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5 雷雨(节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5 雷雨(节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07 11: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5 雷雨(节选)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关于这一点,创作者本人也从不隐讳:“我是一个忘恩的奴仆,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②而这一伟大的剧作,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③这便是创作者为其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使其中国化。
④正如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雷雨》在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改造与发展。
⑤《雷雨》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无论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剧作家难以企及的。
A.⑤②④①③ B.④③②①⑤ C.⑤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⑤②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85元。(《招领启事》)
B.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厂。(《招聘启事》)
C.欢迎广大读者向“今日话题”和“文化茶座”两个栏目惠寄文章。(《征稿启事》)
D.本人昨日在操场丢失一手提袋,内有校服一套,拾到者敬请璧还。(《寻物启事》)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雷 雨(节选)
曹 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吗?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不必说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 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鲁侍萍 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朴园 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 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朴园 (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 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 (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鲁侍萍 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作父亲。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吗?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费用,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 什么?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
鲁侍萍 不过是什么?
周朴园 他很大了。
鲁侍萍 (追忆)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记得他比大海只大一岁。
周朴园 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实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
(1)下列对话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想念鲁侍萍,但鲁侍萍真的站在他面前时,他劈头盖脸地一句话“你来干什么”,表现了他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冲突。
B.鲁侍萍说“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这是她对周朴园的承诺,因为她知道这隐私是不光彩的,说出去会让周朴园不堪。
C.周朴园没想到自己的儿子鲁大海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他,这让他很受打击,人物命运上的冲突已经到了几乎不可调和的地步。
D.鲁侍萍明明白白地告诉周朴园,只想看一看萍儿,不指望萍儿认她这个母亲,显示了一个母亲对亲情与现实的清醒认识。
(2)文中括号里的舞台说明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便于演员根据台词进一步领悟形象并创造性地表演形象。
B.动作说明“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要求演员脸上的表情有相应变化。
C.动作说明“叹一口气”,演员在表演叹气时要能让观众体验到鲁侍萍的感动与伤心。
D.动作说明“慢慢撕碎支票”,演员要面向观众,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撕碎支票的动作。
(3)台词中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说萍儿“大概是二十八了吧”,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4)资本家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但鲁侍萍偏偏不要周朴园的钱。鲁侍萍追求什么?这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家国
鲍鹏山
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骨瘦如柴,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在精力好的时候,他给我们说起他年轻时候的孤危和艰难。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说着说着,父亲就给我们背了一首诗: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
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借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识破人情全是假,还须自己着功夫。
背完此诗,父亲还顺带跟我们说起他的一位朋友。说起我父亲的这位“朋友”,我们倒都认识,是镇上人。那时的镇上人,吃商品粮的,和我们相比,几乎是两重天。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来往,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杯酒之欢。到了后来,竟至于不来往了。原来,有一年,我父亲的这位朋友病了,父亲要去看望,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什么也拿不出来,踌躇多日,只好硬着头皮,几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会理解。但没想到,朋友一见父亲几乎空着手,当时就拉下了脸。我父亲觉得大受伤害,也对“朋友”等等,心灰意冷。
父亲一生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这次,他给我们背这首诗,带着满腹伤感,几乎唏嘘。我心里极感震动,那种人生的寒凉,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问父亲,这是谁的诗?父亲说,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轻时,到一户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写着这首诗,因为说中心中隐痛,触动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记住了。
过了几日,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病床边,父亲和我们聊,那天他的情绪很好,他说有一首诗,是邵康节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给我们听: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
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语》《孟》,读《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我后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见到不少我父亲这个辈分的人,他们大多认识字,能读报,还有各自的技术或专业,见识也广,但是却毫无父亲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这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
但是啊,深受私塾熏陶的父亲后来却终生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独啊。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他后来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念书,在没有高考的时代,在社会禁锢阶层流动的时代,这样的读书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让我们能听懂他的心声?
