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哈姆莱特(节选)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是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B.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C.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认识地球 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目的是唤醒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D.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二.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下面节选的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中的一段,写王子装疯之后,国王让他的恋人奥菲利娅刺探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 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 殿下!
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奥菲利娅 那么我真是受了骗了。
哈姆莱特 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
奥菲利娅 在家里,殿下。
哈姆莱特 把他关起来,让他只好在家里发发傻劲。再会!
奥菲利娅 哎哟,天哪!救救他!
哈姆莱特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出家去吧,去;再会!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出家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
奥菲利娅 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
哈姆莱特 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天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天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算了吧,我再也不敢领教了;它已经使我发了狂。我说,我们以后再不要结什么婚了;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不准再结婚,出家去吧,去。(下)
奥菲利娅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纪念品”是奥菲利娅为了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发疯故意选择的话题,表现了奥菲利娅不希望哈姆莱特发疯的期望之情。
B.“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一句表达了哈姆莱特对叔叔的痛恨、仇视,对母亲的怨怒,对奥菲利娅的失望。
C.“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的言外之意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试探自己感到失望,他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
D.“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在疯狂中凋谢”这一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
(2)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你贞洁吗”“你美丽吗”等语言表达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情感?
(3)“哎哟,天哪!救救他”“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了奥菲利娅怎样的性格?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选一】(注: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的国王)
哈姆莱特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地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服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下)
【节选二】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奥斯里克及侍从等持钝剑等上。
……
哈姆莱特 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把钝剑给我们。来。
雷欧提斯 来,给我一柄。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手来了。
哈姆莱特 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人 反了!反了!
国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哈姆莱特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拉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莱特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1)下列对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表明哈姆莱特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暂时放弃了复仇。
B.“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这句表明雷欧提斯为完成复仇使命感到欣慰,自己死而无憾。
C.哈姆莱特没想到雷欧提斯竟然用利剑伤人,更没想到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不仅自己将很快死去,雷欧提斯也为此送了性命。
D.“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哈姆莱特本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人们,但死神在召唤,他已经没有气力讲述复仇的始末根由了。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姆莱特虽然表面上对雷欧提斯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
B.王后临死前断断续续的语言,说明她深爱自己的儿子,于是她用尽全力揭穿了国王在酒中下毒的阴谋,
C.自己深爱的母亲在眼前死去,这彻底激发了哈姆莱特的复仇之心,于是他将涂有毒药的剑刺向了国王。
D.《哈姆莱特》选段在情节上有一处巧合设计,就是用王后误饮毒酒的事件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4)哈姆莱特为什么非要等到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之后才断然复仇?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鸡毛
汪曾祺
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熟,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便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哪,我寡妇无业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曾祺晚年写《鸡毛》,所写是他早年就读西南联大的见闻,小说有对青年及其成长的历史性反思又有其深刻的现实性。
B.《鸡毛》通过再现两个人生轨迹并不相同的人物偶有的生活交集,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并以此探触了真实的人性。
C.文嫂尊学生为先生,先生们不知悉文嫂的身世,金昌焕还偷吃她的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西南联大有冷酷而另类的学生。
D.小说篇幅虽短小,却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金昌焕的生活,以及他们经历苦难、消解苦难的方式有独到的洞察与理解。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毛》以笔记散文的格调讲述故事,作者信手拈来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了人物最真实的性情及心理,一如行云流水,全无滞碍。
B.《鸡毛》里文嫂是串连全篇的人物,小说先刻画出文嫂勤苦持家且洁身自好的性格特点,再在强烈对比色彩中,引出金昌焕这号人物。
C.《鸡毛》用透亮笔调写文嫂的善;用暗讽手法写金昌焕的恶,厌憎他的抠门、损人利己,但肯定他的从不花钱买纸,并无揶揄的成分。
D.《鸡毛》看似并无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名为《鸡毛》仅在结尾处写三堆不同色的鸡毛,刚提及便收场,却是刻画人物最重要的一笔。
(3)小说以“鸡毛”为标题有何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汪曾祺谈到他的创作,说:“文学应该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悲剧如《鸡毛》同样能“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请据此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就要那棵树
伍中正
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米唐就不唱了。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米唐就不写了。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①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
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
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②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浇水的是老魏。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
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
米唐回到家。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
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
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
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
米唐“啊”了一声。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
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
