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登勃朗峰》课件(共31+31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9《登勃朗峰》课件(共31+31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4:48:03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9.登 勃 朗 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读
勃朗峰,位于意大利、法国边境,是西欧的最高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这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在19世纪的欧美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马克·吐温那样热衷于旅行:在国内,他的足迹遍布东西海岸,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直到美国的北部边境;在国外,他不仅多次游历欧洲各国,还曾遍游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诸多国家。从1891年起,他甚至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都旅居国外,到1900年才返回美国定居。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足迹遍布全球的旅行为马克·吐温创作游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一生中共创作过三部主要的游记作品:《傻子出国记》(又译作《傻子国外旅行记》)、《国外旅行记》(又译作《流浪汉国外旅行记》)、《赤道旅行记》(又译作《赤道漫游记》)。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密西西比河上》也包含了大量游记性质的内容。课文就是马克·吐温游记作品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借儿童的眼光,对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以及种族歧视等做了辛辣的讽刺,语言流畅诙谐。后期创作思想深化,用笔更趋老辣。其作品以方言和民间口语写活生生的现实,开辟了新的现实主义道路。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翌日( ) 骡( ) 灼热( )
辚辚( ) 焦炙( ) 俯瞰( )
巉峻( ) 独踞( ) 苍穹( )
纤指( ) 皑皑( ) 逗留( )
缭绕( ) 妩媚( ) 霓裳( )

luó
zhuó
lín
zhì
kàn
chán

qiónɡ
xiān
ái
dòu
liáo
mèi
ní chánɡ
字音易错
整体感知
颠簸( ) 沟壑( )
打嗝( ) 醺醺( )
轻歌曼舞( ) 瞬息万变( )
名副其实( ) 和颜悦色( )
diān bǒ

ɡé
xūn
màn
shùn

yuè
字形易错
整体感知
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也说名符其实
自主探究
第二部分
(1-6)写徒步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7-11)写乘车下山的经历与感受。
第一部分
层次划分
自主探究
请简要复述作者的游览经历。
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
取道黑首,抵达高地
抵达阿冉提村前
在峰顶高地逗留
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自主探究
再读课文,找出一个字来“表现”全文。

奇人
奇景
车王
奇遇
风景
经历
精读细研
1.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乘车的、骑骡的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可怜
2.作者为什么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描写人们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赶路游勃朗峰的盛况,渲染热闹欢乐气氛,为下文写勃朗峰的美景做铺垫。
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悠闲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3.第3段写山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巅峰云朵
奇伟
奇险
奇美
勃朗主峰
旁边的群峰
奇幻
黑首道上的风景
4.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引发读者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5.第6段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第一部分
精读细研

惊险颠簸,
镇定自若
奇行
奇技
奇言
驾车走山路,
却先“纵饮”
飞车越险,
最快抵达
奇性
“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
1.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其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突出了奇遇之“奇”,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除了写“车夫之王”,还写了其朋友“勃朗队长”,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
精读细研
3.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归因合理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这样归因虽不够合理,但却无理而妙。正表现出“老王”是“奇人”,自己是“奇遇”,带有一些玩笑的色彩,饶有趣味。
第二部分
课堂检测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穹顶(qióng)霓裳(ní)缭绕(liáo)白雪皑皑(kái)
B.急湍(chuǎn)骤然(zhòu)纤指(qiàn)纷至沓来(tà)