我在父亲给我背的两首诗中,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伤感,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
不久,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
这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父亲曾经对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后对我的交代,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你负担重啊。”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的话。
我知道我不能让父亲对我完全满意。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天下家国祈祷。
(摘自《经典美文》)
(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文中两次引述“父亲”背诵的诗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父亲”对“我”说的最后的话:“你负担重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三.解答题(共3小题)
5.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分析课文《雷雨(节选)》中有哪些矛盾冲突,其中根本性质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6.课文所节选的《雷雨》这一幕有何特色?
7.解疑点。
(1)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是什么?
(2)尽管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但见面后却反目成仇,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3)鲁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
8.下面是一幅记忆过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0字以内。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   ,因而它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   。因而,人物、时间、场景,都要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使之围绕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进入高潮直至矛盾解决的过程,而异常尖锐、紧张地集中在一起。   ,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10.下面的剧本选段,是男主角(生角)与女配角(丑角)的对白。作者为增强喜剧效果,给丑角设计了五处特殊的潜台词。如果按语言得体的一般要求,应分别怎样修改?
【生】敢问小姐芳龄?
【丑】我芳龄二八。
【生】小姐,小生送来一首拙作,可曾赐和吗?
【丑】你那首拙作,我已赐和过了
【生惊介】这等小姐的佳篇,请赏脸念一念。
【丑】我的佳篇一时忘了,无法赏脸念一念了。
【生又惊介】自己作的诗,只隔得半日,怎么就忘了?还求记一记。
【丑】一心想着你,把诗都忘了。待我想来……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5 雷雨(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关于这一点,创作者本人也从不隐讳:“我是一个忘恩的奴仆,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②而这一伟大的剧作,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③这便是创作者为其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使其中国化。
④正如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雷雨》在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改造与发展。
⑤《雷雨》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无论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剧作家难以企及的。
A.⑤②④①③ B.④③②①⑤ C.⑤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⑤②
【解答】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谈《雷雨》在借鉴古希腊戏剧的同时,进行了民族创新。⑤句应放在段首,总体提出《雷雨》的地位;②句承前转折,过渡到“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①句中的“这一点”指“相似之处”,①句应在②句之后;④句中“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指①句中的引言。③句总结全段文字。所以顺序是⑤②①④③。
故选:C。
【点评】做此类题时要多注意上下文的衔接,注意一些关联词的使用,事情的先后逻辑关系,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生活实际和我们日常表达的习惯。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85元。(《招领启事》)
B.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厂。(《招聘启事》)
C.欢迎广大读者向“今日话题”和“文化茶座”两个栏目惠寄文章。(《征稿启事》)
D.本人昨日在操场丢失一手提袋,内有校服一套,拾到者敬请璧还。(《寻物启事》)
【解答】A.“里面有人民币185元”数目太详细,不便于认定失主,可将“185元”改为“若干”。
B.“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是口语。此处应用书面语,可将“足下”改为“您的”。
C.表达得体。
D.“璧还”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将原物归还别人或推辞谢绝赠品。此处用于请别人把失物归还自己,用错对象,可将“璧还”改为“归还”,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语境要求:讲对象(称谓、语气),讲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讲目的(说什么、怎么说)。
二、语体要求:①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 特点: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
②书面语可以分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其中,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雷 雨(节选)
曹 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吗?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吗?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不必说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 那双方面都好。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鲁侍萍 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朴园 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 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朴园 (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 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 (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鲁侍萍 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作父亲。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吗?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吗?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费用,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 什么?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
鲁侍萍 不过是什么?
