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 10.中国书法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 10.中国书法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06 23: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中国书法
我国古代书法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进入书法的世界,用心感受。
兰亭序
人物简介及作品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化度寺碑
作品及人物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阳询作品:自书告身
作品及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作品:草书四首
作品及人物简介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八月贴
作品及人物简介
张芝,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后来他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河东赋
作品及人物简介
梁鹄,字孟皇,安定(今甘肃镇原)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之法,魏武帝曹操非常看重梁鹄的书法,常将梁鸽的书法悬挂到帐中以观看揣摩,认为胜过师宜官。当时的宫殿题署多出于梁鹤之手。
前赤壁赋
作品及人物简介
黄庭坚 (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黄庭坚作品:松风阁诗
一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龙骨”,就是龟壳,而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
二 开创先河的秦汉书法
1 秦代
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牍》、《侯马盟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声。
2、汉代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三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此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是单线发展。
四 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此一时期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之楷体书韵。南朝名书家有羊欣、王僧虔、陶弘景、肖子云等。北朝名书家有崔浩、郑昭道、赵文渊等。
南朝墓志《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肖胆碑》等,方圆并济,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梁时《瘗鹤铭》石刻,楷书而有行书、隶书笔意,开张纵逸,有摩崖气度。
爨龙颜碑
此碑笔画浑劲,结体跌宕恣肆,变化极为丰富,含韵于朴,寓巧于拙。在众多碑刻中不失自己的独特面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列神品三种,此为三种之首。谓为“雄强茂美之宗”。
五 书学鼎盛的唐代
隋代楷书,承传北朝墓志之精华,脱略更多的锋棱而日趋温雅,若《龙藏寺》、《董美人》、《贺若宜》、《苏孝慈》、《龙华寺》、《昭仁寺》、《孟显达》等,已开唐人楷书之先。隋人章草书《出师颂》,今见者有写本和拓本,其用笔简率中兼得老到。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则承前启后,为真草范本。
盛唐,书家群起,风格纷呈。
李邕行楷书平中见奇,优游不迫,若《叶有道》、《岳麓寺》、《云麾将军》、《法华寺》等皆是。
张旭草书一出,彻底变革了“二王”草书的理路,纵横跌宕,若《肚痛帖》、《古诗四帖》皆是,遂有“颠张”、“草圣”之誉。
颜真卿楷书熔铸古今,若《多宝塔》、《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勤礼》、《颜氏家庙》、《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至如其行草书墨迹,有著名的“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稿》、《争座位》,以及《刘中使》、《湖州帖》、《送刘太冲》等,以楷法为基,收放得宜,法度森严,为后世推崇,其中《祭侄稿》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怀素狂草书,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若《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至如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馀意,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孙过庭墨迹《书谱》,既是草书法帖,又是空前的书论杰作。
李邕 李思训碑
此碑书法瘦劲,凛然有势,结字取势纵长,奇宕流畅,其顿挫起伏奕奕动人,历来与《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
张旭 古诗四帖
祭侄文稿 
杨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