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生平,熟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佳言美句。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体会母爱的厚重和宽容,感悟人间真情。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热爱生活,树立积极坚强的生活态度,勇于接受生活中的磨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母爱的深沉和无私。
2、感受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后悔、内疚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在磨难中要懂得感恩,热爱生活,做个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提问点拨;交流探讨;多媒体形象感知;比较阅读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答“秋天”或“秋季”,具体根据授课季节灵活引导到“秋天”,无需生搬硬套。)
对,是秋天。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秋天是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季节。,如果说日月轮回的四季是一幕跌宕起伏的戏剧,那么秋天就是戏剧的高潮。它的美别具一格,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由现实或图片引入,辅以优美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融入到情境中去。)
二、拜访作者,简介作品
1、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 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病逝。
(设计意图:为加深学生对史铁生的深刻印象,所选的文字基本囊括了作者的一生,尤其是代表作便于学生比较阅读和课外阅读。)
2、“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
(设计意图:引用韩少功对史铁生的评价,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作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叙一叙:阅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
1.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看看作者为什么在秋天怀念母亲呢?(点拨: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文中的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设计意图:此问题设计旨在解题,为下文讲解做准备。)
2.教师范读或听名家朗读,学生听读。
听读要求:(1)注意生字词,并圈画出来。
(2)注意朗读的语速、语气和语调。
(设计意图: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
3.检查听读效果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生字词
瘫痪 (huàn) 侍弄(shì) 憔悴(qiáo cuì) 絮叨(xù dāo)
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设计意图: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
4. 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指点迷津: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简述一:本文写“我”怀念亲人,母亲身患重病却悉心照料着双腿瘫痪的"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事。
简述二: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 母亲深深地怀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5.找出课文的叙事线索。弄清与之相关的四件事。
(方法点拨: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明确:线索——看花
四件事: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我答应母亲去看花
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设计意图:通过找线索,体会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为后文分析菊花的象征义打下基础。)
四、品一品:精读课文,品味鉴赏。
1、一起去看花,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啊!可以说,母爱润无声,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桌相互讨论 并找出体现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句子来。
参考示例: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动作描写)
赏析参考:“悄悄躲出去”——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贴、宽容。
“偷偷地听着”——母亲对病残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心和小心翼翼。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动作、语言、 神态等描写)
赏析参考: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她怕什么?
怕儿子触景伤情,伤感痛苦自暴自弃。母亲像一扇门,挡住儿子郁闷 烦躁的思绪。母亲的爱好勇敢!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等描写)
赏析参考:“娘俩“指的是谁?——母亲和儿子
母亲“扑”过来、“抓住”、“忍住”等,这一系列动词,表现出母亲坚定、执着、深沉的爱。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语言、动作等描写)
赏析参考:为什么“悄悄地出去了”?中断敏感话题,避免刺激我。母亲的爱好细心!
(5)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语言描写。插叙)
赏析参考: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母亲没说完的话是什么?(补充母亲没有说完的: 话,读出来。) 你俩要好好活。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
2、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史铁生,忽然间瘫痪了双腿。是谁一下子都承受不了如此打击。母亲要儿子好好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儿 子不想好好活了?请大家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举例如下: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3)“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母亲要和儿子好好活,母亲能活得好吗?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的?
(1) 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插叙)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面对这种种的痛,母亲有没有选择发泄、怨恨、逃避、甚至放弃?没有!
小结归纳:由此可见,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畅所欲言。
( 饱受磨难、坚强勇敢,宽容无私、深沉伟大等)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讲解内容,母亲那种不计回报的无私而伟大的爱是怎样把绝望透顶的残疾儿子拉回正常轨道的要体现出来。此设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之掌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方法,从而深刻地理解母爱,懂得感恩和珍惜。)
五:议一议:再读课文,品味鉴赏
1、可以说,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爱,当然爱。)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在母爱的感召下,一颗冰冷的心活过来了,“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从哪一段看出来的?(课文最后一段,若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齐读。)
文段内容: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结: 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忘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母亲去世后,他后悔曾经粗暴地对待母亲。于是,惟有完成母亲的遗愿,好好活,坚强地活才是对母亲的最好的报答。
2、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指点迷津:先弄懂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和人生谈感悟。
明确: 不多余。
黄——淡雅 (平淡、实在)
白——高洁 (高尚、纯洁)
紫红色——热烈而深沉 (热情、有活力,不张扬)
小结: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实则象征着人生百态。自然而然地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也表明“我”对母亲深深地亲怀念,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今后无论面对什么磨难,不会再自暴自弃,都会坚强勇敢地活下去。
(设计意图:母亲的爱感动了儿子,可儿子真正理解的时候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了。这一部分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尤其要能感受出作者的忏悔之情。再结合课文末尾“菊花”这个意象的分析,升华课文的中心思想,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做个坚强独立的人。从而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六:比较阅读,迁移拓展
播放背景音乐:韩红《天亮了》
1、史铁生越是懂得母亲,尤其是“好好活”的含义,他就越是无比的怀念母亲。下面让我们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中继续感受他对母亲的无比怀念和后悔之情吧: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2、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有利于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迁移拓展。)
七:教师寄语,结束全文
世界上最美好的呼唤是母亲的声音,最伟大的力量是母亲的爱。母亲的爱隽永而深刻,温暖而细腻。作者的母亲像一位救世主, 用“好好活”照亮了儿子有缺憾的生命。让我们大家也都能拥有如花的心情,好好活着,活出个样来,给母亲看!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首尾呼应,升华,做到有始有终。学生能有情感上的再体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