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19 19: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 联波 兰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 大 西 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的改革
东欧剧变匈牙利的改革首都:布达佩斯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  从1968年元旦开始,匈牙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进展比较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从1979年开始,改革扩大了范围,匈牙利也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几经反复,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致使改革陷入困境,人民不满情绪增长,党内外人心思变,匈牙利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匈牙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几经反复 未达预期目的东欧剧变首都:布拉格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暴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游行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至1992年存在的联邦制国家。1918年10月28日,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通过新宪法,更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4月,联邦议会决议更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和国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波恩首都:柏林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柏 林 墙1989年11月9日拆除德国柏林墙(反法西斯防卫墙)的情景  二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1989年11月9日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被隔开的东西柏林被隔断的街道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1989年11月9日被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首都: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存在于1963至1992年,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黑)和科索沃。  波兰等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交替。东欧各国政权更迭之后,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东 欧 国 家 更 名 简 表东欧剧变的实质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东欧剧变的原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苏联,照搬苏联模式,产生许多错误和问题。内部原因:经济方面(旧体制未根本改革,成效不大);
      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官僚主义滋生膨胀)。外部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
      西方因素(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1.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社会主义是所谓(   )。
 A.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和平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东欧各国先后走上改革道路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最早抛弃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    B.匈牙利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4.东欧剧变后国家分裂的有(   )。
 A.德国    B.匈牙利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5.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叶利钦   B.戈尔巴乔夫 C.勃列日涅夫 D.赫鲁晓夫CACCDD练一练6.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85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7.苏联解体的史实表明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D.列宁主义的失败
8.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很多国家进行了改革。由于种种原因,改革的结果差别很大,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其中,被称为稳健改革的是哪一模式?改革有无达到预期目的?
 (2)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结果如何?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戈尔巴乔夫又开始实行改革。这次改革是怎样进行的?
 (4)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
 (5)总结苏联、东欧改革的教训,回顾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失误,你有怎样的认识?DB“匈牙利模式”
改革几经反复,未达到预期目的。  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首先进行的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改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放在首位。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答: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建议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以适应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形势;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④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反对民族沙文主义。  ⑤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拒腐防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⑦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