎo]时,指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读[zhuó]时,指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故在“思援弓缴而射之”读“zhuó”。与:读[yǔ]时,指同类、朋党。读[yú]时,指参加、参预。故在“为是其智弗若与”中读“yú”。
(3)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使弈秋诲二人弈”中的“诲”指教诲、教导。“非然也”中的“然”指这样。“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援”指拉。“虽与之俱学”中的“俱”指一起。
(4)考查对“之”字的理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和句子,结合译文内容可知,①“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故选B。②“一人虽听之”中的“之”是指奕秋的教导。故选D。③“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指天鹅。故选C。④“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是指他,指前一人。故选A。
(5)考查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说明了什么观点。通过“学弈”这个事例,作者想要说明的观点是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故答案为:
(1)专心致志 有鸿鹄将至;
(2)zhuó;
yú;
(3)教诲、教导;
这样;
拉;
一起;
(4)①B;
②D;
③C;
④A
(5)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3.【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和古诗文理解。根据例句内容和原文内容作答即可。
(2)考查了辩论。根据“不能决”和“能决”,确定正方、反方及辩论内容。
(3)考查了即兴演讲。根据具体内容,灵活作答。
故答案为:
(1)原文 知 文学 思想 不能决 不耻下问 不知为不知 总结评价 通过孔子“不能决”,使我们懂得了,人得活到老学到老;
(2)正方 先生实事求是 反方 学识渊博;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4)委过于别人 离题万里 理不说不明,砂锅不打不漏。
4.【解答】(1)考查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也出自于此。
(2)考查词语理解。《学弈》这篇课文的题目“学弈”的意思是学习下棋。根据学过的小古文《学弈》推想出“学讴”的意思是“学唱”。“响遏行云”指声音直入高空,把浮动着的云彩都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近义词是“响彻云宵”。
(3)考查加点词的意思。A.“未穷青之技”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学完秦青的唱歌技巧。未:没有。解释正确。B.“自谓尽之”的意思是:就自以为已经完全学会了。谓:以为,认为。解释正确。C.“遂辞归”的意思是:于是就告辞回去。辞:告辞。解释错误。D.“秦青弗止”这句话的意思是:秦青没有劝阻他。弗止:没有阻止。解释正确。故选C。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①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说法正确。②薛谭后来又回来了是因为他想要继续学习。说法错误。③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必须虚心,持之以恒。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两小儿辩日》;
(2)学唱 响彻云宵;
(3)C;
(4)①√;②×;③√。
5.【解答】(1)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①“邑人大姓”这句古文的意思是:同乡有个大户人家。故选A。
②“不求偿”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不求报酬。故选A。
③“主人感叹”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主人感叹匡衡如此好学。故选B。
④“成大学”这句古文的意思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故选B。
(2)考查了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①古文写了有关匡衡读书的两件事,分别是:匡衡凿壁借光来读书;匡衡去同乡大户人家作佣不求报酬只愿借书来读,最终成为了大学问家。所以可以在“邑人”前划分,即: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②联系上下文可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是: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③联系上下文可知,表明匡衡愿望实现,并学有所成的句子是: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联系上下文可知: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带给人的启示是:勤奋努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没有富裕的家庭条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我们也不能轻易被生活的磨难所打倒,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匡衡勤学苦读的精神。
故答案为:
(1)①A ②A ③B ④B;
(2)①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②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③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凿壁借光 勤奋努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没有富裕的家庭条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我们也不能轻易被生活的磨难所打倒,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匡衡勤学苦读的精神。
6.【解答】(1)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A.错误,句意: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衣:穿衣。B、C、D正确。故选A。
(2)考查了翻译句子。
1)其:他的。吠:叫。句意: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
2)子:你。无:不要。扑:打。亦:也。句意: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
(3)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由杨朱的话可知,这篇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应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别人。
故答案为:
(1)A;
(2)1)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
2)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
(3)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
7.【解答】(1)1)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最好是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特殊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再结合译文可知,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故选B。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秉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故答案为:
(1)1)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2)B;
(2)少而好学 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 日中之光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8.【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来理解。“昔有愚人入京选”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有个愚人到京城参加考选。“昔”:从前。“其人曰”意思是:这个愚人说。“其”那,那个。“或问其故”意思是:有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什么缘故。“或”:有的人;“其”代词,指愚人。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可知,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语言表达。结合文段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故答案为:
(1)从前 那,那个 有的人 代词,指愚人。
(2)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3)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4)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