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男友说,行。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
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
③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
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
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
④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
男友说,行。
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
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
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
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
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
(选自《就要那棵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
C.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
E.小说在写樟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农村的变迁历程的同时,着意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从而深化了小说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主题。
(2)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两处做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6.如图是京剧《哈姆莱特》的海报之一,需要配上一个对偶句作广告语,已写出上句,请你为之拟写下句。
上句:中国的翩跹舞步,舞出丹麦的王室气象。
7.下面是“我为语文狂”总决赛的程序框架图,请把这个程序写成一段话,要求信息全面,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洁,表达连贯,不超过70字。
答:
四.解答题(共2小题)
8.认真阅读《哈姆莱特(节选)》,回答问题。
《哈姆莱特》的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对他的心上人奥菲利娅说了四遍“出家去吧”,请分析原因。
9.莎士比亚借奥菲利娅之口是如何评价哈姆莱特的?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① ,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② ,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③ ,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6 哈姆莱特(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是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B.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C.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认识地球 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目的是唤醒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D.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解答】A.表意不明,“这样”指代不明,到底指前面“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还是“按文理分别划线”,将“这样”改为“这两种做法”;
B.结构混乱,前面主语是“问题”,后面“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的主语却是“房地产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的主语又换回了“问题”,可改为“房地产领域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该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C.搭配不当,“唤醒”与“行为”不搭配,删去“和行为”;
D.正确;
故选:D。
【点评】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中最常见的句式是“是否(能否、有无)……是……”,即前面用肯定+否定的选择形式,后面只用肯定的或否定的形式。修改的原则是使前后一致。
专家认为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3)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关联词搭配不当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二.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下面节选的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中的一段,写王子装疯之后,国王让他的恋人奥菲利娅刺探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 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 殿下!
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奥菲利娅 那么我真是受了骗了。
哈姆莱特 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
奥菲利娅 在家里,殿下。
哈姆莱特 把他关起来,让他只好在家里发发傻劲。再会!
奥菲利娅 哎哟,天哪!救救他!
哈姆莱特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出家去吧,去;再会!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出家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
奥菲利娅 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
哈姆莱特 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天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天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算了吧,我再也不敢领教了;它已经使我发了狂。我说,我们以后再不要结什么婚了;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不准再结婚,出家去吧,去。(下)
奥菲利娅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纪念品”是奥菲利娅为了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发疯故意选择的话题,表现了奥菲利娅不希望哈姆莱特发疯的期望之情。
B.“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一句表达了哈姆莱特对叔叔的痛恨、仇视,对母亲的怨怒,对奥菲利娅的失望。
C.“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的言外之意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试探自己感到失望,他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
D.“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在疯狂中凋谢”这一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
(2)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你贞洁吗”“你美丽吗”等语言表达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情感?
(3)“哎哟,天哪!救救他”“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了奥菲利娅怎样的性格?
【解答】(1)A.“表现了奥菲利娅不希望哈姆莱特发疯的期望之情”错误,主要是为了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发疯。
C.“他已经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错误,从后文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赞美可以看出,此时奥菲利娅还是爱着哈姆莱特的。
D.“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错误,表现的是奥菲利娅的痛心。
故选B。
(2)“你贞洁吗”“你美丽吗”这两句话使用的反问句,带有哈姆莱特的质疑,是哈姆莱特对听从国王要求来试探自己的奥菲利娅说的,是质问反驳否定的语气,表达的情感一方面是对美丽纯洁姑娘的深爱,更应是对其不明真相被人利用试探自己的愤怒。
(3)“哎哟,天哪!救救他!”“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这几句话直抒胸臆,属于感叹句、抒情句,使用短句,语气强烈,表现了的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可以从奥菲莉娅对哈姆莱特此时发疯表现的不理解入手分析,概括出奥菲莉娅对哈姆莱特的关心以及看到哈姆莱特此时反常表现的无助、忧虑、悲伤等复杂的情绪,由此判断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善良、忠诚、正直、纯洁。
答案:
(1)B
(2)这是内心清醒的哈姆莱特对被人利用的奥菲利娅的质问。一方面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的喜爱,另一方面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不知内情而上当的现实的愤怒。
(3)这几句话表现了不明真相的奥菲利娅的无助、担忧、悲痛,表现了她纯洁和善良的性格。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选一】(注: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的国王)
哈姆莱特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地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服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下)
【节选二】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奥斯里克及侍从等持钝剑等上。
……
哈姆莱特 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把钝剑给我们。来。
雷欧提斯 来,给我一柄。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手来了。
哈姆莱特 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人 反了!反了!