C.妩媚(méi)辚辚(lín)灼灼(zhuó)瞬息万变(shùn)
D.醺醺(xūn)巉峻(chán)俯瞰(kàn)色彩斑斓(lán)
解析:A项,皑,应读ái 。B项,湍,应读tuān。纤,应读xiān。C项,媚,应读mèi。
D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隧道  可悯  偌言  翌日
B.蔓延  陡峭  打嗝  逗留
C.绚丽  闪烁  歇息  浮燥
D.旷野  敞蓬  巍峨  颠簸
解析:A项,偌—诺。C项,燥—躁。D项,蓬—篷。
B 
课堂检测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解析:“拾级而上”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该成语意思不符合该句语境。
C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
课下作业
课外阅读马克·吐温的《傻子出国记》中关于法国铁路和威尼斯的篇章,并写下读后感。
板书设计
登勃朗峰
奇景
奇人
奇遇
上山→散文笔法→山中奇景→无限感慨
下山→小说笔法→奇人奇事→传奇色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登勃朗峰》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梳理作者的游踪。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
重点 识记重点字词,梳理作者的游踪。
难点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勃朗峰,位于意大利、法国边境,是西欧的最高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这里地势高耸,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山峰雄伟,风光旖旎,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滑雪、登山。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起游览勃朗峰,感受作者笔下的奇景奇事。 看图片,直观感受勃朗峰 本环节通过图片导入,引出勃朗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下预习,了解本文作者背景。 2.根据课下预习,了解本文作者。 3.扫除字音障碍。 二、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1.划分层次 2.请简要复述作者的游览经历。 3.再读课文,找出一个字来“表现”全文。 三、精读细研 第一部分: 1.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2.作者为什么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3.第3段写山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为什么这样说? 4.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5.第6段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第二部分: 1.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2.除了写“车夫之王”,还写了其朋友“勃朗队长”,有什么作用? 3.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归因合理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穹顶(qióng)霓裳(ní)缭绕(liáo)白雪皑皑(kái) B.急湍(chuǎn)骤然(zhòu)纤指(qiàn)纷至沓来(tà) C.妩媚(méi)辚辚(lín)灼灼(zhuó)瞬息万变(shùn) D.醺醺(xūn)巉峻(chán)俯瞰(kàn)色彩斑斓(l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隧道  可悯  偌言  翌日 B.蔓延  陡峭  打嗝  逗留 C.绚丽  闪烁  歇息  浮燥 D.旷野  敞蓬  巍峨  颠簸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 C.他走出帐篷骑上快马,拾级而上地飞奔而去,转眼间已冲上对面的小丘。 D.王经理对人和颜悦色,下属都非常喜欢他。 根据课下预习,掌握基础知识。 再读课文,探究内容 根据问题引导,思考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做题,回答问题 本环节意在检查学生课下预习的情况,通过预习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紧扣游记的三要素进行阅读,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锻炼阅读游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为后面深入研读课文做好准备。 本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考查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马克·吐温的《傻子出国记》中关于法国铁路和威尼斯的篇章,并写下读后感。
课后反思 亮点:结构明确,思路清晰 不足之处:习题较少 课堂教学建议:可适当增加习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目睹(dǔ)  焦炙(zhì)   酒气醺醺(xūn)
B.灼热(zhuó) 沟壑(hé) 清流急湍(tuān)
C.苍穹(qióng) 拾级(shè) 瞬息万变(shùn)
D.蔓延(màn) 有暇(xiá) 纷至沓来(tà)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颠簸   陡峭   一如即往
B.翌日 浮燥 皑皑白雪
C.巍峨 打嗝 物有所值
D.可悯 歇息 色彩班斓
二、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你是否赞成开展探险活动。
材料一 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活动,既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身的挑战。它不仅需要坚强的体魄,更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为这项活动献身的精神。人类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不断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才执着地走到了今天。
