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习题课件(共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习题课件(共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07 11:29:3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答案显示
1
2
3
4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5
6
7
D
D
7
面积;
勾股定理
100
a2+b2
=c2
8
B
9
48
10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见习题
C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______.
a2+b2=c2
返回
2.【2021·滨州】在Rt△ABC中,若∠C=90°,AC=3,BC=4,则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  )
A.3
B.4
C.5
D.2.4
D
返回
【点思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作CD⊥AB于点D.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5,再根据面积法求CD的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是△ABC的三边长,则a2+b2=c2
B.若a,b,c是Rt△ABC的三边长,则a2+b2=c2
C.若a,b,c是Rt△ABC的三边长,∠A=90°,则a2+b2=c2
D.若a,b,c是Rt△ABC的三边长,∠C=90°,则a2+b2=c2
D
返回
4.【2022·成都】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和C为圆心,以大于 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②作直线MN交边AB于点E.若AC=5,BE=4,∠B=45°,则AB的长为________.
7
【点拨】连接EC,如图所示.
由作图可知MN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BE=CE=4,
∴∠ECB=∠B=45°,
∴∠AEC=∠ECB+∠B=90°.
∴AB=AE+BE=3+4=7.
返回
5.【教材P24练习T1变式】如图,在Rt△ABC中,∠B=90°.
(1)若AC=5,BC=4,求AB;
(2)若AB=6,AC=10,求BC.
解:(1)在Rt△ABC中,∠B=90°,AC=5,BC=4,
在Rt△ABC中,∠B=90°,AB=6,AC=10,
返回
6.勾股定理通常是用__________法来验证的,因此很多涉及直角三角形的图形面积问题,通常用____________来解决.
面积
返回
勾股定理
7.【教材P24练习T2变式】【2021·成都】如图,数字代表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
100
返回
8.【教材P24练习T2拓展】如图,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图中还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大正方形,则阴影部分A,B的面积和为(  )             
A.16
B.25
C.144
D.169
B
返回
9.【传统文化】【2022·内江】勾股定理被记载于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如图①所示的“弦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图②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
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4,则
S1+S2+S3=________.
48
【点拨】设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a,短直角边为b,则S1=(a+b)2,
S2=42=16,S3=(a-b)2,a2+b2=42=16,
∴S1+S2+S3=(a+b)2+16+(a-b)2=2(a2+b2)+16=2×16+16=48.
返回
10.【易错题】【2022·百色】活动探究:我们知道,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已知△ABC中,∠A=30°,AC=3,∠A所对的边为
,满足已知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我们发现其中如图的△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满足已知条件的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  )
C
【点拨】如图,满足已知条件的三角形为△ABC和△AB′C,其中CB′=CB,作CH⊥AB于点H,∴B′H=BH.∵∠A=30°,
返回
11.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AB=15 cm,AC=13 cm,AD=12 cm.求△ABC的面积.
解:∵AD是边BC上的高,∴∠ADB=∠ADC=90°.
∵AB=15 cm,AC=13 cm,AD=12 cm,
返回
12.(1)【分类法】【2022·通辽】在Rt△ABC中,∠C=90°,有一个锐角为60°,AB=6.若点P在直线AB上(不与点A,B重合),且∠PCB=30°,则AP的长为____________.
(2)【倍长中线法】【中考·柳州】如图,在△ABC中,D为AC边的中点,且DB⊥BC,BC=4,CD=5.
①求DB的长;
解:①∵DB⊥BC,∴∠CBD=90°.
在Rt△BCD中,BC=4,CD=5,
②在△ABC中,求BC边上的高.
如图,延长BD至点E,使DE=DB,连接AE.
∵D是AC边的中点,∴AD=CD.在△EDA和△BDC中,
∴△EDA≌△BDC(SAS).
∴∠DAE=∠DCB.
∴AE∥BC.∵DB⊥BC,∴△ABC中BC边上的高等于BE的长.
易知BE=2BD=6,∴在△ABC中,BC边上的高为6.
【点易错】(1)中60°的锐角可能是∠A,也可能是∠B;∠PCB=30°可以分为点P在线段AB上和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
返回
13.【思维逻辑】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0 cm,AC=16 cm,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连接PB,设运动时间为t s(t>0).
(1)BC=________cm;
(2)当PA=PB时,求t的值.
12
易知PA=t cm,则PC=(16-t)cm,PB=t cm.
