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7 21: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第 一 课时
备课教师 xx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辅助手段 PPT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借助注释、图画、工具书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景象,感受自然之美。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 重点 难点 1.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景象,感受自然之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春天来了,春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2.指名读导语及学习要求,了解学习目标。 二、学习“绝句”,展开想象 1.关注体裁。 (1)诗题“绝句”是什么意思呢?(格律诗中,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2)本课中的另外两首诗属于什么体裁?(也是绝句) 2.朗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注意关注字音。(在古诗中读字的本音,有利于读出古诗的平仄) (3)齐读。注意诗句的节奏。 3.想象画面。 (1)理解诗意:借助注释、图画、工具书,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
教 学 过 程 说一说。(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江山更加秀丽了;暖暖的春风吹过,风中带着花草的芬芳。地里的泥土湿软,燕子叼回家用来筑巢;水边的沙子暖了,鸳鸯们快乐地睡在沙滩上。) (2)重点关注: ①燕子飞和泥土湿软有什么关系?(燕子衔湿软的泥土筑巢) ②“沙暖”和“睡鸳鸯”有什么关系?(鸳鸯也准备在暖暖的沙滩上安家了) (3)播放音乐,老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交流) (4)(PPT 出示插图)刚才你想象的画面,和书上的插图有哪些是一样的,又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①预设 1:“我”的画面里有温暖的阳光,阳光照射在水面上。 ②预设 2:“我”的画面里有花草的香味,还有燕子们一边飞,一边鸣叫。 ③预设 3:在“我”的画面里,鸳鸯们不只是静静地睡在那儿,还会抖抖羽毛、拍拍翅膀。…… (5)小结:诗歌是静止的,但我们的想象却是灵动的。通过想象,我们能看到缤纷的色彩,沐浴温暖的阳光,还能听到鸟儿们的絮语,嗅到各种各样的芬芳…… (6)带着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重命诗题。 (1)诗人杜甫用诗的体裁作题目。学完这首诗,你觉得可以为这首诗起个什么样的题目呢?(春光无限、花草芬芳……) (2)春光实在太美了,大自然中的生灵太可爱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所以作者直接用“绝句”做题目了。 5.朗读并背诵《绝句》。 三、以例悟法,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什么意思?读一读书上的注释。
教 学 过 程 (2)了解“题画诗”。 2.朗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想象画面。 (1)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不过读了苏轼的这首诗,我们可以在头脑中“画”出这幅画来。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想象画面。 (2)交流:这幅画中的什么场景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①为什么要把桃花和竹林画在一起?(绿中带红,色彩更缤纷了) ②鸭子是静静地浮在水上的吗?(不是)鸭子们会嘎嘎嘎地讲些什么?(春天到了,江水暖了,我们可以下蛋、孵小鸭子了) ③江里有那么多鱼类,为什么作者独独想到了河豚?(河豚的味道鲜美……) (3)(PPT 出示三幅现代人根据诗意创作的画)哪一幅与你想象中的最像? 4.播放音乐,学唱《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四、迁移拓展,学习运用 1.《惠崇春江晚景》一共有两首。第二首写的又是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原来,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上还有大雁呢。作者看着这些北归的大雁,想到了什么?(大雁留恋江南的美景,都舍不得回北方了。) 4.两首《惠崇春江晚景》诗,在写作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第一首以描写画中的景物为主;第二首只写了画中的一个动物——大雁,作者从大雁不舍离开的样子,想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 5.朗读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板书设 计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写景  春光无限 读好诗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课 题 《三衢道中》+《春兴》《夏意》 第 二 课时
备课教师 xx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辅助手段 PPT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借助注释、图画、工具书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1.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景象,感受自然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 2.在诵读这两首古诗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揭示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图画等理解诗意;通过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三衢道中》 1.借助注释,理解题目。 (1)“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 (2)出示衢州 3D 地形图。从这幅地形图中,你觉得“三衢道中”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绿意盎然……) 2.