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7 08: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课程标准
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内涵
2、意义: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二)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背景: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的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马歇尔计划签订
①二战后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
②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国家;
③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支持;
④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二)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表现:
1)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① 20世纪中期以来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医的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②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2)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都享有一定权利。
3)药品供应体系基本保障。
4)二战后推广现代医疗保障体系。
 美国:医保体系在社保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福利国家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二)西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3、国际卫生组织的成立:
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背景:具有国际合作的经验;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医疗卫生困境;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突出;科技和医疗条件的进步;全球化;建立健全世界卫生体系的需要。
意义:协调各国之间的医疗卫生工作;推动世界卫生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全人类医疗水平,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强化了人类的公共卫生观念。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背景:
  新中国刚成立时,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低下,表现在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孕妇死亡率为15‰,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国家财政能力有限,卫生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向社会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对医疗服务实行统一管理,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卫生机构实行全额拨款。这一时期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从195‰降到41‰,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65岁。
根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背景。
背景:①国家统一;
   ②建国初期经济恢复发展;
   ③医疗卫生领域取得进步。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2、过程:
3)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①规范药品收费;②医疗扶贫。
1)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
①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体系逐渐建立起来;②搭建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③大力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④安全监督。
2)医疗服务职能不断扩大: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①20世纪60年代: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②改革开放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3、意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2020年2月25日)》中指出,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建立了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见右图)
依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说说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全民覆盖;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等。
意义: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学思之窗】P90,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
①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民健康当作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②扩展健康服务内涵。“大健康、大卫生”要求我们除患者之外,还要将尚未患病的老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包含到服务范围中来。
③政府构建医疗保障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④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之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四)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考验(新冠疫情期间)
3、中国的药品供应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购得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需求。
1、中国紧急加建并完善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分别在10天、18天内交付使用,有力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
2、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线上问诊、复诊、开药等业务已成为未来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武汉雷神山医院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五)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
同: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异:①发展阶段:中国起步晚于西方:西方医疗保障制度在二战后推广,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保障制度;
②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1、 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进行了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国会先后颁布了《国家防疫法》《检疫法案》等法律。这些新举措反映了(      )
①工业化带来城市环境恶化 ②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确立 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走向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随后,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这反映了二战后(     )
A.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 B.医疗卫生不平衡现象获得缓解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根除 D.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
即学即练
D
A
3、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了大量不脱离农业集体劳务、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到1975年全国已有150多万名。几乎每个生产大队都能拥有2名深受群众欢迎的“头戴草帽、身背药箱、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的出现(     )
A.提高了国家整体的医疗卫生水平 B.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C.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 D.是特殊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果
4、 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     )
A.说明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 B.体现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加强政治合作 D.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即学即练
D
D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世界: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到临床中,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彻底的消除;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③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80年到62.8岁增长到2019年的72.6岁。
2)中国:
①中国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2019年的77.3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思考1:二战以后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人口预期寿命平均较低;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和日本的人口预期寿命较高。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世界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
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党和政府对健康事业的重视;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等。
思考2:70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迅速提高的原因?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净化饮用水,科学处理
垃圾、粪便与污水等许多做法,在城市中推广开来,并影响到乡村。
1)世界:
2)中国:
②乡村居室、厨房、厕所、禽畜圈舍的卫生条件都有所改观。
③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它体现出我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①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②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促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疾患,实现身心幸福。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未来社会的成功竞争关键在于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精神健康的人,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 虚心、诚实、富于正义感;
(2) 热爱学习,勤奋工作,紧张而不忙乱,休闲而不空虚;
(3) 宽厚待人,不分亲疏,不分贫贱,和睦相处;
(4) 顺境中头脑清醒,逆境中头脑冷静,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5) 失败面前不气馁,挫折面前不推诿,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6) 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
(7) 有自知之明,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和忠告;
(8) 遇事不慌乱,能经受得起任何不幸和突然打击,乐观开朗;
(9) 能够得到的就得到,不去强求或不择手段地占有。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谈一谈你对“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看法。
1、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全面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推动健康文明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引导广大群众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要针对妇幼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量身定做服务和管理措施,坚决不让一个人掉队。
3、构建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要加快建立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标准化体系,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6、 1951 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截至2017 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 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 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我国(     )
①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步完善 ②国家治理效能的显著提高
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即学即练
A
5、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开办了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      )
A.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 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C.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 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
C
8、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工作,“两管”就是管水、管粪、“五改”就是改良饮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这项工作(     )
A.解决了农村公共卫生问题 B.顺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利于强化农民的卫生意识 D.体现了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
即学即练
C
7、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此阶段中国人均寿命变化原因之一在于(     )
A.中西医开始了有效结合
B.持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D.发达的福利国家已建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