在Rt△PCB中,∠PCB=90°,由勾股定理得
PC2+BC2=PB2,即(16-t)2+122=t2,解得t=12.5.
故当PA=PB时,t的值为12.5.
返回
14.如图,在△ABC中,BC=a,AC=b,AB=c.若∠C=90°,如图①,根据勾股定理,有a2+b2=c2;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而是如图②③所示的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1)请你类比勾股定理,猜想
a2+b2与c2的关系:图②中,a2+b2_______c2;图③中,
a2+b2________c2.(填“>”“<”或“=”)


(2)说明你在(1)中猜想结论的正确性.
如图①,作BC边上的高AD.设CD=m.
在Rt△ACD和Rt△ABD中,有b2-m2=AD2=c2-(a-m)2,整理得a2+b2=c2+2am.∴a2+b2-c2=c2+2am-c2=2am.∵2am>0,∴a2+b2>c2.如图②,作AC边上的高BD.设CD=n.在Rt△ABD和Rt△BDC中,有c2-(b+n)2=BD2=a2-n2,整理得a2+b2=c2-2bn.∴a2+b2-c2=c2-2bn-c2=-2bn.∵2bn>0,∴-2bn<0.∴a2+b2<c2.
(3)在图②中,若AB的长为140 m,AC的长为130 m,BC的长为150 m,请你求出△ABC的面积.
【思路点拨】通过作差来比较a2+b2与c2的大小.
如图①,设CD=x m,则BD=(150-x)m.同(2)可得a2+b2=
c2+2ax.∵a=150 m,b=130 m,c=140 m,∴x=66.
返回(共22张PPT)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答案显示
1
2
3
4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5
6
7
B
B
12
20
C
勾股
8
B
9
见习题
10
11
见习题
12
(1)20 (2)13
见习题
见习题
1.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时,关键是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中的直角三角形问题,运用__________定理求解.
勾股
返回
2.【教材P28习题T2变式】【中考·巴中】《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书中有一个折竹抵地问题(如图):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来高一丈(一丈为十尺),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原竹子根部三尺远,问:原处还有多高的竹子?(  )
A.4尺 B.4.55尺
C.5尺 D.5.55尺
B
返回
3.【教材P25例2变式】如图,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脚C的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BD长为0.9米,则梯子顶端A下移了(  )
A.0.9米
B.1.3米
C.1.5米
D.2米
B
返回
4.【教材P29习题T10变式】【2021·宿迁】《九章算术》中一道“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池塘,其水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一棵芦苇AC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C恰好碰到岸边的C′处(如图),水深和
芦苇长各多少尺?则该问题的水深是____尺.
12
【点拨】如图所示.
设芦苇长AC=AC′=x尺,
则水深AB=(x-1)尺.
∵C′E=10尺,
∴C′B=5尺.
在Rt△AC′B中,52+(x-1)2=x2,解得x=13.
∴AB=13-1=12(尺),即水深为12尺.
返回
5.最短路线的求法:因为在平面内,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所以在求立体图形中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首先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然后利用__________求解,或利用“两点一线”型,用对称找点法找出点,然后用__________求解.
线段
返回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6.【中考·黄冈】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爬行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cm(杯壁厚度不计).
20
返回
7.【直观想象】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B为一条棱的中点.已知蚂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A点出发,到达B点,则它运动的最短路程为(  )
C
【点方法】解决几何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程问题的方法:将几何体表面展开,即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去确定路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它运用的是化折为直的思想方法.
返回
8.【中考·营口】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BC上,BD=3,DC=1,点P是AB上的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  )
A.4
B.5
C.6
D.7
B
【点拨】由题易知∠CBA=∠A=45°.如图,作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C′,CC′交AB于点O,则CC′⊥AB,OC′=OC,连接DC′,交AB于P′,连接CP′,此时DP′+CP′=DP′+P′C′=DC′即为PC+PD的最小值.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P′=∠CBP′=45°,BC′=BC=3+1=4,∴∠CBC′=90°.根据勾股定理,

∴PC+PD的最小值为5.
【点方法】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其到直线同侧的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的方法:
先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的线段与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要找的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的线段长就是最短的距离之和.
返回
9.【2022·西安交大附中模拟】八(2)班小明和小亮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如图风筝
的高度CE,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
(1)测得BD的长度为15 m(注:BD⊥CE);
(2)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25 m;
(3)测得牵线处离地面的高度AB为1.6 m.
