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第二课时课件(共36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第二课时课件(共36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4:48:03

内容文字预览

(共36张PPT)
22.《礼记》二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课前导读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让我们学习先儒们所勾勒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
大道之行也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课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guān
fèn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是公共的
以……为亲
培养和睦气氛
有终老的保障
选拔举荐贤能者
父母
以……孩子
子女
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残疾不能做事
职分
女子出嫁
厌恶
兴起
作乱害人
这叫作
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整体感知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从外面带上门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字词归纳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举”,推举。
同“鳏”,老而无妻。
1.通假字
字词归纳
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鳏寡孤独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古义:达到极点。 今义:到。
古义:老而无子。 今义:一个,唯独。
2.古今异义
字词归纳

故人不独亲其亲(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副词,单,只
名词,老而无子的人

不独亲其亲( )
不独亲其亲( )
动词,以……为亲
名词,父母
3.一词多义
字词归纳

不独子其子( )
不独子其子( )
动词,以……为子
名词,子女

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
动词,杜绝,闭塞
动词,关门
3.一词多义
字词归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谋闭而不兴
动词用作名词,奸诈之心。
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词用作名词,盗窃、作乱害人的事。
“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4.词类活用
句式归纳
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倒装句:不必藏于己。
“……也”表判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
5.文言句式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括全文。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精读细研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而选举的标准是“贤”“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精读细研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男有分,女有归”
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精读细研
3.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精读细研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精读细研
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3.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合作探究
“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
“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
1.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合作探究
陶渊明《桃花源记》
康有为《大同书》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天下为公”
2.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中国梦”“两个一百年”
合作探究
3.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②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合作探究
③男有分,女有归。
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的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
合作探究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⑤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句子结构、表意风格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不知其旨也  旨:   
(2)虽有至道 至道:   
(3)选贤与能 与:   
(4)男有分 分:   
味美。
最好的道理。
与,同“举”,推举。
职分,职守。 
课堂检测
2.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知识掌握得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C.《兑命》曰“学学半”。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D.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A
【解析】A项有误,A项的意思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课堂检测
3.按照课文原句默写。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   。     
(2)       ,教然后知困。
(3)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5)是故谋闭而不兴,      ,      。是谓大同。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课堂检测
4.《虽有嘉肴》节选自《    》。《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纂。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周六晚上,程璐一家正在讨论明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事。爸妈想带程璐一起去给老人送些钱和生活用品。正在这时,同学也来约程璐一起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如果你是程璐,你会选择跟谁去?请说出理由。(含标点60字以内)
礼记·学记
小戴礼记

戴圣
示例:我会选择和同学去。敬老院的老人们大都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子女,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一分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仅是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
课下作业
《礼记》中的思想和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有一部分也演变为成语为人们熟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礼记》中的成语故事,跟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大同
社会纲领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基本特征
互相关爱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理想社会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礼记》二则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难点 1.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2.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 学生进行思考和回忆 由《桃花源记》描述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导入,让学生对文章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下预习,介绍本文背景。 2.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总结) 3.通读文章,读准字音 听录音泛读,自读,互读 4.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5.层次划分 二、精读细研,感悟文本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教师引导,进行总结) 三、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文中的“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3.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不知其旨也  旨:    (2)虽有至道 至道:    (3)选贤与能 与:    (4)男有分 分:    2.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知识掌握得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C.《兑命》曰“学学半”。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D.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3.按照课文原句默写。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 。      (2)       ,教然后知困。 (3)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5)是故谋闭而不兴,  ,  。是谓大同。 4.《虽有嘉肴》节选自《    》。《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纂。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周六晚上,程璐一家正在讨论明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事。爸妈想带程璐一起去给老人送些钱和生活用品。正在这时,同学也来约程璐一起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如果你是程璐,你会选择跟谁去?请说出理由。(含标点60字以内) 根据课下预习,回答问题,互相补充 通读课文,小组间疏通文意,互相补充、纠错、总结 归纳总结,做资料卡片。 互相交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互相补充,进行总结 小组合作,思考问题,互相补充 学生回答 本环节考查学习课下预习的情况。 此环节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读得顺畅,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学生间互帮互助,获得共赢。 通过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问题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阅读,再次勾连《桃花源记》,在对比中凸显“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加深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认识。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传承、反思先贤圣哲的情意和思想。拓展延伸,读写勾连,深化理解,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此环节意为检测学生当堂的听课情况。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一分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仅是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礼记》中的思想和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有一部分也演变为成语为人们熟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礼记》中的成语故事,跟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亮点:通过比较阅读,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点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不足之处:内容略多 课堂教学建议:可适当合并内容,使问题更加整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        )
2.教然后知困(        )
3.矜、寡、孤、独(        )
4.男有分(        )
5.盗窃乱贼而不作(        )
6.故外户而不闭(        )
二、语言表达
1.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会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2.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把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补充完整。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
三、课内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        )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同步练习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好 
2.困惑
3.幼而无父 
4.职分,职守
5.兴起 
6.所以
二、语言表达
1.示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倡议,从所给的材料可以体会到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创造。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守信,团结友爱。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2.示例: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内阅读
1.(1)女子出嫁 (2)厌恶
2.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