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Cold War)。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双方唇枪舌剑,互有攻守,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让我们翻开战后初期的历史篇章,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德国柏林墙(Berlin Wall) 二战以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接着,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1948年底,柏林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1961年8月12日夜,东德对西柏林边界实行封锁,架设铁丝网。到9月,高约3.5米的水泥石头墙开工建设。到1989年10月,形成全长近154千米的环绕西柏林的围墙。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标志,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德国由此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冷战政策
美苏争霸 冷战政策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那么,在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 冷 战 战后欧亚两洲陆续建立起11个人民民主国家,后又扩展到拉丁美洲(古巴)。加上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战后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是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巨大变化,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形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美军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 战后初期,面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以“遏制”(实质是称霸)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所谓“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政策。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图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丘吉尔前往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美苏两国领导人杜鲁门和斯大林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美苏两间的冲突与对抗。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反苏反共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哈里· ·杜鲁门S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谓“高压控制”。所以丘吉尔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铁幕演说”是美国统治当局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因此,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了“冷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冷战”序幕。“冷战”政策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美国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政府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且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标志着“冷战”正式爆发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2、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3、军事方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冷战政策的表现华盛顿的“和平鸽”(苏联冷战宣传漫画) 美国鉴于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杜鲁门主义提出背景)而形成的“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同时也是美国全球扩张野心的体现。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宣告结束,“冷战”历时40余年。 杜鲁门主义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
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
其全球扩张的野心。政治表现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1880.12.31~1959.10.16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美国国务卿保护下的脆弱的西欧经济
“夹板”(即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学说,正式提出援助西欧(英、法、意、联邦德国为其重点)的“欧洲复兴计划”(官方名称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即为“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这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冷战”的发展。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通过飞机将援助物资空运到西柏林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二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1989年11月9日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柏林墙——世界上最大的涂鸦德国的分裂《北大西洋公约》签约会场 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简称北约。8月24日,公约生效,北约正式成立,也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军事表现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生效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首都”) 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为北约制定军事战略。实际上是把美国的军事战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基本原则,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经过5次扩大,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6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历次扩充示意图针尖对麦芒。针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苏联针锋相对 经济方面军事方面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 1955年5月11日至14日,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为“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 Organization)。1991年7月1日,“华约”正式解体。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北约 VS 华约华约总部所在地莫斯科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示意图 “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经济上割据。这两极格局的形成,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在二战后初期,斯大林时期,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与发展经济。但是,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苏联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变化。 美苏开始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争霸时期 美苏争霸“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
──赫鲁晓夫1959年在“厨房辩论”中对尼克松说 美攻苏守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苏攻美守1、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
2、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双方实现
有限缓和1、苏联经济负担沉重
2、美国成为最大债务国,西欧、日本的竞争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朝鲜战争(1950.6.25~1953.7.27) 一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国家统一之战,而美国、苏联与中国均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两大阵营斗争的集中表现。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开始,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1979年3月越南战争(1961~1975)中攻下老山界 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现越南政府称之为抗美救国战争,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也是美国完败的一场战争。星球大战计划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关于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美国政府于1985年1月4日正式公布。因此项计划扩展到宇宙空间并涉及太空武器。故又称“星球大战计划”。主要内容为:美国将在太空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激光、粒子束、微波等)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反弹道导弹的多层综合防御系统,拦截并摧毁袭击美国的战略导弹:美国为实施此项计划,于1984年4月成立战略防御计划局。1993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结束“星球大战计划”后来,双方实现了有限的缓和柏 林 墙1989年11月9日拆除德国柏林墙(反法西斯防卫墙)的情景 二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1989年11月9日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的建立
2.下列对“冷战”政策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手段包围苏联
3.美国推行“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欧共体成立D.北约建立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哪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
A.苏联 B.英国 C.法国 D.美国BCAD5.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6.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你对当今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有何认识? 答:“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根本目的是为了拖垮苏联,并进而称霸全球。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面对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和社会主义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政治方面: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方面: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军事方面: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继而把“冷战”推向高潮。
认识:①历史进入到21世纪,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②唯有反对霸权主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③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增强综合国力,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