求风筝的高度CE.
解:在Rt△CDB中,
易得DE=AB=1.6 m.
∴CE=CD+DE=20+1.6=21.6(m).
答:风筝的高度CE为21.6 m.
返回
10.【教材P26练习T1变式】【2021·包头】某工程队准备从A到B修建一条隧道,测量员在直线AB的同一侧选定C,D两个观测点,如图,测得AC长为
km,BD长为km,∠ACD=60°,∠CDB=135°(A,
B,C,D在同一水平面内).
(1)求A,D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1)如图,过点A作AE⊥CD于点E,则∠AEC=∠AED=90°.∵∠ACD=60°,∴∠CAE=90°-60°=30°.
(2)求隧道AB的长度.
∵AE=DE,∠AED=90°,∴∠ADE=45°.
∵∠CDB=135°,∴∠ADB=135°-45°=90°.
即隧道AB的长度为3 km.
返回
11.【教材P28习题T3改编】如图,有一个高为12 cm,底面直径为10 cm的圆锥.现有一只蚂蚁在圆锥的顶点M处,它想吃圆锥底部N处的食物,求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解:如图,设O为圆锥底面圆的圆心,连接MO,NO,MN,则MO⊥NO,MN的长度就是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由题意知MO=12 cm,NO=5 cm,
∴在Rt△MNO中,MN=
答: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13 cm.
返回
12.【数学建模】【中考·河北】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的铁路经过A,B两地.
(1)A,B间的距离为________km;
20
【点拨】(1)由A,B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可知AB∥x轴,则AB=12-(-8)=20(km).
13
(2)计划修一条从C到铁路AB的 l,并在l上建一个维修站D,使D到A,C的距离相等,则C,D间
的距离为________km.
如图,过点C作l⊥AB于点E,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l于点D,连接AD.易知CE=1-(-17)=18 (km),AE=12 km.设CD=x km,则AD=CD=x km.由勾股定理得x2=(18-x)2+122,
解得x=13.故CD=13 km.
【点拨】
【思路点拨】(1)根据A,B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即可求出AB的长度;
(2)过点C作l⊥AB于点E,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l于点D,连接AD.根据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出CE与AE的长度,设CD=x k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
返回(共22张PPT)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3课时 勾股定理的几何应用
答案显示
1
2
3
4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5
6
7
C
(2,0)
5
B
D
3,2;
斜边长
8
C
9
见习题
10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见习题
见习题
1.在数轴上找表示无理数的点,其实质是确定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例如:在数轴上找表示± 的点时,是以原点O为圆心,以两直角边长分别为________的直角三角形的________为半径画弧,与数轴的两个交点即为表示± 的点.
3,2
斜边长
【点方法】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的步骤:
第1步:利用勾股定理画出长为的线段;
第2步:在数轴上以原点为圆心,以长为的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的正半轴相交,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
返回
2.【教材P27练习T1变式】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AD=1,点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M,则点M表示的数为(  )
C
返回
3.【2022·吉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在y轴正半轴上,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作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
(2,0)
返回
4.【中考·辽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AC=2BC,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 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作直线MN,交AC于点E,连接BE,若CE=3,则BE的长为________.
5
返回
5.【2022·金华】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2 cm,把△ABC沿AB方向平移1 cm,得到△A′B′C′,连接CC′,则四边形AB′C′C的周长为________cm.
返回
6.【2022·遵义】如图①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7)的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组合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边形OABC,若AB=BC=1,∠AOB=30°,则点B到OC的距离为(  )
B
返回
7.【中考·枣庄】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0,DE=2,则AE的长为(  )
D
返回
8.【中考·陕西】如图,在△ABC中,AC=8,∠ABC=60°,∠C=45°,AD⊥BC,垂足为D,∠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则AE的长为(  )
C
返回
9.【教材P29习题T14变式】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
(1)△ACE≌△BCD;
证明:(1)∵△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DCE=90°,∴AC=BC,CE=CD,
∠ACB-∠ACD=∠DCE-∠ACD.
∴∠BCD=∠ACE.∴△ACE≌△BCD(SAS).
9.【教材P29习题T14变式】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
(2)AD2+AE2=DE2.
∵△ACE≌△BCD,∴∠EAC=∠DBC.