周朴园 他很大了。
鲁侍萍 (追忆)他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我记得他比大海只大一岁。
周朴园 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皮实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
(1)下列对话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周朴园想念鲁侍萍,但鲁侍萍真的站在他面前时,他劈头盖脸地一句话“你来干什么”,表现了他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冲突。
B.鲁侍萍说“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这是她对周朴园的承诺,因为她知道这隐私是不光彩的,说出去会让周朴园不堪。
C.周朴园没想到自己的儿子鲁大海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他,这让他很受打击,人物命运上的冲突已经到了几乎不可调和的地步。
D.鲁侍萍明明白白地告诉周朴园,只想看一看萍儿,不指望萍儿认她这个母亲,显示了一个母亲对亲情与现实的清醒认识。
(2)文中括号里的舞台说明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便于演员根据台词进一步领悟形象并创造性地表演形象。
B.动作说明“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要求演员脸上的表情有相应变化。
C.动作说明“叹一口气”,演员在表演叹气时要能让观众体验到鲁侍萍的感动与伤心。
D.动作说明“慢慢撕碎支票”,演员要面向观众,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撕碎支票的动作。
(3)台词中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说萍儿“大概是二十八了吧”,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4)资本家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但鲁侍萍偏偏不要周朴园的钱。鲁侍萍追求什么?这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
【解答】(1)B.“因为她知道这隐私是不光彩的,说出去会让周朴园不堪”错。侍萍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是因为这是自己年轻时犯下了轻信的错误,说出来会让自己难堪。
故选B。
(2)C.“感动与伤心”错。“叹了一口气”说明周朴园的话让鲁侍萍回忆起了“未上年纪”时的旧情,她不愿意再纠缠下去,体现她本性的善良。
故选C。
(3)周朴园说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三十年”并非确指,而是表示时间很长,这句潜台词的意思是“没想到过了这么长时间,你还能找到我”。“三十年”强调时间长,表明了周朴园对孽缘不能断的感叹与忧愁。
鲁侍萍说萍儿“大概是二十八了吧”,虽然用的是“大概”,但是“二十八”这个数字应当是准确的,因为对于一个母亲来讲,孩子永远是她的心头肉,尤其是被迫放弃的孩子,没有一天不挂在她的心上,萍儿的生日她永远不会忘记。隔了这么多年,能够一下子说出孩子的年龄,可见她没有一天不思念儿子。
由此可见,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出于不同的身份,不同情感表达的需要。
(4)侍萍出现后,周朴园很害怕。他怕什么?他怕的是侍萍对他的揭穿,他怕他一心维护的一个知书识礼的父亲的形象被破坏。他害怕侍萍拿30年以前的往事来敲诈,他要维护他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不仅怕侍萍,他也怕繁漪说出真相。因此周朴园想用钱来摆平这一切。这笔钱的付出对于他来说,既不是对侍萍感情的体现,更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他用这笔钱打发侍萍一家离开周公馆的工作,越远越好,永远也别再出现。
鲁侍萍已经看透了周朴园,“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侍萍和周朴园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在她的心目中,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她的尊严。如果说30年前,也许她被周朴园的身份地位还有花言巧语打动,才导致了后面的悲剧,今天对他不含任何的奢望。就算是周朴园拿钱来买心安,但是鲁侍萍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周朴园想用钱来打发她,让她很失望,觉得是对她的侮辱。鲁侍萍烧掉那张支票,还表明她极度气愤,没想到多年过去,周朴园依然是这种伪善的面孔,气愤之余她把支票烧掉。
“撕支票”既表现侍萍的尊严,又表现对周朴园的憎恨,还表现她对周朴园的失望。鲁侍萍追求有尊严地活着,她要向世人证明她不是一个贪慕钱财的女人。“撕支票”刻画出鲁侍萍的善良和倔强。
答案:
(1)B
(2)C
(3)不矛盾。“三十年”非确指,只是强调时间长,表明了周朴园对孽缘不能断的感叹与忧愁;②“大概是二十八了吧”,母亲不可能不知道儿子的年龄,表明了鲁侍萍对儿子的思念。
(4)鲁侍萍追求有尊严地活着,她要向世人证明她不是一个贪慕钱财的女人。善良、倔强(坚强)。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家国
鲍鹏山
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骨瘦如柴,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在精力好的时候,他给我们说起他年轻时候的孤危和艰难。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说着说着,父亲就给我们背了一首诗: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
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借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识破人情全是假,还须自己着功夫。
背完此诗,父亲还顺带跟我们说起他的一位朋友。说起我父亲的这位“朋友”,我们倒都认识,是镇上人。那时的镇上人,吃商品粮的,和我们相比,几乎是两重天。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来往,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杯酒之欢。到了后来,竟至于不来往了。原来,有一年,我父亲的这位朋友病了,父亲要去看望,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什么也拿不出来,踌躇多日,只好硬着头皮,几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会理解。但没想到,朋友一见父亲几乎空着手,当时就拉下了脸。我父亲觉得大受伤害,也对“朋友”等等,心灰意冷。
