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大自然的语言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农谚(yán)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
B.适宜(yì) 悬殊(shū) 翩然归来(piān) 冰雪融化(róng)
C.纬度(wěi) 萌发(méng) 风雪载途(zài) 草长莺飞(yīng)
D.连翘(qiáo) 物候(hóu) 次第(dì) 衰草连天(shuāi)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作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绿意融融。
C.回眸百年风雨,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
3.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⑤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③⑤④②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 )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 )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 )
5.白居易的诗歌《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的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以下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纬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
6.综合性学习。
现实生活中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题目。
(1)[关注时令]上面图片中,前三幅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在农闲的时候,他的父母会去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你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
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请写出第4段“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代的内容。
2.第5段“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4.课文第11段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请具体分析。
技法点拨
分析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常考题型:(1)本文(或: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方法指津:(1)看内容,辨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的一般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一般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能等的,一般采用逻辑顺序。(2)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会使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会用到表示时间的词语;逻辑顺序一般有“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等词语。
答题模式:本文(或:段)采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说明更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
二、类文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淼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又怎样呢 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的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大概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 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另外,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素养培育
学校组织开展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二十四节气诗意地总结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劳动人民把它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最早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生长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于是人们总结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来把握农时,其中立春、芒种、白露等节气都提醒人们要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至饺子夏至面”“小寒腊祭处暑游”等传统民俗活动,至今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请在横线处填写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2.下面是小明根据节气特点制作的书签,请你结合材料和书签的内容,从“春雨惊春清谷天”包含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书签。
节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意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做才能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写作创新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句中“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沉睡”“苏醒”两个词语用得贴切而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请你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关于景物的片段。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C [解析]A项中,“谚”应读“yàn”;B项中,“宜”应读“yí”;D项中,“候”应读“hòu”。故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年年如是”的意思是每年都像这样。本句意在强调“变化一年比一年大”,故该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B
4.(1)举例子、作比较 (2)下定义 (3)作比较
5.C [解析]诗句展现的是山下百花已谢,而山上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开放的自然现象。结合文中介绍的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大因素,可以判断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下的差异。故选C。
6.示例:(1)夏季,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忙着插秧了。(2)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三天天气不错(三天后天气有变),适合收割,你们回来收麦吗 阅读理解
一、1.“这里”指物候观测手段灵活、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中简便且易掌握。
2.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估计。这个词语准确地说明了如果能根据物候延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则有可能避免损失,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删去,则变成了一定能避免损失,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语后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本句中的“可能”意思是“大约”,表示推测、估计,说明了如果能根据物候延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则有可能避免损失。如果删去,则表示如果能根据物候延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就一定可以避免损失。说法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962年山桃等各种花的花期与1961年、1960年进行比较,并列出天数,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在不同的年份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4.逻辑顺序。“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四层意思,有轻有重,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重到轻的逻辑顺序,突出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1.同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细读文章可知,第①段运用对比引出我国的冬天是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最寒冷的;第②至⑤段介绍了“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的其他国家要寒冷”的现状;第⑥至⑩段介绍了“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的其他国家要寒冷”的原因;最后一段说明了寒潮的危害。所以本文的说明内容是:同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2.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也引出“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细读第②段可知,本段中列举了“-20℃”“0℃以上”“-30.9℃”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把我国漠河冬季的温度与英国利物浦冬季的温度进行比较,又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的其他国家要寒冷”的情况,同时也引出“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3.不能删去。“大约”是大致、大概的意思,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本文主要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作者先指出冬季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上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本文①—⑤段先介绍了我国冬天比同纬度地区更冷的现象,然后⑥—⑩段介绍了“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的其他国家要寒冷”的原因,最后说明了寒潮的危害。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
素养培育
1.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或:二十节气不仅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还蕴含着很多民俗文化)
2.(示例)节气:惊蛰 含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诗意描绘: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睡眼,张开双臂迎接崭新的季节。[解析]“春雨惊春清谷天”中包含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从中任选一个节气,写出其含义并运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绘,符合情境即可。
3.①针对“二十四节气”开发多种传播形式及途径,营造文化自觉的氛围。②将“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促进生产发展。③结合各地民俗,拓展“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写作创新
示例:春天母亲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她哺育小草,呵护大地,孕育生命,温暖人间,使世界一片生机盎然。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低着头的羞涩少女,沐浴在朝晖中,亭亭玉立。
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