∵∠DBC+∠DAC=90°,
∴∠EAC+∠DAC=∠EAD=90°.
∴AD2+AE2=DE2.
返回
10.【中考·绍兴】如图①是实验室中的一种摆动装置,BC在地面上,支架ABC是底边为B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动臂AD可绕点A旋转,摆动臂DM可绕点D旋转,AD=30,DM=10.
(1)在旋转过程中,
①当A,D,M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AM的长;
解:(1)①AM=AD+DM=40或AM=AD-DM=20.
②当A,D,M三点为同一直角三角形
的顶点时,求AM的长.
显然∠MAD不能为直角.
当∠AMD为直角时,AM2=AD2-DM2=302-102=800,
当∠ADM为直角时,AM2=AD2+DM2=302+102=1 000,
(2)若摆动臂AD顺时针旋转90°,点D的位置由△ABC外的点D1旋转到其内的点D2处,连接D1D2,如图②,此时∠AD2C=135°,CD2=60,求BD2的长.
如图,连接CD1.由题意知∠D1AD2=90°,AD1=AD2=30,
∴∠AD2D1=45°,D1D2=30 .∵∠AD2C=135°,
∴∠CD2D1=90°.
∵∠BAC=∠D1AD2=90°,
∴∠BAC-∠CAD2=∠D1AD2-∠CAD2,
即∠BAD2=∠CAD1.又∵AB=AC,AD2=AD1,
∴△BAD2≌△CAD1(SAS).∴BD2=CD1=30 .
返回
11.【思维逻辑】如图,AD是△ABC的中线.
求证:AB2+AC2=2(AD2+CD2).
证明:过点A作AE⊥BC于点E.在Rt△ABE,Rt△ACE和Rt△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E2+BE2,AC2=AE2+EC2,AE2=AD2-DE2,∴AB2+AC2=2AE2+BE2+EC2=2(AD2-DE2)+(BD-DE)2+(CD+DE)2=2AD2-2DE2+BD2-2BD·DE+DE2+CD2+2CD·DE+DE2=2AD2+BD2+CD2-2BD·DE+2CD·DE.
∵AD是△ABC的中线,∴BD=CD.
∴AB2+AC2=2AD2+2CD2,
即AB2+AC2=2(AD2+CD2).
【点方法】证明三角形各边之间的平方关系的方法:
先观察各边是否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在,可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若不在,需作垂线,化斜为直,使各边在直角三角形中,再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返回
12.【教材P27图17.1-11变式】图甲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会徽,会徽的主体图案是由图乙中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其中OA1=A1A2=A2A3=…=A7A8=1.
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下列各式,然后解答问题:
(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并计算出OA8的长;
(2)求出S12+S22+S32+…+S82的值.
返回(共26张PPT)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答案显示
1
2
3
4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5
6
7
逆定理
B
0
见习题
C
互逆命题;
逆命题
8
B
9
A
10
11

12
m2+1
直角三角形
勾股数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15
见习题 
1.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刚好相反,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__________,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________.
互逆命题
返回
逆命题
2.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__________.
逆定理
返回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B.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C.原命题是假命题,则它的逆命题也是假命题
D.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B
返回
4.【教材P33练习T2变式】已知下列命题:
①若a>b,则a2>b2;
②若a>1,则(a-1)0=1;
③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0
返回
5.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
直角三角形
返回
6.【2022·海口一中模拟】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错解:因为a2c2-b2c2=a4-b4,①
所以c2(a2-b2)=(a2-b2)(a2+b2).②
所以c2=a2+b2.③
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④
(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序号:________.
(2)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不能确定a2-b2是否为0
△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7.【教材P34习题T1改编】下列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C
返回
8.【中考·绍兴】长度分别为2,3,3,4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棒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  )
A.4
B.5
C.6
D.7
B
返回
9.【教材P33练习T1变式】若△ABC的三边长为a,b,c且(a+b)(a-b)=c2,则(  )
A.a边的对角是直角
B.b边的对角是直角
C.c边的对角是直角
D.△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A
返回
10.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__________.
勾股数
返回
11.下列各组数能构成勾股数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 6,8,10;② 7,8,10;③ 0.6,0.8,1.