父亲一生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这次,他给我们背这首诗,带着满腹伤感,几乎唏嘘。我心里极感震动,那种人生的寒凉,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问父亲,这是谁的诗?父亲说,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轻时,到一户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写着这首诗,因为说中心中隐痛,触动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记住了。
过了几日,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病床边,父亲和我们聊,那天他的情绪很好,他说有一首诗,是邵康节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给我们听: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
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语》《孟》,读《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我后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见到不少我父亲这个辈分的人,他们大多认识字,能读报,还有各自的技术或专业,见识也广,但是却毫无父亲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这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
但是啊,深受私塾熏陶的父亲后来却终生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独啊。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他后来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念书,在没有高考的时代,在社会禁锢阶层流动的时代,这样的读书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让我们能听懂他的心声?
我在父亲给我背的两首诗中,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伤感,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
不久,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
这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父亲曾经对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后对我的交代,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你负担重啊。”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的话。
我知道我不能让父亲对我完全满意。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天下家国祈祷。
(摘自《经典美文》)
(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文中两次引述“父亲”背诵的诗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父亲”对“我”说的最后的话:“你负担重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解答】(1)第①句话中的关键词有“这种孤独”“深”“长”。回到文中可以发现,前一段(本句所在段落的前一段)对父亲的介绍重点突出父亲的“家天下”的情怀,而句子所在段落的句子“终生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由此可以知道,“这种孤独”是指父亲胸怀天下却不被人理解,而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生。
第②句话中的关键词有“这”“文化的奇迹”“一个人的奇迹”。同样回到文中倒数第三段,“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这令人难以置信”,由此可以知道“这”所指代的内容,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整合答案。
(2)本文中的父亲首先是一位农民,其次是一位读书人;从他朗诵的第一首诗之前的叙述“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从中体现出的是他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一生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是作者对父亲的直接评价;从父亲朗诵的第二首诗和后文“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从中体现出的是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
(3)文中第一首诗歌与后面“朋友”的事例一样都是体现了父亲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受;第二首诗和后面作者对父亲的描述一起体现了父亲虽为农民却怀有与读书人一样“家国天下”的思想。
(4)“你负担重啊”这句话的重点主要在“负担重”这三个字身上。回到文本,联系前一句“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可以知道,表面的含义是“经济负担重”,因此希望“我”节俭,体现出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联系后文“我知道我不能让父亲对我完全满意”,可以知道,进一步的含义是“做人的负担”,“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天下家国祈祷”,从中又可以知道,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家国的负担”。
答案:
(1)①父亲空有天下家国情怀,却不被周围人理解,这种孤独和感伤伴随着历经沧桑的父亲,他那寂寞、失望的一生是多么漫长。
②父亲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无人注意的角落,却拥有对人生的苍凉感受和对国家深厚的关怀。这种天下意识是一种令人赞叹的文化现象,拥有这种感慨和情怀的父亲是一个值得赞叹的人物。
