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1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联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列宁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其中的艰难曲折与成败得失已成为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吧!《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苏联女雕塑家
薇拉·伊格娜吉叶芙娜·穆希娜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回忆巩固1.十月革命发生于哪一年?1917年2.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叫什么?苏维埃俄国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一是加强红军建设,二是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 1920年冬俄国人在等待面包 经过四年(1914~1918)帝国主义大战和三年(1918~1920)国内战争。到1920年,苏维埃俄国重工业产量比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食盐和食糖产量分别只及战前的30%和8%,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经济形势的严峻导致了工农大众生活的恶化。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战后的苏俄,城市经济萧条,工厂大批倒闭停产,农村土地荒芜。1920年时,全俄工业总产值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15.5%,粮食产量仅为战前一半。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先进的国家组织形式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 1921年时的列宁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绪
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直接目的)。1921年3月8~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10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余粮征集制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在俄共(布)“十大”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上把坚持机会主义立场的孟什维克取消派(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开除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8年3月该党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建议决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12月该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易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取消双重名称,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少于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新经济政策”作用(历史意义)①突出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②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到1927年,当时的苏联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列宁和斯大林正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畅说。他们对苏联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列宁于1924年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艰苦奋斗。列宁和斯大林1922年在哥尔克村列宁逝世列宁逝世苏联举行国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
原姓朱加什维利 Stalin
1879.12.21~1953.3.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政治家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1928年~1932年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始建于1932年 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拖拉机生产线 这是苏联1932年为宣传工业化而印发的海报。1931年,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1935年5月,斯大林又提出“干部决定一切”,作为对“技术决定一切”的补充。“技术决定一切”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只用了4年零3个月便提前完成。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1933年~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二五”计划也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1929~1933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8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93%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练一练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规定( )
A.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取消商品买卖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实行余粮征集制
2.斯大林执政时期,对苏联经济建设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经济规律 B.商品经济
C.市场机制 D.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
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A.1920年 B.1921年 C.1928年 D.1933年
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政府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商业 D.农业
5.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苏俄政府 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CDCAB6.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7.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苏联
8.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在( )
A.戈尔巴乔夫 B.列宁 C.斯大林 D.赫鲁晓夫
9.为什么说“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答:①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②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CDC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错了。——列宁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材料一提及的办法是指苏维埃俄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
(2)材料二提及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通过决议开始实行的?应如何看待这个政策?答: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
①突出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②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