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1、积累“读读、写写”中的字词;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之情。
3、学习作者热爱学习,坚强、乐观的精神。这篇文章也体现了“爱”的力量,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能创造奇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2、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海伦·凯勒的热爱学习、坚强、乐观的精神。
2、体会作为聋哑盲人的海伦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远处的山上一片墨绿,天空布满了乌云,再看近处的校园里到处都是金黄的树叶,地上铺满了一层又一层的落叶,整个校园都变成了黄色。你们仔细听还能听到隔壁老师的讲课声,上体育课同学们的嬉笑打闹声,甚至还能听到风吹着树叶,刷刷刷的声音,雨滴落在地上滴答滴答的声音,大自然多么美妙啊!可是有一个人她听不到,也看不到这些,你们觉得这个人会不会很痛苦?(会)那她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吗?(不能)可是我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还创造出了世界奇迹。这个人就是海伦·凯勒,我们今天要学习她的《再塑生命的人》。(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朗读,理解题意
1、“再塑生命的人”在文中指的是谁?
教师明确:“再塑生命的人”在文中指的是莎莉文老师。
2、她“再塑”了谁的生命?
教师明确:她“再塑”了“我”的生命。
3、你是如何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的?
教师明确:表层含义:“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深层含义: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了什么是爱。
三、基础知识梳理
1、作者介绍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她毕业于世界一流名校哈佛大学,掌握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字音
搓捻(cuō niǎn) 葫芦(hú lu) 暂时( zàn )
譬如( pì ) 拼凑( còu ) 企盼( qǐ )
3、词义
截(jié)然不同:截然:很分明、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kān):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小心翼翼(yì):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原形容恭敬谨慎。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
恍(huǎng)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油(yóu)然而生:(某种思想情感)自然地产生。
四、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
1、莎莉文老师通过哪几件事重塑了“我”的生命?
教师明确:(1)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抱“我”。
(2)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布娃娃。
(3)教“我”学会了拼写“别针” “杯子”、“坐”、“站”、“行”等词。
(4)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上拼写“水”这个词,使我终于明白“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2.老师来之前和老师来之后,“我” 的生命有什么不一样?
(莎莉文老师来之前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莎莉文老师来之后我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明确:
莎莉文老师来之前:
(1)愤怒、苦恼、疲惫不堪。
(2)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
(3)发脾气、不惭愧、不悔恨。
(4)不懂得“爱”的含义。
(5)在我的寂静、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莎莉文老师来之后:
(1)认识第一个词——自豪、高兴
(2)认识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3)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得到升华。
(4)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到来。
(5)感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五、人物性格
1、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莎莉文老师跟海伦之间发生的事情,那么莎莉文老师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例句:我眼中的莎莉文是 有爱心 的人,从课文中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可以体现。
我眼中的莎莉文是有耐心的人,从课文中这天上午......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可以体现。
我眼中的莎莉文是有智慧的人,从课文中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可以体现。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耐心、智慧的人。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方法的老师。
2、那作者海伦在你们心中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我眼中的海伦是聪明的人,从课文中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可以体现。
我眼中的海伦是好学的人,从课文中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可以体现。
我眼中的海伦是有感恩之心的人,从课文中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三月三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可以体现。
我眼中的海伦是有感恩之心的人,从课文中我似乎能感觉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可以体现。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有感恩之心的女孩。
六、说说你最喜欢的段落
1、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三月三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作者在开头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这一天”是“我”生命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最重要”突出了“这一天”的意义重大,暗示莎莉文老师从此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人生。
2、“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水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为什么这一句要独立成段?
独立成段,突出了“水”对“我”的意义。水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是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指导,带“我”亲近水;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让“我”产生了求知的欲望,感觉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七、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 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八、拓展迁移
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个“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你所了解大的其他“海伦·凯勒”的动人故事吗?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作品曾多次获奖。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九、课后练习
1、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写一写生活中曾经对你有巨大影响或帮助的人。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