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1 09:13:45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读
“四书五经”中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殿堂,欣赏其韵味,感受其魅力。
整体感知
《邶风》,邶国之风也。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
作品简介
整体感知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 微
《诗经·邶风》
整体感知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们,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还在泥浆中?
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何,为什么。
(如果)不是君主。
微,(如果)不是。
即露中,露水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躬,身体。
疏通文意
精读细研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精读细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用了反问、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
精读细研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诗共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艺术手法
一、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答案的设问。劳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以正言直述,则语意平淡。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歌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二、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八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精读细研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主题概括
课堂小结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子 衿
整体感知
《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古国名,姬姓。
主要内容为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姬友于郑,是为郑桓公。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中部和河南省邻省的一些地方。“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简介
整体感知
《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奔之诗。”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读准节奏
子 衿
《诗经·郑风》
精读细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深思的样子
岂,难道。
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精读细研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佩玉的带子
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门两边的高台
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精读细研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精读细研
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点明地点,写女主人公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盼望恋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精读细研
3.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反复渲染,突出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深。
精读细研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挑”“达”二字,写女子的活动,表现了女子等待恋人不来时的惆怅之情。
艺术特点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主体概括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课堂检测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全诗来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D.诗歌的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B
式微
课堂检测
2.《式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服役者的痛苦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以及背弃暴政的决心。
课堂检测
子裕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悠悠”一词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品析妙在何处。
悠悠表示深思的样子,写出了主人公思念的绵长。悠悠又是叠词,读起来有音韵感/节奏感/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意蕴悠长。(意对即可)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课下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预习后面两首诗
板书设计
式微
不归
中露
泥中
君之故
君之躬
愤懑悲歌
板书设计
子衿
子衿
我心
唯美思念
挑达
城阙
子佩
我思
不往
不嗣音
一日
三月
不往
不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2.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抒发的情感。
重点 朗读诗歌,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抒发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中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殿堂,欣赏其韵味,感受其魅力。 学生感悟 本环节通过教师语言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首先学习第一首——《式微》 一、整体感知,了解背景 1.通过预习,请同学们介绍一下《邶风》。 2.《式微》的背景是什么? (教师进行总结) 3.听示范朗读,划分节奏 4.根据课下注释,梳理文意。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二、精读细研,理解文本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4.主题概括: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5.教师小结: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下面我们学习第二首——《子衿》 三、整体感知,了解背景 1.通过预习,请同学们介绍一下《郑风》。 2.《子衿》的背景是什么? (教师进行总结) 3.听示范朗读,划分节奏 4.根据课下注释,梳理文意。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四、精读细研,理解文本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 4.本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教师引导,进行纠错、总结) 5.概括主题: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全诗来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D.诗歌的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2.《式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子裕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悠悠”一词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品析妙在何处。 学生通过课下预习内容进行回答,互相补充 学生听泛读,划分节奏,进行朗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文意,互相纠错 学生回答问题,互相讨论,进行回答 学生通过课下预习内容进行回答,互相补充 学生听泛读,划分节奏,进行朗读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文意,互相纠错 学生回答问题,互相讨论,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了解背景,进行朗读,初步感知文本。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节奏,并梳理文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之美。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讨论,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 通过了解背景,进行朗读,初步感知文本。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节奏,并梳理文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之美。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讨论,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知诗歌内容,理解情感,感受《诗经》的内涵之美。 通过课堂检测,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预习后面两首诗
课后反思 亮点:结构明确 不足之处:学生合作探究较少 课堂教学建议:可以适当添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题目“式微”是什么意思?
请描绘诗中所写劳动的场面。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修辞手法诗歌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A.借代 B.比喻 C.反问 D.夸张
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B.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全诗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刻画女子的动作。
D.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3.下列诗句与诗人心态一致的一项是()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在章节表现形式上,该诗采用了① 的形式,其突出的表达效果是②

同步练习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1.天黑了
2.暮色降临,天气转凉,露珠凝结在草尖上,凝结在劳动者的头发、眉毛上,他们在泥地中艰难地跋涉劳作着。
3.奴役者(劳动者)对夜以继日劳作不息,无法归家的怨恨(对无法休息夜以继日劳作者的同情)对统治者残酷压榨劳动者的谴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1.倒叙手法。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1.B
2.C
3.A
4.重章叠句
回环往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