【点方法】确定勾股数的方法:
首先看这三个数是否是正整数,然后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记住常见的勾股数(3,4,5;5,12,13;8,15,17;7,24,25)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返回
12.【新考法题】【2022·黄冈】勾股定理最早出现在商高的《周髀算经》:“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观察下列勾股数:3,4,5;5,12,13;7,24,25;…,这类勾股数的特点是:勾为奇数,弦与股相差为1.柏拉图研究了勾为偶数,弦与股相差为2的一类勾股数,如:6,8,10;8,15,17;…,若此类勾股数的勾为2m(m≥3,m为正整数),则其弦是__________(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
m2+1
【点拨】∵m为正整数,
∴2m为偶数,设其股是a,则弦为a+2.
∴(2m)2+a2=(a+2)2,解得a=m2-1.
∴弦是m2+1.
返回
13.【中考·呼和浩特】如图,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若a=6,b=8,c=12,请直接写出∠A与∠B的和与∠C的大小关系;
解:∠A+∠B<∠C.
13.【中考·呼和浩特】如图,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2)求证:△ABC的内角和等于180°;
证明:如图,过点B作MN∥AC,
则∠MBA=∠A,∠NBC=∠C.
∵∠MBA+∠ABC+∠NBC=180°,
∴∠A+∠ABC+∠C=180°,
即△ABC的内角和等于180°.
 【点技巧】通过作平行线将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
返回
14.【中考·河北】已知:整式A=(n2-1)2+(2n)2,整式B>0.
尝试 化简整式A.
发现 A=B2,求整式B.
联想 由上可知,B2=(n2-1)2+(2n)2,当n>1时,n2-1,2n,B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如图所示,填写下表中B的值.
直角三角形三边 n2-1 2n B
勾股数组Ⅰ / 8
勾股数组Ⅱ 35 /
返回
解:尝试 A=(n2-1)2+(2n)2=n4-2n2+1+4n2
=n4+2n2+1=(n2+1)2.
发现 ∵A=B2,B>0,
∴B=n2+1.
联想 17;37
15.【探究题】(1)【操作发现】
如图①,在由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画图: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B′,点C的对应点为C′,连接BB′,则∠AB′B=________.
45°
解:(1)如图①所示.
(2)【问题解决】
如图②,在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2,PB=
,PC=1.求∠BPC的度数和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
∵△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如图②,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P′A,连接PP′,则AP′=CP=1,BP′=BP= ,∠PBP′=60°,
∠AP′B=∠BPC,∴△BPP′是等边三角形.
∴PP′=BP= ,∠BP′P=60°.
又∵AP′=1,AP=2,∴AP′2+PP′2=AP2.
∴△PP′A是直角三角形,且∠AP′P=90°.
∴∠BPC=∠AP′B=90°+60°=150°.
过点B作BM⊥AP′,交AP′的延长线于点M,
则∠MP′B=180°-150°=30°,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紧扣两个切入点:一是将分散的已知线段(PA,PB,PC)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二是用旋转法进行转化.
返回(共25张PPT)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专训
答案显示
1
2
3
4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5
6
7
C
C
见习题
C
见习题
见习题
8
见习题
9
见习题
10
11
北偏东50°
12
见习题
见习题
B
13
见习题
1.【教材P38复习题T6改编】【2022·无锡】请写出命题“如果a>b,那么b-a<0”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b-a<0,那么a>b
返回
2.下面三个定理中,存在逆定理的有(  )
①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C
【点方法】判断一个定理是否有逆定理的方法:
先把定理作为原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然后判断其逆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即可判断原定理没有逆定理;如果是真命题,加以证明即可判断原定理有逆定理.
返回
C
返回
3.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一组为(  )
A.0.7,0.24,0.25     
B.32,42,52
C.40,41,9
4.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BC上一点,AD=BD.若AB=8,BD=5,求CD的长.
解:设CD=x.在Rt△ABC中,有AC2+(CD+BD)2=AB2,
整理,得AC2=AB2-(CD+BD)2=64-(x+5)2.①
在Rt△ADC中,有AC2+CD2=AD2,
整理,得AC2=AD2-CD2=25-x2.②
由①②两式,得64-(x+5)2=25-x2,
解得x=1.4.即CD的长是1.4.
返回
5.张老师在一次“探究性学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数表:
(1)请你分别探究a,b,c与n之间的关系,并且用含n(n>1)的式子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n2-1
n 2 3 4 5 …
a 22-1 32-1 42-1 52-1 …
b 4 6 8 10 …
c 22+1 32+1 42+1 52+1 …
2n
n2+1
(2)猜想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a2+b2=(n2-1)2+(2n)2=n4+2n2+1,
c2=(n2+1)2=n4+2n2+1,
∴a2+b2=c2.
