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鸟臀(tún) 深渊(yuān) 两栖(xī) 岛屿(yǔ)
B.潮汐(xī) 劫难(jié) 衍射(yǎn) 骨骼(gé)
C.追溯(sù) 彗星(huì) 陨石(xǔn) 薄层(báo)
D.漂移(piào) 携带(xié) 膨胀(zhàng) 地壳(q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是错别字,对其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1)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溶化。
(2)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贱到了平流层中。
(3)它的原子相据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邹变形。
A.(1)中的“溶”改为“融”。 B.(2)中的“贱”改为“溅”。
C.(3)中的“据”改为“距”。 D.(4)中的“邹”改为“皱”。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 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 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4.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
(3)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
5.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中“曾经”是副词,“劫难”是名词。
B.“所有的科学家”“散落在地球表面”“同时认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C.“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中主语是“南极”。
D.“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是假设复句。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C.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D.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7.春节期间,海口火山口公园引进“恐龙园”,园内30多种逼真的巨型恐龙让人仿佛置身于白垩纪神秘的热带雨林中。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参观“恐龙园”之后,开展了与恐龙有关的语文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探究]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动物并因此走上穷途末路。现在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语交际]在去“恐龙园”参观时,同学们针对“此处不准停车,违者放气”的标语争论不休。有的同学认为只有这样的标语才能让人们自觉地遵守规定;有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标语不文明。你是怎么认为的 说出你的想法。
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7—15段,回答问题。
1.“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2.“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技法点拨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考题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津: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引用等。阅读说明文,我们不但要学会辨析说明方法,还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模式:1.举例子。通过举 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列数字。用具体数据对事物的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作比较。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 (特征/事理)。4.打比方。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要说明的对象具体可感。5.分类别。对事物的 (特征/事理)分别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 加以解释,从而更科学、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 (特征/事理)。7.作诠释。对事物的 (特征/事理)加以具体解释,使说明更通俗易懂。8.列图表。将……列成图表,直观形象地反映了……的 (特点)。9.引用。引用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句中加点词语“似乎”与“肯定”是否矛盾 应该如何理解
二、类文拓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恐龙化石的存在是机缘巧合下的成果,但经过细致缜密的研究,我们会认识一个大为不同的古生物世界。
当一只恐龙死去,它的尸体很快地被沉积物或水下泥沙所覆盖时,奇妙的石化过程就开始了。这些沉积物中含有细小的颗粒,会在尸体表面形成一层松软的覆盖物。这层覆盖物可以保护动物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侵袭,也可以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的分解。而诸如恐龙的骨骼和牙齿这些由矿物质构成的坚硬部分,往往会在地下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也被叫作“石化”。日积月累,年深日久,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增厚,尸体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摘编自《你了解恐龙化石吗》,新华网2021年11月19日,有改动)
材料二 恐龙化石是认识恐龙的基础。通常只有很小比例的恐龙最后会成为化石保存下来,而且绝大部分的化石仍埋藏于地下,只有极少数的已被发现的样本保留有完整的骨骼,而其中保存有皮肤和其他软组织痕迹的则更为稀有。恐龙化石的发现往往都带着极大的偶然性,可一经发现,紧跟而来的发掘工作,就是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的科学行动了。大到挖掘机,小到剔针,再到锤子、錾子、铲子、刷子、麻布、石膏、木条一起上,最终把包含恐龙化石的石膏块搬回实验室。
待这些含恐龙化石的石膏块回到实验室,恐龙“骨科医生”就开始“手术”了。先要脱掉包裹在一侧的石膏外衣,然后使用手锤加錾子一点一点去除包裹化石的岩石,遇到比较精细的骨骼,比如牙齿、头骨等,就得改用剔针,小心翼翼地操作了。在修理大块骨骼,如腿骨、脊椎骨时,为了提高效率,可以使用电动雕刻机去除外围岩石,但是一定得注意不要伤到化石。随着科技的进步,气体喷砂机和笔式气动钻的加入,不但大大提高了修理效率,而且也提高了修理质量。只是这些高级“手术刀”的操刀者也必须是经过训练的“高级医生”。通常情况下,使用高级工具时需要配备放大镜,但在遇到一些小型恐龙,如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的时候,还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修理出骨骼、羽毛等诸多细节。
(摘编自《探秘恐龙化石》,《科学Fans》2021年第5期,有改动)
材料三 通过化石,我们不仅可以认识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还可以依据化石对地层进行划分,确定地质年代。就拿翼龙来说,古生物学家们已经知道,这类会飞的爬行动物生存于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末期。因此,含翼龙化石的地层必定属于中生代无疑。而翼龙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一种都有其更具体的生存时代,因此可以据此把地层年代划分得更精细。