材料二 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结束了中国人一直不能征服珠峰的历史。2000年,一个名叫阎庚华的中年人以罕见的胆量和气魄只身攀上珠峰,改写了中国没有单人登上珠峰的纪录。遗憾的是,阎庚华没有活着走下珠峰,他的遗体滞留在珠峰8 750米处。
材料三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压力阀门被震开,空气迅速漏光。舱内三名航天员暴露在真空中,急性缺氧,液体沸腾,在几十秒内停止了呼吸。
三、课外阅读
梦想在珠峰之巅
林 嘉
①环境越来越险恶,猛烈的山风吹得人摇摇欲坠,登山鞋已经很难扎进坚硬的冰川,这使得每一次行进都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也是最难以忍受的吃苦方式。罗丽莉必须用冰镐开路,努力挖出一个坑来才能小心翼翼地行走一步。尽管如此,脚下依然十分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险。在途中,她目睹了一名登山者在数百米下的一处石缝里挣扎,显然是站立不稳滑下去的。攀登雪山就是这么残酷!看着他艰难挣扎的身影,罗丽莉真想下去救他,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本无路可下,除非她也滑下去,然而这一滑,就不知会滑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是万丈深渊!她唯有默默地祝愿他自救成功。
②卓奥友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与珠穆朗玛峰相距仅100千米,海拔8 201米,山体雄健陡峭,常年被积雪和冰川覆盖,攀登难度极大。“卓奥友”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首席尊师”。迄今为止,只有20多年前一位当地的藏族女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来此之前,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1999年,一位瑞典登山者成功登上了卓峰山顶,可是下撤到7 000米的C2营地后,在睡梦中悄然死去;2001年,韩国一支登山队的队长因高山病死亡;2003年,猛烈的山风把一位登山者吹下山脊摔死……而登山伊始,卓奥友峰果然不断地给罗丽莉和同伴下马威:几名登山协作员从C2营地抬着一名登山者下山,他的双臂已被冻僵,毫无疑问,这双手臂将被锯掉;不久,又有一位瑞士登山者被扶着下山,他的鼻子已被冻得发黑,这只鼻子也将被切掉;在途中,罗丽莉还看到一个外国人在艰难地攀行,从他的腿部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双假腿。罗丽莉认得他,5月份攀登珠峰北坳时就见过他,就是在那次攀登中,他的腿被冻坏了。“高山把他的腿收走了,但没有收走他的命,他还是要登山,真是让人受刺激啊。”罗丽莉百感交集,暗暗鼓励自己,“我一定要爬上去,完整地上去,完整地下来!”
③这时,两名照顾罗丽莉的高山协作员出现了高山反应,直叫头昏脑涨,罗丽莉只好放慢步伐反过来照顾他们。7 700米处的C3营地看上去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一般难以接近。她崭新的登山靴并不合脚,脚后跟已经磨破了,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罗丽莉只能咬紧牙关,拼命地告诫自己要顶住、顶住!她开始出现高山反应了,晕沉沉的脑袋像要胀裂一般,每走一步都变得十分艰难……
④好不容易到达C3营地,休息到凌晨1点,罗丽莉开始向巅峰冲刺。半夜里,风力小了点儿,更容易站得稳一些,然而迷蒙的夜色让她无法看清前方的路,却是另一种危险。夜色中,罗丽莉挥镐使劲地挖,冰镐撞在冰川上迸出的火花都能清晰地看见。头顶的探灯,只能照出十米开外,前方怎么走 她的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只有凭着感觉一步步地往上移。这时的罗丽莉,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心里只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走,不停地走。
⑤天渐渐亮了。罗丽莉的脚底下出现了一抹抹红色,这是阳光照在低于她的平流层映射出来的迷人景象。突然,在挥镐将要挖掘下一个坑时,罗丽莉发现前方已没有坡,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到巅了!8 201米之巅!
⑥这位22岁的广西女孩、广西某公司的普通职员罗丽莉以业余选手的身份一举登上了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名副其实地成为“汉族女子登山第一人”。
(选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文章开头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3.阅读第①段,想一想:罗丽莉目睹了一名登山者在数百米下的一处石缝里挣扎,为什么不去施救
4.文章第②段讲“罗丽莉已从资料上看到一个个伤心的故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5.读了此文,你想对文中的罗丽莉说些什么 请说出你的心里话。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壑”应读“hè”。
2.C 解析 A项,“一如即往”应为“一如既往”。B项,“浮燥”应为“浮躁”。D项,“色彩班斓”应为“色彩斑斓”。
二、语言表达
示例 (1)赞成。探险是人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开展各种形式的探险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类对自身梦想的追逐。
(2)反对。探险的环境危机四伏,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冒险活动,不一定非要提心吊胆地去冒险。探险是对人性的不尊重,是对生命的漠视。
三、课外阅读
1.本文记叙了罗丽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卓奥友峰,成为“汉族女子登山第一人”的事。
2.环境描写。写出了登山环境的险恶,衬托罗丽莉等登山人不怕困难、坚忍顽强的品质。
3.因为根本无路可下,除非她也滑下去,然而这一滑,就不知会滑到什么地方了,也许是万丈深渊!