朗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意。 (1)同桌相互帮助,根据注释、工具书等说出诗意或自己的理解。 (2)关注“泛尽”“却”等字词的意思。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来?(初夏:梅子黄、绿阴不减) 4.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三衢道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教 学 过 程 (2)交流: ①预设 1:梅子黄(绿叶和黄色的果子搭配在一起,颜色更漂亮了)。 ②预设 2:日日晴(阳光有点毒辣了)。 ③预设 3:绿阴不减(在树下,还是挺凉爽的)。 ④预设 4:黄鹂鸣叫(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3)初夏的阳光,金黄的梅子,浓密的树荫,清脆的黄鹂叫声,一切都是那么可爱,难怪作者要把自己看到、听到、感觉到的这幅情景写成一首诗呢。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迁移拓展,学习运用 1.过渡:读写景的古诗,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要通过想象,“看到、听到”画面。 2.自由读《可爱的生灵》中的《春兴》《夏意》两首诗,四人一组,选择最感兴趣的诗自学,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丰富的画面。 3.小组交流:说一说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1)《春兴》:杨柳被细雨洗过,更加绿了;残花落尽,春天快过去了。 (2)《夏意》:夏日里石榴花开得特别旺,黄莺的啼叫让人感觉夏日特别美好。 四、作业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选择一首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中的画面,画一幅画。
板 书 设 计 三衢道中 梅子黄 初夏  天气晴  可爱 绿阴浓 黄鹂鸣
课 题 《燕子》《荷花》 第 一 课时
备课教师 xx 课 型 单元预习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辅助手段 PPT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伶、俐”等12个生字,会写“凑、拂”等2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挨”,能结合课文,理解“吹拂、聚拢”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见过燕子吗?谈谈你对燕子的了解。 2.出示燕子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着作家郑振铎一起来了解它。 二、读文圈字,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课文《燕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燕子》一课的字词。 (1)出示以下词和短语,自由读、指名读。 乌黑  剪刀  轻快有力  活泼可爱 吹拂  洒落  光彩夺目  烂漫无比 圆晕  横掠  旷亮无比  波光粼粼 飞倦  闲散  纤细的电线 嫩蓝的春天 (2)找出多音字。PPT 出示“散、杆”两个多音字的读音,练习为不同的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3)关注字形:洒(酒)、泼(拨)、旷等。 (4)理解词义:(PPT 出示 8 张图片)这些图片分别让你想到了哪个词?任选一张图片,用上一两个词说一句话。 3.过渡:燕子是一种动物,灵动活泼的样子让人觉得特别可爱。可荷
教 学 过 程 花是一种植物,它不会动,作者叶圣陶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荷花》,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习《荷花》一课的字词。 (1)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读。 清香  碧绿  挨挨挤挤  大圆盘 花瓣儿 莲蓬  花骨朵儿  翩翩起舞 衣裳  姿势  饱胀   随风飘动   (2)关注多音字:挨。 (3)关注字形:瓣(中间是个“瓜”)、蓬(与“篷”的部首不同)。 (4)看图理解词语:(PPT 出示图片)这些图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哪个词语?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燕子》一课的主要内容。 (1)PPT出示认读的词语。第一行词语,写的都是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外形图) (3)自由读其他自然段,学着老师的样子,用“×× 图”的样式,概括一下你读了每一自然段后看到的画面。(交流后板书:春光图、飞行图、休憩图) 2.把握《荷花》一课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荷花时,都写了什么内容呢?(不必每个自然段都概括一个名字,可以像学习《燕子》一样,把相同的内容概括在一起) (2)交流。板书:清香、姿态、想象 四、端正姿势,书写生字 1.出示两课的生字,认读。 2.哪一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练写。
课 题 《燕子》+《海燕(节选)》 第 二 课时
备课教师 xx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辅助手段 PPT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指定段落。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的状态写清楚的。 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其好处。
教学 重点 难点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指定段落。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的状态写清楚的。 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其好处。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燕子》一课向我们描绘了哪几幅图画?(外形图、春光图、飞行图、休憩图) 二、围绕语用,精读得法 1.文中哪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默读课文,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写一下你的感受。 2.了解燕子的外形。 (1)通过阅读作者对小燕子的外形描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边读一边想,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小燕子的样子) (2)作者抓住了燕子的三方面(羽毛、翅膀、尾巴)来描写燕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抓住了事物最明显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3)只抓住特点还不行。如果老师把这句话改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个尾巴,凑成了那样的小燕子”,你觉得行不行?(不行,正是因为有了形容事物特点的词,才能使小燕子的外形更加准确、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4)朗读并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三、以例学习,举一反三