(2)①父亲是一个农民,却有着读书人情怀和气质。
②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刻感受和认识。
③刚烈慷慨,仗义重谊。
④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意识。
(3)从内容的角度看:引述两首诗,丰富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文化底蕴,使文章充满了人文性。从表现人物的角度看:第一首诗,表现父亲对人情世故、朋友交往的深切体悟,对世态炎凉的深沉的感慨,对世界的失望和伤感,突出其人生的苍凉;第二首诗,表现父亲的天下意识,家国情怀,突出其思想的深沉——二者形成对比,表现了平凡、孤危、艰难的父亲,却有着宽广、仁爱、忠义的胸怀,创造了文化的奇迹。
(4)这句话表达了父亲临终时对我的期望以及对家国的忧心。
经济负担重,希望我花钱不要大手大脚。
做人负担重,希望我要不断砥砺自己的品格和修养。
家国负担重,期待我要有家国的担当。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三.解答题(共3小题)
5.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分析课文《雷雨(节选)》中有哪些矛盾冲突,其中根本性质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解答】在第二幕里,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罢工;鲁侍萍前来寻找在周家做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周萍来到客厅;四个人各依自己的性格行动,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他们之间有着多重冲突,这些矛盾又可分为两大类——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从整个剧本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所有这些矛盾的共同作用下,戏剧冲突曲折发展,异常激烈,逐步上升到高潮。我把《雷雨》的这种矛盾冲突称之为“迸进爆发式”。这种凝聚纽结着的“迸进爆发式”的矛盾冲突带有“浓黑的悲凉”。其中周朴园、周萍与鲁大海是阶级冲突;鲁侍萍与周萍是家庭矛盾。答此题可以分类作答。
答案: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根本性质的矛盾冲突;父子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阶级矛盾冲突;鲁大海与周萍之间的矛盾冲突,兄弟矛盾冲突;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矛盾冲突,母子矛盾冲突。
【点评】如何分析戏剧冲突
一、抓住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追求各自目标过程中所发生的斗争,它不能用抽象的意念去表现。这些形态主要有三种:
1、人与人的冲突。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这是戏剧冲突的本质。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2、人物内心冲突。这种内心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
3、人物与环境的冲突。这种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
二、把握戏剧冲突的不同类型
戏剧冲突因剧作情节结构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类型。
1、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一贯到底,在一次次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发生总爆发。
2、主次型。全剧有一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
3、多样型。一些剧作由于没有贯穿到底的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生活片断组成,它在众多人物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这些冲突统一于共同的主题之下。
6.课文所节选的《雷雨》这一幕有何特色?
【解答】《雷雨》写作特色
1.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课本节选部分将两个不同的矛盾冲突放在了一起,从两个侧面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立体地塑造了周朴园、鲁侍萍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作者将众多的人物、矛盾组合在一起,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地吸引住读者和观众。
2.象征手法的运用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都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空气沉闷,如同雷雨之前,预示社会大变革即将发生。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在课文中,每个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更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4.成功的人物心理刻画。
课文在人物心理刻画方面有鲜明的特点,如对周朴园心理变化的刻画看见侍萍关窗的动作,觉得似曾相识,但是内心还比较平静;侍萍说出“小姐”是梅妈的女儿时,他感到意外,有些疑惑;得知梅小姐没有死,男孩也还活着时,更加疑惑,并有大祸临头之感,当侍萍说出绣着梅花和“萍”字的衬衣时,他终于明白,眼前站着的正是侍主,这时他又有些不知所措。
答案:
1.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2.象征手法的运用。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4.成功的人物心理刻画。
【点评】话剧语言的特性
1.语言的动作性
①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推动情节发展。
②肢体语言洞察人物内心活动。
(2)话语(心理)语言
①内心独白
②丰富的潜台词含
③停顿﹣﹣沉默
2.语言的诗意性,鲜明象征性意象一融合中国古典戏曲的意象和内在美感
3.语言的音乐性
7.解疑点。
(1)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是什么?