国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雷欧提斯 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哈姆莱特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拉旭 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莱特 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啊,上帝!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1)下列对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表明哈姆莱特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暂时放弃了复仇。
B.“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这句表明雷欧提斯为完成复仇使命感到欣慰,自己死而无憾。
C.哈姆莱特没想到雷欧提斯竟然用利剑伤人,更没想到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不仅自己将很快死去,雷欧提斯也为此送了性命。
D.“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哈姆莱特本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人们,但死神在召唤,他已经没有气力讲述复仇的始末根由了。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哈姆莱特虽然表面上对雷欧提斯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
B.王后临死前断断续续的语言,说明她深爱自己的儿子,于是她用尽全力揭穿了国王在酒中下毒的阴谋,
C.自己深爱的母亲在眼前死去,这彻底激发了哈姆莱特的复仇之心,于是他将涂有毒药的剑刺向了国王。
D.《哈姆莱特》选段在情节上有一处巧合设计,就是用王后误饮毒酒的事件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4)哈姆莱特为什么非要等到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之后才断然复仇?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解答】(1)B.“这句表明雷欧提斯为完成复仇使命感到欣慰,自己死而无憾”错,雷欧提斯此时是很矛盾的,他既想为父亲和妹妹报仇,又不想杀哈姆雷特。
故选B。
(2)A.“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错,从剧情上看,雷欧提斯按照事先与克劳狄斯设计的阴谋,私自换剑,裁判奥斯里克竟然大开绿灯,哈姆莱特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哈姆莱特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着一次友谊的比赛”,可见哈姆莱特毫无防备之心,对雷欧提斯也是很信任的。
故选A。
(3)“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在得知真相后,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杀死了国王。
“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我也跟着你来了,我死了,霍拉旭,不幸的王后,别了!”哈姆莱特最终原谅了雷欧提斯,可以体现出哈姆莱特心地善良,能够原谅别人。
“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可见哈姆莱特非常注重自己的声誉,在自己死前也不忘嘱托让人传述自己的故事,让后人知道故事的真相。
(4)《哈姆雷特》写于文艺复兴时期,剧中的王子哈姆雷特虽然出身王室,却就读于当时新文化的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因此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人类持有美好的理想,具有高度的理性。
他不能在克劳狄斯祈祷上帝时杀死他,而是要在他发生邪恶的行为时杀了他进行复仇。各种悲剧接连发生,由雷欧提斯之口揭露了克劳狄斯的罪恶,于是哈姆雷特复了仇。
在悲剧接连发生之后,哈姆雷特委托自己的朋友霍拉旭向世人阐明这一切的真相,不要让自己的名誉受损。
答案:
(1)B
(2)A
(3)①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选择杀死国王的时间与场合,最终在国王的阴谋被揭穿后,杀死国王。②心地善良、宽容,理解雷欧提斯的复仇,要求霍拉旭生存下去。③重视个人声誉,期待自己的复仇得到后人的理解等。
(4)①哈姆莱特贵为王子,具有高贵善良的品格(胸怀人文主义理想,具有高度的理性)。②他不想不择手段地杀死国王夺取王位,而是想在国王犯罪的时候以正义之名复仇。③悲剧接连发生,国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此刻复仇正当其时。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鸡毛
汪曾祺
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熟,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便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哪,我寡妇无业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汪曾祺晚年写《鸡毛》,所写是他早年就读西南联大的见闻,小说有对青年及其成长的历史性反思又有其深刻的现实性。
B.《鸡毛》通过再现两个人生轨迹并不相同的人物偶有的生活交集,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并以此探触了真实的人性。
C.文嫂尊学生为先生,先生们不知悉文嫂的身世,金昌焕还偷吃她的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西南联大有冷酷而另类的学生。
D.小说篇幅虽短小,却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金昌焕的生活,以及他们经历苦难、消解苦难的方式有独到的洞察与理解。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鸡毛》以笔记散文的格调讲述故事,作者信手拈来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了人物最真实的性情及心理,一如行云流水,全无滞碍。
B.《鸡毛》里文嫂是串连全篇的人物,小说先刻画出文嫂勤苦持家且洁身自好的性格特点,再在强烈对比色彩中,引出金昌焕这号人物。
C.《鸡毛》用透亮笔调写文嫂的善;用暗讽手法写金昌焕的恶,厌憎他的抠门、损人利己,但肯定他的从不花钱买纸,并无揶揄的成分。
D.《鸡毛》看似并无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名为《鸡毛》仅在结尾处写三堆不同色的鸡毛,刚提及便收场,却是刻画人物最重要的一笔。
(3)小说以“鸡毛”为标题有何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汪曾祺谈到他的创作,说:“文学应该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悲剧如《鸡毛》同样能“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请据此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答】(1)D.小说中金昌焕是作者批评的对象,他是一位教书先生,不属于“挣扎于社会底层”的人物。