教 学 过 程 (1)你能用手或肢体模拟出燕子飞行的样子吗?(在学生模拟时,引导学生比较“斜飞”与“横掠”的差异) (2)小燕子飞行的两种姿态“斜飞”和“横掠”,你喜欢哪一种? ①交流时引导:“斜飞”写出了小燕子飞得快、飞得自由自在。 ②“横掠”写出了小燕子飞得轻、飞得美。引导学生读好“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3)不光小燕子飞行的姿态美,再看看,小燕子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飞行的?(阳光满地时、旷亮无比的天空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在这些地方飞行的小燕子,就更美了。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4自然段。 2.欣赏燕子的停歇。 (1)读着燕子休憩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幅画) (2)《燕子》一课被选入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插图。(PPT出示苏教版、人教版、统编版的三幅插图)你觉得哪一幅插图和作者描写的文字最像,为什么? (3)朗读。 3.欣赏美丽的春天。 (1)过渡:第2自然段重点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春天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交流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在这幅春景图中,作者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小燕子。小燕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有了小燕子,这幅春景图就更加生动活泼了。)所以,作者在这里把小燕子的名字还重复说了两遍呢。 (3)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值得你记在心里?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朗读,背诵。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自小时候见到燕子飞翔、停歇的画面后,这些画面就永远地留在了作者郑振铎的印象中,所以,在远赴外国的轮船上,郑振铎看到翩翩飞翔的海燕,就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小燕子。默读《可爱的生灵》中的《海燕(节选)》,看看郑振铎又是如何写海上的燕子的。 2.交流:作者写了大海美景,海燕的飞翔、休憩三幅图画。
教 学 过 程 3.在这三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给同学们听听。 4.海上的燕子和家乡的燕子,有什么相同之处?(飞翔时特别轻快、停歇时又那么自由自在。所以作者在海上看到海燕,一下子就想到了家乡的燕子。) 5.作者没有描写海燕的外形,(PPT 出示图片)看着图片,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一下海燕吗? 6.小结:大自然中还有无数的生灵,如果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它们,会感受到大自然中有无限的乐趣。
板书设 计 燕子 外形图:抓住特点 春光图:烂漫无比 飞行图:轻快、自在 休憩图:悠闲
课 题 《荷花》+《夹竹桃(节选)》 第 二 课时
备课教师 xx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辅助手段 PPT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抓关键语段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荷花的姿态写清楚的。 3.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 重点 难点 1.抓关键语段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荷花的姿态写清楚的。 3.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内容回顾 1.《燕子》一课描写的是大自然中的动物,这些活泼可爱的燕子,作者是怎么描写它们的呢?(外形、飞行、休息)通过读作者笔下的燕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荷花》一课描写的是植物,作者是如何观察荷花的呢?通过读作者笔下的荷花,我们又能想到什么呢? 二、围绕语用,精读得法 1.读第 1~3 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读着作者的描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感受荷花的多与美。 (1)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荷花很多?(有的……有的……有的……) (2)这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你最喜欢哪一种?说给大家听听。(交流时 PPT 播放图片) ①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的。(将开未开的花儿,有一种吸引人去欣赏它的力量) ②花瓣儿全展开了的。(它们似乎在跟欣赏的人们打着招呼) ③花骨朵儿。(还没有开放的花朵,蕴含了无限的生命力)引导学生说话:看着这样一朵荷花,你仿佛听到它在说什么?(我马上要开放
