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第2课时(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第2课时(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14:39:42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核心素养: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2.搜集了解诗词曲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及各自的形式特点与审美风格。
3.从意象,意境,典故,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并总结方法。
【课中导读】
导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整体感知
1. 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二、品味赏析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三、小结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写作特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问答入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不仅表现感情的悲怆,也看出诗人不失雄壮的情怀。
二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流露出他爱国、卫国情怀。
导学《过零丁洋》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二、赏析诗句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三、拓展延伸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
2.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明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四、本课小结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慷慨悲壮、气吞山河。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收尾而成为千古名作。
导学《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预习交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3.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共写了三层。
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三、品读欣赏
1.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明确: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3.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四、点拨归纳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五、中心思想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六、写作特色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 。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 。 。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 , 。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句子: ,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句子: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 , 。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 ; 。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下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3.下列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解析:“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侧面描写战争。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感受诗词曲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其中一首的画面。
【课后导练】
1.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过零丁洋》的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5)《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抒发了诗人雪中送客的真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①借古讽今,抒发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
寒窗苦读,明经入仕;烽烟四起,艰苦抗元。
(5)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2.赏析诗句。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
(1)十五岁就被应召去参军了,然而八十岁了才能回到久违的故乡。“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2)“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3)“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4)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中心。
(5)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核心素养:
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并能够背诵。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五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2.搜集了解诗词曲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及各自的形式特点与审美风格。
3.从意象,意境,典故,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并总结方法。
【课中导读】
导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整体感知
1. 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口述)
二、品味赏析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
三、写作特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
二是:
三是:
导学《过零丁洋》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口述)
二、赏析诗句,把握情感与主旨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
三、拓展延伸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明确:
2.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明确:

导学《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预习交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口述)
三、品读,把握内容与情感。
1.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文中标记)
2.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明确:
4.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四、点拨归纳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五、中心思想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质。
六、写作特色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
七、随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句子: 。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 ? 。 。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 , 。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句子: ,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句子: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 , 。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 ; 。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下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3.下列对《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感受诗词曲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其中一首的画面。
【课后导练】
1.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4)《过零丁洋》的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5)《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句。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