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共46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课件(共46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4:48:03

内容文字预览

(共46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课前导读
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
课前导读
【乌台诗案】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课前导读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整体感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整体感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译:一弯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幽居之人
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枝叶稀疏的桐树
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
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整体感知
译: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知晓
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精读细研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开头两句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寂寞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
后两句先是描写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人”形象,随即又引出“孤鸿”这一形象。这两句中的人、鸟形象极富象征意味,“孤鸿”的掠影更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使其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可感,写出了词人孤独、凄苦、伤感的心境。
精读细研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下片紧承上片,着力描写“孤鸿”。前两句写“孤鸿”惊飞又回头寻觅的姿态和有“恨”却无人知晓的心理,突出表现了它没有知音、孤苦难耐的心境。
后两句写“孤鸿”挑遍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现了“孤鸿”的清高,也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精读细研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在此作者托物抒怀,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合作探究
1.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
合作探究
2.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合作探究
3.请联系你积累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
如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①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合作探究
如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②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
合作探究
③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如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合作探究
④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词主旨
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课堂小结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整体感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晚年退居家乡。他一生创作颇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著名篇目有《示儿》《书愤》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被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本词即为陆游遭受排挤之后的咏怀之作。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孤单冷清
无人过问
遭受
上片: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整体感知
译文:梅花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出缕缕清香。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任凭
香气像从前一样
苦苦,极力
凋谢
下片:写梅花坚贞而高洁的优秀品质。
精读细研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生长环境的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了梅花处境的悲凉,表现了梅花不畏困境的顽强精神。
精读细研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梅花无意与百花争抢春光,只是孤独地在野郊之外开放。“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出词人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但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精读细研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排挤打击)、坚贞自守的傲骨(孤高气节)。
诗人笔下的梅花形象,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这首词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托物言志
诗词主旨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
课堂小结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节操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课堂检测
1.下列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作于苏轼初到黄州时,描写了夜深人静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B.上阕写景,“缺月”“疏桐”“漏断”“孤鸿”等营造寂寞清冷的氛围。
C.下阕抒情,“惊”“恨”直接抒写词人离开故乡的惊恐愤恨和依依不舍。
D.整首词写景和叙事均简约凝练,语言空灵飞动、含蓄深远、生动传神。
C
课堂检测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采用了托物写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词人托何物抒写了怎样的心境。
词人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或: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课堂检测
3.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点明梅花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B.“寂莫开无主”一句中,“无主”看似写梅花无人管,实则暗指梅花无人赏识。
C.“一任群芳炉”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梅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
D.全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借梅表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格。
C
课堂检测
4.《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碾作尘”指屡遭挫折,“香如故”强调心志始终如一。作者以梅自比,托物言志,写自己虽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但独立不倚、坚持正义,抒发了孤高傲世的情怀。
课下作业
诗词的语言凝练蕴藉,但散文化的语言也有独到之美,同学们在第五单元已经学过了如何用散文化的语言写游记,我们也可以通过将诗词改写成散文的方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请从四首诗词中选择合适的一首,展开想象与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的画面或场景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寓居作
孤鸿
孤苦、清高
不肯栖
拟人
板书设计
梅花傲骨
卜算子·咏梅
以花喻人
不畏谗毁
坚贞自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背诵古诗词。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 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背诵古诗词。
难点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图片 了解“乌台诗案”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了解“乌台诗案”,进行思考 通过了解“乌台诗案”的历史,引出本词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根据课下预习,介绍本文作者。 2.通读文章,读准字音 听录音泛读,自读,互读 4.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教师进行总结) 二、精读细研,分析文本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三、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1.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2.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3.请联系你积累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 4.文章主旨: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四、教师总结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卜算子·咏梅 一、课前导读 欣赏梅花的图片,赏读关于梅花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根据课下预习,介绍本文作者。 2.根据课下预习,介绍本文背景。 3.通读文章,读准字音 听录音泛读,自读,互读 4.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教师进行总结) 三、精读细研,分析文本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 4.文章主旨: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现自己虽屡遭不幸却不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高洁品格。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作于苏轼初到黄州时,描写了夜深人静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B.上阕写景,“缺月”“疏桐”“漏断”“孤鸿”等营造寂寞清冷的氛围。 C.下阕抒情,“惊”“恨”直接抒写词人离开故乡的惊恐愤恨和依依不舍。 D.整首词写景和叙事均简约凝练,语言空灵飞动、含蓄深远、生动传神。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采用了托物写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词人托何物抒写了怎样的心境。 3.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点明梅花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B.“寂莫开无主”一句中,“无主”看似写梅花无人管,实则暗指梅花无人赏识。 C.“一任群芳炉”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梅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 D.全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借梅表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格。 4.《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通读课文,小组间疏通文意,互相补充、纠错、总结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思考问题,互相补充 学生说出诗句,欣赏图片 通读课文,小组间疏通文意,互相补充、纠错、总结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此环节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读得顺畅,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学生间互帮互助,获得共赢。 本环节通过分析诗句,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诗句的能力。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诗文的理解难点进行合作探究,挖掘诗文寓意,既突破了难点,也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通过图片更直观的欣赏梅花,回忆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环节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读得顺畅,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学生间互帮互助,获得共赢。 本环节通过分析诗句,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诗句的能力。 考查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节操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诗词的语言凝练蕴藉,但散文化的语言也有独到之美,同学们在第五单元已经学过了如何用散文化的语言写游记,我们也可以通过将诗词改写成散文的方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请从四首诗词中选择合适的一首,展开想象与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的画面或场景描绘出来。
课后反思 亮点:结构明确,层次清晰,层层深入 不足之处:内容分散 课堂教学建议:可将两首诗合起来对比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B.词人用反衬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C.本词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D.这首词的境界高妙,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2.下列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后,体现作者当时的惶恐与孤寂。
B.词的上阙描写了所见之景,渲染了清冷凄清的氛围。
C.下阙运用象征手法,看似写孤鸿,实际是写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D.总体而言,本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狂放不羁的后悔,以及孤单独居的无奈。
3.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点明梅花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B.“寂莫开无主”一句中,“无主”看似写梅花无人管,实则暗指梅花无人赏识。
C.“一任群芳炉”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梅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
D.全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借梅表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格。
4.下列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题目点明了本词的写作内容。
B.全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的与众不同: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D.本词托物言志,词中梅花正是作者在仕途屡遭排斥后失落惆怅、内心无限悲凉的写照。
5.对陆游《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五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二、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下面题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三、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下面题目。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生存状况?
2.请分析诗人是如何“借物抒怀”的?
3.品析词中“更著”和“开”的作用。
4.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5.“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D
5.C
二、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下面题目。
1.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通过描绘缺月、疏桐、漏断等景物,渲染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寂寞清冷的世界(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
2.运用了象征(或拟人、借物抒怀、托物喻人、以物写人、移情于物)的手法,通过描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不同流俗)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
三、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下面题目。
1.艰难恶劣
2.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自清、坚贞自守的品格。
3.“更著”二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开”形容尽管环境是如此恶劣,对梅花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但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4.最后一句是扛鼎之力,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
5.“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