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新课导入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隋炀帝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3、科举制度形成的时间及意义
自主学习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
定都:
统一时间:
581年
长安
589年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趋势。
客
观
上
主观上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统一的条件)
北方民族大融合
2.江南经济发展
3.长期的分裂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4.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隋文帝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材料1:隋朝实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增加政府的税赋收入,健全
仓廪制度,稳定经济秩序。 ——《蒙曼说隋》
材料2: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北朝
度量衡混乱,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
材料3:隋朝在中央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以下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表1: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 间
户 数
人口表
隋文帝即位(581年)
500万
3000万
隋炀帝即位(604年)
800万
5500万
人口激增
时 间
垦田数额
隋初
1900多万顷
隋盛时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表2:隋朝垦田表
仓名
所在地(今)
设置时间
太仓
陕西西安
黎阳仓
河南浚县
583年
常平仓
河南三门峡市
583年
广通仓
陕西华县
583年
河阳仓
河南孟县
583年
含嘉仓
河南洛阳
606年
兴洛仓
河南巩县
606年
粮仓丰实
表3:隋朝官仓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4.隋文帝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含嘉仓示意图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大运河
目的
时间
开凿者
概况
作用
1.开通大运河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起
隋炀帝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为什么开通大运河?
直接原因:加强南北交通
根本原因:巩固全国的统治
识记大运河: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三个作用
四段水渠
五条水系
——东都洛阳
——涿郡/余杭
——永通邗江
——海黄淮长钱
长安
南
北
钱塘江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识记大运河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合作探究
你认为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2.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很重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合作探究: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开通大运河
申遗成功
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夏商周时期
(血缘/嫡长子)
两汉时期
(举荐/贤孝品行)
魏晋南北朝
(门第/士族垄断)
隋朝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弊端)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知识拓展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即位后,扩大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开创科举取士
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确立: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杨广
杨坚
考试科目
第一场是贴经
第二场考诗赋
第三 场考试策
科——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开始: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的局面。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
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张婷《科举制度与我国知识发展的关系》
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
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
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意义:
科举制对世界的影响: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的。”
——伟大的民主革命孙中山
时间 项目 人数
605年 营建洛阳 每月征发民夫200万人(一年建成)
605年 开通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05年 开邗沟 征发民夫10余万
608年 开永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10年 开江南河 征发民夫10余万
611年 准备征高句丽 征调民夫200余万
612-614年 三次征高句丽 共征发兵卒、役夫达300多万人
605-616年 三下江都、六巡北塞(造大型龙舟及几千艘船) ——据《通典》《隋书》整理
滥用民力
大兴土木
好大喜功
巡幸游玩
穷兵黩武
连年用兵
隋朝的灭亡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灭亡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启示:成由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秦 朝 隋 朝
历史地位
重要制度
大型工程
统治时间
灭亡原因
对后世 的影响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混战局面,建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顺应统一趋势,重建大一统的局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修长城,建驰道等
营造东都,建大运河等
15年(秦始皇、秦二世)
38年(隋文帝、隋炀帝)
统治残暴,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炀帝的暴政
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
唐承隋制,唐吸取隋亡教训,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怎样评价隋炀帝?
1、设立进士科,开创科举。
2、开凿大运河
1、不恤民力,大兴土木
2、多次巡游,乘龙舟,纵情享乐
3、三次征辽东
正
反
思维导图
1.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2.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606-1905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 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科举制( )
A.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末年 B.在历史上曾经推广到世界各国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D.为政府选拔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中考链接
C
C
B
D
D
C
4.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开创了“开元盛世”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5.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条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隋文帝统治时期 D.隋炀帝统治时期
6.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B
A
7、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
C、科举制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9.材料: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元朝在今北京地区开凿通惠河后,南方来的船只可以到达大运河的终点——积水潭。积水潭沿岸的斜街与钟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脉,还是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
——摘编自张妙弟《元大都与京城水系》等
依据材料,写出这个“王朝”的名称。(1分)
概括大运河对北京城发展的作用。(2分)
名称:隋朝。(1分)作用:提升了北京的政治地位;促进了北京的商业发展;美化了北京的城市风貌。(2分。答出2点即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