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选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六 医疗与卫生
珍爱生命 健康中国
主要概念: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世界卫生组织、疫苗、赤脚医生、《传染病防治法》等
课程标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指导意见: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及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保障人类健康,并对社会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本节重点: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本节难点: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促进
国士无双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7岁时赴剑桥大学学医,1904年底回国主导抗击1910-11年东北鼠疫而轰动。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世波。”---毛泽东
《赤脚医生》是残雪所著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生活在乡村的赤脚医生,化成一张无形的生命之网。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学习聚焦:建立现代医疗体系, 对保障人类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1)构成: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疟疾频发,该地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
。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卫生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区的疫情。
医疗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一定医疗服务权利的制度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供应充分、质量可靠、价格合理、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体系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2)意义:
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的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是什么
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科技进步、国家政策
2、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1848年
英国《公共卫生法》
(1)建立: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志
(2)影响:
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城市环境与家庭卫生条件的改善——随着排污管道的建设,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景象也越来越少。
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二战以来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经济: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②福利国家的推动;
政治:①社会相对稳定;②民主制度发展完善,政策推动;
思想:民权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医学进步。
(3)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4)医疗保障体系
①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如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②影响: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1946年7月,6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纽约,依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制定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创始国之一。
阿斯克勒庇俄斯和他的蛇杖,这个希腊神话人物与蛇的形象是现代卫生事业的标志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①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②影响: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体系 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医疗保障体系 ①推广: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如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②影响: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2、世界概况:
新中国刚成立时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低下,表现在婴儿死亡率高达 200‰,孕妇死亡率为 15‰,人均期望寿命只有 35 岁。
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社会公众健康水平低。
国家财政能力有限,卫生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向社会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对医疗服务实行统一管理,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卫生机构实行全额拨款。这一时期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从 195‰降到 41‰,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 65 岁。
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何特点?
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薄弱;政府统一管理;成就显著
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的生活质量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得到迅速改善。
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
“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卫生工作原则。
当时由于长年的内战和外敌入侵,社会经济凋敝,农村破产,
……至于卫生经费甚是可怜。——《中国公共卫生行政之症结》
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1)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工作视为重要工作。
(2)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国家逐渐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初创期
21C初
发展完善期
起步期
20C初
1949年
1978年
中国近现代医疗体系发展历程:
中国
不同时期的期望寿命(岁)和婴儿死亡率(‰)
——摘编自姜莉莉《我国公共医疗卫生状况统计分析》
(3)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状况。
(4)医疗保障体系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5)历史影响:
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奇迹。
材料四: 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同时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医疗服务人才。在科技上,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医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形成的因素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群众医疗健康意识增强
医学人才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医疗器械发展
借鉴西方医疗卫生体系成果
文革使原有的医疗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材料五: 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暴露的决不仅仅是应急医疗系统问题,而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常规医疗卫生体制的失效问题,有专家认为:我国过去十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材料六:由于市场逐利机制作用下,大型公立医院扩建,公益性不断被弱化;特需服务快速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被弱化。“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现象普遍存在,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卫生事业发展的公平性下降。
材料七:2005 年,WHO 提出了全民覆盖,认为“全民覆盖”与“人人健康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是一致的,并积极倡导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全民覆盖目标的实现。
据材料分析21世纪后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背景
常规医疗卫生体制失效;
应急医疗体制存在弊端;
医疗事业中不公平现象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建立全民覆盖的医疗体系。
三、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1、政治: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2、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如一五计划“一化三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思想:民众的健康与公共卫生意识提高;
4、科技: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医学水平的进步;
5、国际: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如世界卫生组织。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学习聚焦:二次大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类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材料一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传教士和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部分地区组织开展了有限的乡村卫生工作。除此之外,红军也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从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 ——摘编自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
个特殊群体——赤脚医生,即在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
医生。他们掌握着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
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
促进了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 世界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③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到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
中国 ①中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8年的77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促进了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提出了“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相
结合”,以预防医学理论为指导,动员全社会进行“除四害、讲卫
生”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材料八: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针对现代烈性传染病能做到有效防控;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5年的76.3岁。
结合文字及图片材料,总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生活方式。 世界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净化饮用水,科学处理垃圾、粪便与污水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
②乡村居室、厨房、厕所、禽畜圈舍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
③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中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并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②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2、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有助于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表现 ①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传染病的预防、食品药品与公共卫生的监管,及卫生知识的宣传取得巨大进步;
②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③在现代社会,不少国家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
④普通人要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3、强化全民卫生意识,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基本素质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第15 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构成:
意义:
2、世界概况: 3、中国概况:
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
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促进了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
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通过中西医疗体系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国家独立是实现民生的前提
不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
二战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80年代
21世纪初
世界
出现
中国
形成
逐步完善
萌芽
逐步完善
形成
医疗体系发展历程小结
通过中西医疗体系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国家独立是实现民生的前提
不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的意义?
①经济: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②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了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③生活:保护生命健康,改善生活方式; ④观念: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⑤社会关系:医疗卫生体系覆盖面的扩大利于推进社会公平;
防控疫情应该怎么做?
政府:①加大医疗投入,健全医疗卫生体系; ②加强疫病检测、防治与救助工作; ③加强社会宣传;
民众:掌握一定防疫知识,注重家庭与个人卫生;
国际: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中国概况: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工作视为重要工作。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国家逐渐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药品供应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状况。
医疗保障体系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历史影响 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现阶段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医疗资源分配不公
看病难,看病贵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从此战胜病菌。相反,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提出了新的规范与要求。
疫病的历史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非洲人、亚洲人、美洲人还是欧洲人,我们都同处一个地球。灾难面前,命运相连,休戚与共,谁也离不开谁,谁都不能离开谁。
一直以来,学界、政界对医改的是是非非争论不断,总体而言,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市场派”,主张我国学习美国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一种是“政府派”,主张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派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能解决公立医院垄断导致的效率确实问题。政府派认为市场化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淡化了其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了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质。
在医改中,你支持以上两种观点中的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医疗改革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观点:我认为我国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
理由: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医疗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主导有利于保证人民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人口多,需要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国家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是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体现。
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有人民共享。政府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可以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也更有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去。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枯燥乏味,无可讲。而且已是明日黄花,也不必讲。 ——钱穆
因此,重要的不仅在于考察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能为人带来什么,更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人的作为/不作为)是如何反过来影响这套体系的。
历史
一门关注人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