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最后一次讲演寒假预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2.下列各项中,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
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鼓掌 屠杀 恐布 赋予
B.署假 蛮横 毒手 遭遇
C.卑污 无耻 政协 祈祷
D.疯狂 垮进 遭受 卑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5.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üè) 无耻(chǐ) 毒手(dú)
B.诬蔑(miè) 屠杀(tú) 悲愤(fèn)
C.恐怖(bù) 毁灭(huǐ) 卑鄙(bì)
D.蛮横(hèng) 挑拨(tiǎo) 离间(jiān)
二、综合性学习
6.校学生会要举行“亮我青春风采”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明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帮他修改完善。
【A】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衅。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B】 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勇气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摩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勇气是向前奔腾的漱流,推动待相貌豫的人勇往直前。
(1)【A】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 ”改为“ ”。
(2)请在【B】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竞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处还有广”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例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⑥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⑦“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⑧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⑨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⑩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7.选文中为什么说李先生被杀是昆明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8.“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这几句话中的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请说说变换人称的作用。
9.文中的⑨- 段都是独句成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阅读《最后一次讲演》节选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②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1.下列选项属于节选片段所论述的观点是( )。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强得很。
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12.下面所列的对这篇讲演稿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具有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B.这次讲演,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痛斥反动派的卑劣罪行,表达出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精神。
C.选段①中闻一多先生指出反动派制造恐怖是因为他们“在慌”“在害怕”,戳穿了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预言敌人“快完了”,表现了一位拥有坚定信念的民主战士的高瞻远瞩。
D.选段②闻一多先生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论历史,言现实,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3.这篇讲演词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请结合节选片段从用语感彩和句式上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1)挑衅 挑战
(2)示例:都要义无反顾勇敢前行
7.李先生无罪而遭毒手;偷偷摸摸施行暗杀。 8.用“他们”是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及其本质。用“你们”是对敌人进行正面指责、揭露。变换人称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无比愤怒的感情。 9.既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黑略统治的抨击与谴责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民主和平生活一定会到来的坚定信念。 10.首先,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其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11.B 12.B 13.①在用语的感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如使用贬义词“无耻”“疯狂”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褒赏赞美,如“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等。
②句式上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如“你们还有几天?”“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通过这些句式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讲演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