教 学 过 程 了……) (3)朗读。背诵。 (4)(PPT播放荷花的图片)作者只写了荷塘里的三种荷花。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你觉得荷塘里还会有哪些姿态的荷花?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 (5)荷花真美!难怪作者说……(引导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3.关注荷叶的绿和美。 (1)红花还需绿叶衬。在作者眼里,荷叶又是什么样的?(多、绿、美) (2)作者把荷叶想象成了大圆盘。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画,你觉得荷叶像什么? 4.关注荷花的香味。 (1)什么样的味道叫“清香”?(淡淡的香味)哪些事物的香味一般用清香来形容?(梅花、兰花、茶叶……)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香味的词?(浓香、甜香、醇香、芬芳、喷香、异香……) (3)作者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先写了荷花的香味?(以花香吸引人……) 三、以例学习,举一反三 1.作者欣赏着荷花,想到了许多,我们读着作者的描写,也想到了许多。指名读第4~5 自然段。 2.读着作者的想象,你想到了什么?(①作者的想象真有趣;②我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儿、一只蜻蜓、一个小水滴……)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能让我们的观察更有趣,让我们的想象更丰富。阅读《可爱的生灵》中的《夹竹桃(节选)》,看看季羡林先生是如何观察夹竹桃的,他又在观察时想到了什么呢。 2.交流。 (1)作者观察了夹竹桃花的颜色(第2自然段)、花期(第3、4自
教 学 过 程 然段)、月光下的花影(第5自然段)。 (2)作者由夹竹桃花的颜色想到了火与雪;由它的花期长想到了韧性;由花的影子想到了地图、水中的荇藻、墨竹…… 3.小结:大自然中有无数的生灵,我们只有走近它们,仔细地、有滋有味地,甚至是如痴如醉地观察它们,才能发现它们身上的无数秘密。
板书设 计 荷花 香味 清香 荷叶 多、绿、美 大圆盘 荷花 姿态多、美 一大幅活的画
课 题 《昆虫备忘录》+《夏天的昆虫》 第 一 课时
备课教师 xx 课 型 略读实践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辅助手段 PPT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录、凡”等10个生字,能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了解昆虫的秘密,知道昆虫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 重点 难点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录、凡”等10个生字,能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了解昆虫的秘密,知道昆虫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昆虫。你了解哪些昆虫? 2.你听说过备忘录吗?(呈现手机里的备忘录;说明其作用是记录一些重要的事情) 3.了解学习要求: (1)读略读课文,我们要关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指名读阅读提示) (2)阅读提示里有哪些学习任务?(了解昆虫的秘密;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信息 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昆虫呢?(长着复眼的蜻蜓、瓢虫花大姐、甲虫独角仙、蚂蚱)你是怎么一下子找出这四种昆虫的?(关注小标题) 2.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3.以“花大姐”为例,了解昆虫的秘密。 (1)自由读《花大姐》,边读边想:你了解了它的哪些秘密? (2)交流。(动作轻盈可爱;是瓢虫;色彩鲜艳漂亮;根据点数确定名称;根据吃食分益虫和害虫) (3)作者是怎么知道“花大姐”身上的这么多秘密的?(板书:观
教 学 过 程 察细致) (4)教师根据同学们找到的花大姐的秘密,画了这样的一张图表。(PPT展示)这种图表,也是一种备忘录。(备忘录还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来画;PPT展示) 4.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1)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和老师们的备忘录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汪曾祺的备忘录都是用文字来描写昆虫的,一边读汪曾祺的备忘录,一边想象画面) (2)默读《花大姐》,你读了哪句话,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3)交流。老师追问:你想到了什么? ①“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它落下来的动作很轻盈,姿态很美)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板书:描写生动) ②“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作者观察得很细致) ③“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作者想到了让它们改口味,真有趣。板书:有趣) (4)小结:读老师的备忘录,你可以获取一些关于昆虫的知识。而读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就像在欣赏一幅幅图画。齐读《花大姐》。 三、自主学习,了解昆虫 1.自由阅读另外三则备忘录《复眼》《独角仙》《蚂蚱》,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昆虫名称样子动作分类
课 题《春游去哪儿玩》+《忆江南》第 一 课时备课教师xx课 型口语交际课年级三年级教学辅助手段PPT上课时间教学 目标1.能介绍一处好玩的地方,把推荐理由说清楚。 2.读《忆江南》,感受诗人对江南的喜爱。教学 重点 难点能介绍一处好玩的地方,把推荐理由说清楚。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天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你常去哪儿玩?(追问:你为什么爱去那儿?) 二、推荐地点,讲清理由 1.出示案例:王小明同学推荐大家去红梅公园春游。他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好,春天来了,我推荐大家到红梅公园去春游,因为那儿特别好看,相信你去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2.讨论案例。 (1)听了王小明的推荐,你会去红梅公园吗?(无论会与不会,都要讲清楚理由) (2)好多同学觉得王小明推荐的地方很好,但王小明没讲清楚推荐的理由。哪些内容说清楚了,才能更吸引人呢?(如:红梅公园好看在哪里?怎么玩才会很开心?) (3)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把“好看”“开心”说得更清楚? (4)出示修改后的推荐词:同学们好,春天来了,我推荐大家到红梅公园去春游。上星期,我去过红梅公园。红梅公园的梅花不畏寒冷,凌寒开放了,梅花很漂亮,有红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粉色的。我们在红梅公园能闻到梅花的清香;还可以在梅花林里诵读有关梅花的诗,开展一个赛诗会。红梅公园里还有许多游人,他们都举着照相机在拍照,