(2)C.小说花不少笔墨写金昌焕每晚为剪纸而“伤神”,就需要吃肉“补一补”,故事环环相扣,极具讽刺意味。可知“肯定他的从不花钱买纸,并无揶揄的成分”的说法错误。
(3)题干要求回答小说以“鸡毛”为题的作用,注意从情节、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例如,结合“文嫂丢了三只鸡”“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分析,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
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由此可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结合“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分析可知,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本文中写了文嫂是寡妇,在西南联大给学生洗衣服,有一个女儿,后来女儿嫁给了司机,女婿出车祸去世了,文嫂有点傻了,发现金昌焕偷她的鸡等,这些事情就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就像是零零碎碎的鸡毛一般,通过这样一些小事 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说以“鸡毛”为题,从小说情节的安排来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其实就是分析文章透露出的乐观积极地一面。
文嫂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寡妇。除了给学生洗洗涮涮一些衣服,被子。还养着20来只老母鸡。文嫂从来不伸手要别人(学生)的东西。平日天晴的时候,他的家门永远是敞开的,他的所作所为都在日光之下,所有人都能看得见。联大的学生虽然越来越穷,但是用生活的热情来调侃自己落魄的生活。有事要去参加party,没有干净的衣服。就把衬衫反过来穿,再打一条领带。然后去跳《蓝色多瑙河》,物质的匮乏,用内心精神丰盈来填充,给生活加色。
联大的这一群人,从目不识丁的文嫂,到联大当局的官员,再到那些穷学生,无不透出了一种自由,精神不受约束的“士”的生活,跟那些鸡都有了教养。这样的自由的学术之风,这样宽松的,寻求精神境界的生活之地,是无限的憧憬与羡慕。
答案:
(1)D
(2)C
(3)①设置悬念,金昌焕偷文嫂的鸡吃是小说中心事件,发现“鸡毛”使悬念得以解开。②彰显主旨,“鸡毛”寓指人生中的琐碎,以小见大,反映的却是生命苦难和人性邪恶的大主题。③表现人性,“鸡毛”的漫画意味,吻合金昌焕阴暗、卑琐、自私且遭人鄙弃的性格特点。
(4)①主旨有乐观的精神。故事围绕不是西南联大在册之人的文嫂展开,生活艰难,却仍存希望和美好,即便女婿遭遇车祸,还得活下去,不曾绝望。②人物有温暖的情感。小说展示世道人心的温暖,联大主事不逼文嫂搬走,还给她盖房,质料比原来的好。金昌焕算是另类。③情节有积极的推进。小说安排有先生毕业临走,让文嫂挑拣破旧衣物,这才引出床底鸡毛揭出丢鸡真相,情节的发展不是一味消极。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就要那棵树
伍中正
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米唐就不唱了。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米唐就不写了。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①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
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
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②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浇水的是老魏。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
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
米唐回到家。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
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
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
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
米唐“啊”了一声。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
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
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男友说,行。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
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
③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
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
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
④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
男友说,行。
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
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
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
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
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
(选自《就要那棵树》,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CE
A.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
C.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
E.小说在写樟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农村的变迁历程的同时,着意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从而深化了小说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主题。
(2)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两处做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解答】试题分析:
(1)C小说两次写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第一次是卖树之前,表现的是米唐的喜悦,而第二次是卖树之后,表现的应该是米唐对树的想念,含有淡淡的忧伤在里面;E小说只是简略带过时代背景,并没有着意表现时代的变迁,“深化小说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主题有误,小说主要表现的是主人公对某种情感的依恋(有可能是对自己的陪伴对象大树的依恋,或者是以大树为代表的家乡的依恋),但不涉及落叶归根的情结.