不同化石所适宜的气候环境背景,可以通过将今论古的方法重建,同时也能够以远古生物对过去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式,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就像海百合,它不是百合花而是一种动物,但它的存在能够指示当时的沉积物是产生在海洋中的。底栖的海百合和漂浮的海百合,又能指示近岸和远洋的不同环境,从而指导古地理的再造工作。
(摘编自《古生物“拍案惊奇”》,《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9期,有改动)
1.恐龙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材料一,在下图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待这些含恐龙化石的石膏块回到实验室,恐龙“骨科医生”就开始“手术”了。
3.材料二中的加点词“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 为什么
4.研究化石对人类来说有什么意义 请简要概括。
5.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恐龙尸体“石化”过程的进行,覆盖恐龙尸体的沉积物经过日积月累、不断增厚后,最终也会变成化石。
B.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恐龙能变成化石,被发现的样本中能保留完整骨骼的极少,能保留皮肤和其他软组织痕迹的更为稀有。
C.在进行恐龙化石修理工作时,可用剔针去除精细骨骼外围的岩石,用电动雕刻机去除大块骨骼化石外围的岩石。
D.古生物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得出翼龙生存于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末期,因此,含翼龙化石的地层必定属于中生代。
素养培育
学习了课文之后,班级举行了以“走近恐龙”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你能说出几种可能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吗
3.为避免发生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的恶性事件,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写作创新
本文在论证观点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请你也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向大家说明某种事物的情况或者事理。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B [解析]A项中,“栖”应读“qī”;C项中,“陨”应读“yǔn”;D项中,“漂”应读“piāo”。故选B。
2.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形。A项修改不正确,“溶”应该改为“熔”。
3.B
4.(1)举例子 (2)打比方 (3)列数字
5.B [解析]“散落在地球表面”是动补短语。
6.B [解析]B项,“火山”“地震”“岛屿链”后面的逗号都应改为顿号。
7.(1)躯体的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2)示例:我认为虽然这是劝大家不要在此处停车,但是用不文明的标语制止不文明现象,本身也是不文明的做法。一句文明用语,可以使人感到亲切;相反,一句不文明用语,可能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矛盾冲突。
阅读理解
一、1.“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理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2.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适宜的温度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运用具体数字,使说明更具体,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阅读题干中的句子,由“850℃”“30分钟”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斯石英是可以变为普通沙子的;运用具体数字,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3.“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用“肯定”一词是因为根据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与“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根据前文内容可知,斯石英是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所形成的,由此推断斯石英可能出现在地壳深处,但是并不确定,因此用“似乎”;因为地壳深处存在超高压,结合斯石英形成的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所以用“肯定”。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1.①开始“石化” ②覆盖物保护尸体免受侵袭,同时隔绝氧气,抑制微生物分解 ③恐龙骨骼、牙齿在地下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且沉积物不断增厚
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修理恐龙化石的技术人员比作“骨科医生”,将修理恐龙化石的过程比作“手术”,使得说明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强调了修理恐龙化石这一过程的复杂和严谨。
3.不能删去。“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用在这里是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条件进行约束。如果删去,意思发生变化,与实际情况不符。“通常情况下”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①认识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②对地层进行划分,确定地质年代。③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④指导古地理的再造工作。
5.A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日积月累,年深日久,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增厚,尸体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可知,变成化石的是恐龙尸体,周围的沉积物则变成了坚硬的岩石。故A项表述有误。
素养培育
1.示例:探寻恐龙奥秘,提升科学素养。
2.(示例)(1)撞击说:行星撞击地球,尘埃遮住太阳,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2)寒冷说:地球突然变得十分寒冷,恐龙因耐不住严寒而灭绝。(3)偷吃说:哺乳动物越来越多,食物变得匮乏,它们就偷吃恐龙蛋,从而导致恐龙数量急剧减少以致灭绝。(4)传染说:地球上突然流行传染病,恐龙染病身亡。(任选其二)
3.示例:①加强出入境管理,严格把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②带动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尽量避免恐龙化石的遗失。[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建议合理,对保护恐龙化石有一定作用即可。
写作创新
示例: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为正义的化身。电视剧版《西游记》是高重播率的影视作品之一。作为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猴戏在民间极为盛行,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