∴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返回
6.【直观想象】【2022·金华】如图,圆柱的底面直径为AB,高为AC,一只蚂蚁在C处,沿圆柱的侧面爬到B处,现将圆柱侧面沿AC“剪开”,在侧面展开图上画出蚂蚁爬行的最近路线,正确的是(  )
C
返回
7.如图,A,B两个小镇在河岸l的同侧,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10 km,BD=30 km,且CD=30 km,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分别直接向A,B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元.请你在河岸l上选择自来水厂的位置M,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最少的费用是多少.
解: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连接A′B,交CD于点M,点M即为所求.
连接AM,则MA+MB最小.作A′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在Rt△A′BE中,A′E=30 km,BE=BD+DE=BD+A′C=40 km.由勾股定理得A′B2=A′E2+BE2=302+402=502,∴A′B=50 km.∴MA+MB=A′M+BM=A′B=50 km.∴铺设水管的最少费用为50×3=150(万元).
【点技巧】利用对称法将两点到直线上一点的最短距离和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返回
8.【新考法题】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求∠BE′C的度数.
解:如图,连接EE′.
由题意可知△ABE≌△CBE′,∠EBE′=90°,
∴E′C=AE=1,BE′=BE=2.
在△EE′C中,EE′2+CE′2=BE2+BE′2+CE′2=9,EC2=9,
∴EE′2+CE′2=EC2.∴△EE′C为直角三角形,
且∠EE′C=90°.∵BE=BE′,∠EBE′=90°,
∴∠BE′C=∠BE′E+∠EE′C=45°+90°=135°.
返回
9.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长BC=20 cm,D是AC上的一点,且BD=16 cm,CD=12 cm.
(1)求证:BD⊥AC;
证明:∵122+162=202,
∴CD2+BD2=BC2.
∴△BDC是直角三角形,且∠BDC=90°.
∴BD⊥AC.
(2)求△ABC的面积.
解:设AD=x cm,则AC=(x+12)cm.
∵AB=AC,∴AB=(x+12)cm.在Rt△ABD中,
AB2=AD2+BD2,∴(x+12)2=x2+162,
返回
10.如图,某自动感应门的正上方A处装着一个感应器,离地面的高度AB=2.5 m,当人体进入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内时,感应门就会自动打开.一名身高1.6 m的学生CD正对门,缓慢走到离门1.2 m的地方时(BC=1.2 m),感应门自动打开,则人头顶离感应器的距离AD等于(  )
A.1.2 m   B.1.5 m
C.2.0 m   D.2.5 m
B
返回
【点拨】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
∵AB=2.5 m,BE=CD=1.6 m,
∴AE=AB-BE=2.5-1.6=0.9(m).
易知ED=BC=1.2 m,
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
11.【教材P33例2改编】【2021·玉林】如图,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甲、乙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甲、乙轮船每小时分别航行12海里和16海里,1小时后两船分别位于点A,B处,且相距20海里,如果知道甲船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则乙船沿____________方向航行.
北偏东50°
返回
12.如图,将长方形ABCD的边A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6,△ABF的面积是24,求EF的长.
解:∵S△ABF= AB·BF=24,AB=6,∴BF=8.
在Rt△ABF中,AF2=AB2+BF2=100,∴AF=10.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AF=10,DE=EF.
∵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BC=AD=10,CD=AB=6.
∴FC=BC-BF=10-8=2.设EF=x,
则DE=x,EC=6-x.在Rt△EFC中,EF2=EC2+FC2,
即x2=(6-x)2+22,
返回
13.【教材P39复习题T12变式】如图,已知长方体的长为2 cm、宽为1 cm、高为4 cm.一只蚂蚁如果沿长方体的表面从A点爬到B′点,那么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分三种情况:
如图①,连接AB′.在Rt△AB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B2+BB′2=(2+1)2+42=25;如图②,连接AB′.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22+(4+1)2=4+25=29;
如图③,连接AB′.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12+(4+2)2=1+36=37.∵25<29<37,
∴第一种情况路程最短,此时AB′=5 cm.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5 cm.
【点方法】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的方法: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时,我们往往无法直接求解,这时就需要利用转化思想把曲面转化为平面,把曲线转化为直线,再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