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06 21: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知道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 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 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
4.理解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新课导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时兴盛的景象。你了解唐朝吗?唐朝为何如此繁荣?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1.唐朝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材料一: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材料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请回答:
认真阅读材料及课文,说一说,为什么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
1、唐太宗吸取隋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广纳贤士,知人善任。
二、贞观之治
合作探究
魏征
虚心纳谏
公元643年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扩大国学规模
政治上:
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认真阅读材料及课文,归纳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2、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4、严格考查官吏。
3、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重要。
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出兵反击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经济上:
军事上: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原因:
唐太宗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完善制度、减轻刑罚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贞观之治
人物评价:你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同胞兄弟,逼迫唐高祖让位,从道德上讲也许应该受到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使他不能“仁慈”。而在他统治期间,具有远见卓识、 宽广的政治胸怀, 博览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说说你印象中的武则天
二、女皇帝武则天
郭沫若称赞她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
“无字碑”
1、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影响:
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
你怎样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呢?
武则天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推行减负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
唐玄宗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武则天的孙子。
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统治后期年号:天宝
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具体措施:
②政治方面:
③经济方面:
④文化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①选贤任能(如姚崇,宋璟,张九龄)
②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唐玄宗的统治?
合作探究: 唐朝为什么会在唐玄宗期间进入全盛时期?
1.在唐玄宗之前,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时代都给开元盛世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2.唐玄宗本人任用贤能、整顿吏治,任命了张九龄等一大批贤相。朝廷的管制制度和科举制度在唐玄宗时期都得到了改革,唐朝的制度更加的完善;
3.唐玄宗注意发展经济,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十分简朴。而且他对于户籍的整顿力度很大,使唐朝的税收大幅度增加。唐玄宗时期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
4.唐玄宗重视军事,在开元时期,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这使得唐朝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探究思考:结合所学及教材,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施政措施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有什么启示?
政治上:重用贤能,乐于纳谏,选拔人才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任贤纳谏的政治胸怀,
活力有效的政治制度,重视农业的经济政策。
完善律法
唐律体现了唐太宗宽仁、慎行的宗旨……把斩刑减为流刑的有92条,把流刑减为徒刑的有71条,还废除了鞭背等酷刑以及断趾等肉刑。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唐太宗
《唐律》
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从法律上杜绝冗官滥吏,保证行政效率。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唐玄宗
《唐六典》
唐律疏议对当时的高句丽、日本、安南等国有重大影响,也是宋、明各朝法典的范本。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唐高宗
《唐律疏议》
完善科举制
武则天:殿试、武举
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有帖经、经义和时务策,以帖经为主;唐玄宗时期进士考试的内容为帖经、诗赋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
690年,首创殿试制度;703年,“初设武举”;还创立了“自荐”和“试官”制度。
板书设计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太原起兵  ③建立唐朝  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唐)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唐太宗痛惜失去
一面知得失的“镜子”是指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C
C
检测提升
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他统治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右面
图示体现的举措是 (   )
A.减省刑罚
B.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完善三省六部制
D
4.“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吸取隋亡教训 B.重视纳谏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5.    统治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684年武则天下令,“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
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这体现了武则天 (   )
A.重视惩治腐败 B.注重选拔人才
C.大力发展科举制 D.重视农业生产
D
D
C
7.“她在位时,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说明“她”统治时 (   )
A.使唐朝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 B.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C.善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D.为唐朝鼎盛奠定了基础
8.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
时期。这位皇帝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D
D
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
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   )
A.政治清明 B.科举兴盛
C.民族交融 D.经济繁荣
10.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中得到的启示不包括(   )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B.统治者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C.人民辛勤劳动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实行严刑峻法是维持统治长治久安的基础
D
D
1.《百家讲坛》曾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温家宝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致(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次达标
B
D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好镜子。”这位大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4.人们对武则天的功过评说不一,史学家认为应基本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改国号为周
C.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D.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D
D
5.“笙磬同音”出自《诗经》,比喻两个人彼此齐心协作,好像笙、磬两种乐器和谐地合奏一样。唐朝初年,同心辅政、协调合作,被后世称为美谈的是(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魏征
C.杜如晦、魏征 D.张玄素、魏征
A
6.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指的是( )
A.唐玄宗统治后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C
D
8、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