4.插叙。这段插叙突出了登山的险恶环境及可怕的后果,衬托了罗丽莉顽强的攀登精神。
5.示例 罗丽莉,你为实现梦想坚忍顽强的精神感染着大家,你将美丽的身影和精彩的人生留在巅峰之上,你是好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19.登 勃 朗 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课前导读

奇人
奇景
车王
奇遇
风景
经历
奇美、奇险、奇伟、奇幻
奇言、奇行、奇技、奇性
目睹奇景,幸遇奇人
还记得本文最突出的几个“奇”吗?
课前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感受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
精读细研
1.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对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讥讽
对“车王”和“勃朗队长”:欣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精读细研
2.作者为什么将“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看作“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精读细研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作为“勃朗队长”的朋友,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2.下山的旅途中,作者遇到了一个怪异的车夫。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勾勒他的形象的呢?
3.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合作探究
1.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合作探究
2.下山的旅途中,作者遇到了一个怪异的车夫。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勾勒他的形象的呢?
合作探究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为人热情,风趣幽默,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合作探究
出发前,“把握十足”;
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
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全神贯注、镇定自若、关心他人的特点。
合作探究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合作探究
3.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合作探究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比喻
合作探究
2.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面);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点),突出沿途山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点面结合
合作探究
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简笔勾勒
2.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合作探究
3.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工笔细描
合作探究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合作探究
1.“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语言描写
合作探究
2.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神态描写
合作探究
3.“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行车惊险,他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突出他的气定神闲和驾车技术的高超。
动作描写
拓展探究
4.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 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用他的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与他相互映衬,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衬托
拓展探究
1.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写法多变,笔法巧妙。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
散文笔法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出现得并不多,作者主要采用“从旁叙述”的写法,读来更有纪实感。小说手法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对“醉驾狂奔”和“车夫之王”留下与作者一样的深刻印象。
小说笔法
拓展积累
2.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拓展积累
◎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 ——瞿秋白
◎乐观意味着不对无可奈何的事情怨天尤人。 ——雷音
◎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界。——曾宪梓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时鼓舞着你对事业的进取精神。 ——大仲马
关于乐观的名人名言
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B.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
D.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视四周,石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解析:“其价值会是多少呢”属于疑问句,不是感叹句,句末标点不应是“!”,而应是“ ”。
A
课堂检测
2.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 谢谢!”
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
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B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加以描绘,写出了勃朗峰独特的美,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作时,我们应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下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说起游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私家地图,有的是美食图,有的是老街图,有的是民俗图……然也有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图中的每个坐标都是你与家乡最深情的纽带。
要求与建议:
(1)以下面的文字为文章的开头,写一篇游记(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来衢州旅游。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衢州旅游!我会与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图”,现在跟着我出发吧!
