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4.2.4圆的确定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4.2.4圆的确定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06 17: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 24.2.4圆的确定 教学设计
课题 24.2.4圆的确定 单元 第24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前面学习了圆的弦、弧、弦心距等概念,以及垂径定理,在圆的基本概念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探究不在一条直线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另外,学习了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步骤。
核心素养分析 本节探究不在一条直线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另外,学习了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步骤,培养了学生几何直观的素养,以及推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经过一个点、2个点可以画圆,经过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唯一的圆;2.理解外接圆、外心的概念,会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3.理解反证法证明的步骤。
重点 掌握经过一个点、2个点可以画圆,经过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唯一的圆。
难点 理解外接圆、外心的概念,会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理解反证法证明的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圆心角、弦、弧、弦心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弦、弧、弦心距之间,有一组量相等,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回顾上节的内容,以培养学生温顾知识,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回顾上节知识,导入本节新课,不过三点确定一个圆。
讲授新课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仅有1条直线。那么确定一个圆需要几个已知点呢 思考1、经过一点A作圆,如图24-29(1),能作多少个圆 2.经过两点A ,B作圆,如图24-29(2),能作多少个圆 这些圆的圆心有什么特点 这些圆的圆心到A,B的距离相等,圆心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3.经过三点A,B ,C,能不能作圆 不一定当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24-30中的点A ,B,C,要求作一个圆,使它经过A,B,C三点,可能吗 如何作 分析: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B,C能否作圆,关键是看能否找到一点O,使OA=OB=OC.若圆过A,B两点,圆心应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若圆过B,C两点,圆心也应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B ,BC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О就是所找的点,就是经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作法1.连接AB,BC,如图24-30.2.分别作线段AB , BC的垂直平分线,设它们交于点О.3.以点О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则O即为所作。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即OA=OB=OC当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l上时,如图24-31中的点A,B,C,要求作一个圆,使它经过A,B,C三点,可能吗 假设经过直线I上的三点A、B、C可以作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O.由OA =OB可知,点O在AB的垂直平分线l1上;由OB=OC可知,点O也应在BC的垂直平分线l2上因为AB ,BC都在直线l上,这样,经过点О便有两条直线l1、l2都垂直于直线l这与“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是不可以作圆的。这里的证明不是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先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然后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果,最后断言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个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推理:从(1)中的“反设”出发,逐步推理直至出现与已知条件、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中任一个相矛盾的结果;(3)结论:由矛盾的结果判定(1)中的“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已知:如图24-32,直线AB//直线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O1,O2.求证:∠EO1B=∠EO2D.解:证明假设∠EO1B≠∠EO2D,过点O1作直线A'B',使∠EO1B'=∠EO2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B'// CD.这样,过点O1就有两条直线AB,A'B'平行于直线CD,这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相矛盾,即∠EO1B≠∠EO2D的假设不成立,所以∠EO1B=∠EO2D. 从一个和2个点确定直线个数,引入到一个点确定圆的个数,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建议,学会倾听别的同学的意见。 学生动手画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通过实际例子,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个步骤。 学生思考。 通过一个点或者2个点确定圆的个数得出结论,帮助学生理解经过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个步骤解题。 通过实例,掌握理解反证法,会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1、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_____解:方程x2-12x+35=0,分解因式得:(x-5)(x-7)=0,可得x-5=0或x-7=0,解得:x=5或x=7,∵三角形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第三边的长为5或7,当第三边长为5时,∵3+4>5;当第三边长为7时,3+4=7,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第三边为5,∵32+42=5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最大边5,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2.5,故答案为:2.5。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段圆弧经过格点A、B、C,点O为坐标原点(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该图中弧所在圆的圆心D的坐标为___(2,-1)__.(2)根据(1)中的条件填空;①⊙D的半径=_____(结果保留根号);②点(-3,0)在⊙D_外___.(填“上”、“内”或“外”);③求出∠ADC的度数.连接AD,CD,AC,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得A(0,3),C(6,1),∴ ∵圆D的半径为 ,∴AD=CD= , ∴AD2+CD2=AC2,∴△ACD是直角三角形,∠ADC=90°. 3.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O在△ABC的外部,AB=AC=4,BC=,求⊙O的半径.解:如图,连接AO,交BC于点D,连接BO∵AB=AC,∴AB=AC又AO是半径,∴AO⊥BC,BD=CD∵BC= ,∴BD=∴在Rt△ABD中,∠ADB=90°,∴BD2+AD2=AB2又∵AB=4,∴AD=2 设半径为r.在Rt△BDO中,∵BD2+DO2=BO2∴()2+(r-2)2=r2∴r=4 ∴⊙O的半径为4. 学生做本节练习,互相补充,教师订正答案,做最后总结。 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教会学生用外接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
课堂小结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即OA=OB=OC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个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推理:从(1)中的“反设”出发,逐步推理直至出现与已知条件、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中任一个相矛盾的结果;(3)结论:由矛盾的结果判定(1)中的“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 学生先发言总结本节圆的确定,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 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的良好习惯,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 课题:24.2.4 圆的确定1.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2.反证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