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位于西亚
两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1.地理位置:
2.河流:
“新月沃地”
《圣经》里“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文明起源与发展
汉谟拉比
①出现国家:
②初步统一:
③强盛:
④衰亡:
约公元前3500年,南部出现了很多小国。
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初步统一。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国王
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
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外族灭亡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前19世纪建立)
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
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政治制度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4.文明成就
①文字: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头部呈三角形的“笔”,在软泥板上压刻,形成一头粗、一头细的笔划,形似楔子,所以称为楔形字。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天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②历法:太阴历和七天一星期制度
星期制度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数学:60进位制
④建筑:空中花园(想象图)
新巴比伦
⑤《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1.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二、《汉谟拉比法典》
2.制定者
汉谟拉比
3.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君权神授
三、《汉谟拉比法典》
①严格的 .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 . 发达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③ . 活跃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反映了古巴比伦的三个特点)
阅读本框题第2自然段正文
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
商品经济
《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利:《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弊:但法律只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广大人民仍然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古代
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
建立、强大:前18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内容: ①严格的社会等级②奴隶制度发达③商品经济活跃
评价:
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响: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出现(约前3500年)初步统一(约前24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