(2)为文章配1-2幅插图。(无需绘图,只需在文中合适的地方,用括号注明图片内容)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4)适当引用古诗文、典故、传说等,会让你的游记更吸引人。
板书设计
登勃朗峰
奇景
奇人
奇遇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
上山→散文笔法→山中奇景→无限感慨
下山→小说笔法→奇人奇事→传奇色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登勃朗峰》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 2.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
难点 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还记得本文最突出的几个“奇”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感受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 学生回忆 通过对上节课的回忆,引出本节课所学,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再读课文,精读细研 1.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2.作者为什么将“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看作“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3.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教师引导总结) 二、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2.下山的旅途中,作者遇到了一个怪异的车夫。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勾勒他的形象的呢? 3.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教师总结) 三、拓展探究及积累 1.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2.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3.关于乐观的名人名言 (教师引导并总结)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B.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 D.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视四周,石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2.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 谢谢!” 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 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根据问题,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回答,同学间互相补充 根据教师引导,进行探讨,回答问题 学生做题,回答问题 本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更深一步理解文本,体会语言的魅力。 本环节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写作方法和结构分析,增强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考查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加以描绘,写出了勃朗峰独特的美,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作时,我们应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说起游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私家地图,有的是美食图,有的是老街图,有的是民俗图……然也有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图中的每个坐标都是你与家乡最深情的纽带。 要求与建议: (1)以下面的文字为文章的开头,写一篇游记(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来衢州旅游。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衢州旅游!我会与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图”,现在跟着我出发吧! (2)为文章配1-2幅插图。(无需绘图,只需在文中合适的地方,用括号注明图片内容)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4)适当引用古诗文、典故、传说等,会让你的游记更吸引人。
课后反思 亮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游记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不足之处:习题略少,没有与文本挂钩 课堂教学建议:可以适当增加与文本相关的习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到春暖花开之时,都会有大量不同种类的飞鸟聚集而来,可谓络绎不绝。
B.对犯错的学生,张老师也总是和颜悦色地劝告,从不斥责他们。
C.他写的诗清新脱俗,他“诗仙”的美名名副其实。
D.春水涨了,在山间轻歌曼舞、浅斟低唱;枝头青了,让那春天的意气四处飞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根据材料,完成第1—3题。
“百姓富·生态美”是贵州省关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美好蓝图。富,既要物质富,也要精神富;美,既要自然美,也要人文美。为了让学生在经典中陶冶情操、涤荡心灵,黔程中学于6月18日下午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1.学校准备邀请校外辅导员李老师担任评委团主席,下面是学生会组织委员小王电话邀请李老师时说的话,其中有两处需要修改,请改正。
小王:“李老师,您好!我是小王。①我们将举行一个活动,②想邀请您荣幸地来。”
【示例】 原句:我是小王。
改为:我是黔程中学学生会组织委员小王。
2.下面是评分规则草稿,不适合此次比赛的一项是(  )
A.衣着得体大方,举止亲切自然,精神饱满。
B.字迹工整美观,布局设计合理,排列整齐。
C.内容健康向上,感情饱满真挚,能够脱稿。
D.语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表达自然。
3.在活动当天,小王向参赛选手交代相关事宜。请根据活动流程图,把小王说的话补写完整,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活动流程图
选手抽签
时间:13:20
地点:礼堂嘉宾点评校长颁奖
小王:“请参赛选手注意比赛的流程。①                ;然后,根据抽签的顺序举行比赛,同时,评委为选手打分;②                ;最后,请校长颁奖。”
课内阅读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1.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第一段是    ,写了                 ;第二段是    、    ,写了    。
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3.作者为什么说“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接不断。用于形容飞鸟聚集不恰当。
2.C 解析 A项,结构混乱,后半部分缺主语。B项,成分残缺,少主语,可删掉“随着”或“使得”。D项,搭配不当,“倾听”与“困难”搭配不当。
3.B
二、根据材料,完成第1—3题。
1.①我校将于6月18日下午举行经典诵读比赛。②如果您能来担任评委团主席,我们将倍感荣幸。
2.B
3.①首先,请各位13:20到礼堂抽签 ②接着,请嘉宾点评
三、课内阅读
1.描写 身居高处,遥望一座峰巅时所见的美景 议论 抒情 由观赏自然美景引发的感慨
2.采用短句与长句结合的句式,错落有致,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云”比作“游丝蛛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柔细、轻盈的特点。
3.因为引发作者感慨的所见之景——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