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6 17: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配乐朗诵,将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品读法:让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动态雨的课件,并配以轻微的雨声,学生在美妙的雨境中背诵交流关于雨的诗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再多媒体展示古诗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B、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秦观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 僧志南《绝句》
D、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E、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2、这些诗句是古代诗人对雨的感受,而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对雨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心中对雨的感受。
3、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写得是那么的美,在我们的心中也有各自的不同的感受,那么在当代诗人眼里,它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去感受那飘洒的雨丝。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教师课件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雨的四季》这篇散文的优美。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A、在朗读的过程中批注文章中的生字词。
B、理清文章思路。
C、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完成,然后学生做老师,对板演同学的答案进行订正,全班齐读。
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 )高邈( )咄咄逼人( ) 吝啬( )
粗犷( )干涩( )一脉情思( ) 莅临( )
(2)教师简单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形式
A、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
①以时间为序
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
③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
B、 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①以空间为序
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C、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形式展开。
思考: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文章,请同学们理清本文的结构脉络。
学生理清本文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1):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雨。
第二部分(2-5):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出了雨在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 表达 了对雨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6-7):抒发对雨的赞美之情。
(3)分小组讨论,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不必强求一致):
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听读、自读初步感受到了此篇散文的优美,同时从结构上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明确了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也学会了描写景物应该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景物,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文章,画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其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就是要体会他的语言的风格,领悟他在文中所表现的意趣。
二、分析“春雨图”
1、指名学生朗读“春雨图”部分。
问:这一段最后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凭生活经验谈)
交流结果: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所以不仅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喜爱它、感谢它。
问:作者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明确: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问: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哪些亮点?(也就是怎么写的)说出你的理由(好在哪里)。(学生思考、发言)
点悟:
①树: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为什么?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
三、学生自学“夏雨图”、“秋雨图”、“冬雨图”
雨的春季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美丽的春天被作者用美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通过分析“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好在哪里”领会了“春雨图”的语言美、意境美,下面请大家也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夏雨图”、“秋雨图”、“冬雨图”,继续领会作者笔下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抓住某一景物特征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