2.学生四人一组,选择其中一种昆虫,制作一份昆虫备忘录。(下面两种形式任选其一)
教 学 过 程 3.交流展示。 (1)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备忘录”展示读了本文后了解的昆虫的秘密。 (2)教师出示自己画的“备忘录”。 (3)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如复眼)进行拓展和补充。 四、迁移拓展,学习运用 1.在《可爱的生灵》一书中,还有汪曾祺写的另外几则“昆虫备忘录”呢。 2.快速读汪曾祺的《夏天的昆虫》,想一想,里面记录了哪些小昆虫?(蝈蝈、蝉、蜻蜓、刀螂) 3.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哪些昆虫的秘密?(交流) 4.作者汪曾祺在文章结尾还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些小昆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小结:玩玩昆虫,对自然产生兴趣,这是作者对现在的孩子寄予的希望。 6.布置作业:在《夏天的昆虫》里,选择一种昆虫,制作自己的备忘录。
板书设 计 荷花 香味 清香 荷叶 多、绿、美 大圆盘 荷花 姿态多、美 一大幅活的画
教 学 过 程 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个梅花摄影大赛,看看哪位同学拍的梅花最漂亮…… (5)评价:修改后的推荐词好在哪儿?(把理由讲得很清楚,主题很明确,很吸引人……)听了这段推荐词,大家觉得是否可以到红梅公园去春游呢? (6)如果春游的时间在清明节前后,你还会推荐同学们去红梅公园吗?(不会,梅花都谢了;会,红梅公园还有其他好玩的,可以开展别的活动) 3.小组合作,推荐一处好地方。 (1)我们班准备在3月初开展一次春游活动。你想推荐大家去哪儿呢?推荐的理由是什么?思考一下。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内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思考 3 月初去哪里能看到最美的风光) 4.投票选择最值得去玩的一处地方。 三、学习诗词,了解江南 1.朗读诗词。 (1)古人也喜欢春游。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词,推荐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忆江南》,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关注字音:谙(ān)。 2.了解体裁:这首作品的句子长短不一,它叫作词。“忆江南”不是词的题目,是词牌名。 3.理解词意:江南真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江水碧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诗人推荐全天下的人去江南春游。他的推荐理由是什么? (1)“风景旧曾谙”:“我”很熟悉,你们要相信“我”。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风光美。 (3)“能不忆江南?”:“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它。(推荐的理由中,
教 学 过 程 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经历,这样更让人信服) 四、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忆江南》。
板书设 计 春游去哪儿玩 风光美 游乐项目多 可以开展活动
课 题 《我的植物朋友》 第 一 课时
备课教师 xx 课 型 习作指导课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辅助手段 PPT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信息,做观察记录卡。 2.能根据信息把植物的基本情况介绍明白,把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写清楚。
教学 重点 难点 1.能从多个角度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信息,做观察记录卡。 2.能根据信息把植物的基本情况介绍明白,把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写清楚。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习了第一单元,我们了解到大自然中有无数可爱的生灵,如燕子、蜜蜂、荷花等。我们还学会了用“植物记录卡”“昆虫备忘录”等方法来记录下我们了解的动植物信息。 2.有一位同学对桃花很感兴趣,做了一份观察记录卡。(PPT 出示) (1)这份记录卡是从哪些方面来记录桃花的信息的?(样子、颜色、气味、其他) (2)作者是如何得知这些信息的?(看、闻、听、查资料……) 二、了解信息,学习范文 1.学生展示自己的植物记录卡。 针对学生的植物记录卡,教师追问资料的来源。如:你是怎么知道它有没有香味的?(使劲地闻一闻)你是怎么感觉到它的花瓣是硬硬的?(摸一摸) 2.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植物记录卡。引导同学们提问:这些信息都是从哪儿来的? 3.我们应该如何向大家介绍“我的植物朋友”呢? (1)出示下文,指名读。 我们的校园里有两棵玉兰。它们就长在学校门卫室后面的空地上。 一开始我不认识它们,就问老师它们叫什么名字。老师说:“树上有
教 学 过 程 一个小牌子,写着名字呢。”我跑过去一看,牌子上写着“玉兰”两个字。哦,原来它们叫玉兰啊! 开学不久,玉兰开花了。我们学校的玉兰很有趣,一棵开的是白花,一棵开的是紫花。老师说,一棵叫白玉兰,一棵叫紫玉兰。我想:如果它开红花的话,是不是该叫它红玉兰呢? 玉兰花都开在小枝的顶头,每个小枝上会开一朵。因为树太高了,所以我很难靠近去观察。我捡起掉在地上的一片花瓣,它就像个小勺子,我一摸,发现它的花瓣滑滑的,硬硬的,脆脆的,好像一折会折成两半。我又使劲闻了一下,却没有闻出什么味道,难道是我的鼻子被塞住了? 刚开学不久,吹到脸上的风还是挺冷的,玉兰却开花了,它们一点也不怕冷,我真敬佩它们!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玉兰的?(位置→名字→花的颜色→花的样子→我的联想)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观察玉兰花?(听老师介绍;看花的颜色、形状、位置;摸花瓣,感受它的质感;闻它的味道;结合生活联想) 三、理清顺序,开始写作 1.你准备怎样介绍你观察的植物,按什么顺序介绍? 2.学生写草稿。
板书设 计 我的植物朋友 位置 → 名字 → 花的颜色 → 花的样子 → 我的联想 看    听、看   看、想   看、摸、闻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