(2)尽管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但见面后却反目成仇,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3)鲁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解答】(1)《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2)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3)“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一句话最能体现鲁侍萍想认儿子周萍又不能认的矛盾心理。她本来要说“你是萍儿?”的,因为她知道不能相认,所以马上利用谐音转到了“凭什么……”来了。表现出了鲁侍萍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几乎要揭开母子兄弟关系,却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显示了她痛苦、复杂的心情。现在她是仆人的身份,根本没有办法相认,所以是相差悬殊的身份地位让她无法相认的。
答案:
(1)一个是实际意义上的雷雨天;再一个是象征性的,表示一场伟大的变革就要像雷雨一样到来了。
(2)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是矛盾冲突的根源。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鲁侍萍是的下层劳动人民,而周萍属于资产阶级,阶级对立的事实使鲁侍萍不能也不愿在这时候承认这个儿子。
【点评】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
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
主要特征
1.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时格外强烈的。
2.高度集中:戏剧的冲突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社会矛盾。
3.进展紧张:戏剧冲突必须是扣人心弦,波澜起伏的,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
4.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往往是曲折复杂,变化多姿的。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3小题)
8.下面是一幅记忆过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0字以内。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记忆过程图。该图从“输入的信息”开始,它经过注意后会形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习会变为长时记忆,如果不复习就会遗忘。
故答案为:输入的信息引起注意后形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会被遗忘,但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可变成长时记忆。
【点评】本题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 但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 ,因而它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 变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 。因而,人物、时间、场景,都要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使之围绕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进入高潮直至矛盾解决的过程,而异常尖锐、紧张地集中在一起。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解答】解析:
第一处:根据“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可填出;
第二处:根据“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可填出;
第三处:根据“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可填出;
答案:
①但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2分),关键词为“但”和“舞台演出”】
②变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2分),关键词为“戏剧冲突”】
③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2分),关键词为“戏剧冲突”与“根本因素(或关键、重要因素)”】
【点评】做句子衔接题,总体来说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段,把握其内容要点,然后认真分析所给的选项,找出规律,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恰当地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可按下面的方法去做:
1.注意话题的统一,陈述对象的一致;
2. 上下文的文意合理,语句合乎逻辑,尤其是要注意语句间的关系,如,是否有先后顺序,关联词的搭配,看是否有总分、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
3. 如有比喻,要看本体喻体应一致;
4.注意前后句式应相同,前后语序要一致;
5.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感彩要一致;
6.注意前后音节和谐,语句结构要完整;
7.一般来说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要在后.
10.下面的剧本选段,是男主角(生角)与女配角(丑角)的对白。作者为增强喜剧效果,给丑角设计了五处特殊的潜台词。如果按语言得体的一般要求,应分别怎样修改?
【生】敢问小姐芳龄?
【丑】我芳龄二八。
【生】小姐,小生送来一首拙作,可曾赐和吗?
【丑】你那首拙作,我已赐和过了
【生惊介】这等小姐的佳篇,请赏脸念一念。
【丑】我的佳篇一时忘了,无法赏脸念一念了。
【生又惊介】自己作的诗,只隔得半日,怎么就忘了?还求记一记。
【丑】一心想着你,把诗都忘了。待我想来……
① 第二个“芳龄” 改为  年龄” ;
② 第二个“拙作” 改为  “大作” ;
③ 第二个“赐和” 改为  “应和” ;
④ 第二个“佳篇” 改为  “拙作” ;
⑤ 第二个“赏脸” 改为  “献丑”,或删去 。
【解答】“芳龄”是对女子年龄的敬称,自己介绍自己的年龄不应用“芳龄”,应改为“年龄”等。“拙作”是谦词,谦称自己的作品。评价别人的作品应该使用敬词,应改为“大作”等。“赐”是赏赐的意思,是敬词,对别人对自己的赏赐,自己不能使用。所以“赐和”应改为“应和”。“佳篇”是对别人的作品的敬称。结合本句语境,应改为谦词“拙作”。“赏脸”,是敬词,是对别人的给予自己面子的敬称。结合语境,应改为“献丑”或者删去。
答案:
①第二个“芳龄”“年龄”
②第二个“拙作”“大作”
③第二个“赐和”“应和”
④第二个“佳篇”“拙作”
⑤第二个“赏脸”“献丑”,或删去
【点评】得体的四个方面:
①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②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③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和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④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