(2)第一次哭是在大树倒下之后,米唐知道卖树是为了给自己交学费,她内心舍不得大树却有没有别的办法,此时的哭表现出米唐的伤心与无奈.第二次哭是米唐听了母亲说“你还在城里能看家你,娘就真的看不见了”之后,此时的米唐既为思念大树而难过,又为母亲看不到大树而伤心.第三次哭是在男友盯着大树看之后“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所以此时的哭是一种感动和幸福.第四次哭是在男友说了“恋爱的地方多着呢,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之后,男友不明白这棵樟树对米唐的意义,以为米唐只是喜欢在树下谈恋爱,米唐为男友的误解而委屈.米唐哭着说想让大树回家,所以此时的哭也表现出米唐对大树回家的渴望.
(3)本题解答时可以从“那棵树”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回答.从表层含义来看,“那棵树”就是指米唐家门前的那棵具体的樟树.从深层含义来看,米唐对那棵樟树的情感远远超过对一棵自然界的大树的情感,树是米唐家门口的树,米唐把树看成是自己的家人一样,最终让树“回家”,还有可能将树“要走”,所以“那棵树”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考生可以把这种情感理解成“乡土情结”,也可以不落实到具体的某种情感上,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CE.
(2)①处表现了米唐的伤心与无可奈何;②处既表现了米唐对樟树的想念,也表现了米唐为母亲看不到那棵樟树的难过;③处表现了米唐有男友陪伴的幸福;
④处表现出了米唐的(对男友的不理解)委屈与渴望(大树回家).(每处(2分),任意两处4分)
(3)示例1:①童年时的一个陪伴对象.具体就是指那棵实实在在的樟树.(1分)
②我认为是某种情感的依恋.(2分)
③米唐门前的“那棵树”,它陪伴了米唐,见证了米唐的成长,让米唐流泪,也让米唐欢喜,一直牵动着米唐的情感(1分),对于米唐来说,这棵树已经成为她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寄托着米唐的某种情感.(1分)
示例2:①童年时的一个陪伴对象.具体就是指那棵实实在在的樟树.(1分)
②我认为是一种乡土情结.(2分)
③米唐门前的“那棵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回归到农村,表现的是一种归属感(1分);“那棵树”象征着米唐一直在坚守的乡土情结.(1分)
(意蕴每点(1分),每条分析2分) (5分)
【点评】做文学类文本选择题的技巧:
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6.如图是京剧《哈姆莱特》的海报之一,需要配上一个对偶句作广告语,已写出上句,请你为之拟写下句。
上句:中国的翩跹舞步,舞出丹麦的王室气象。
【解答】答案示例:
东方的咿呀唱腔,唱出西方的权力斗争。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7.下面是“我为语文狂”总决赛的程序框架图,请把这个程序写成一段话,要求信息全面,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洁,表达连贯,不超过70字。
答: “我为语文狂”总决赛,采取每轮淘汰、评委点评和观众互动猜灯谜机制,经过三轮赛程比拼,八支队伍中的余下三支,终决冠军。
【解答】首先要明确叙述对象是“我为语文狂”总决赛。按照介绍的逻辑顺序应先介绍比赛机制,再叙述比赛赛程。这里比赛机制据图分为三个部分,这其中需要加入少量文字以将几个部分联系起来,比如采取每轮淘汰、评委打分点评和观众互动竞猜有奖的机制。再叙述赛程,需要经过三轮比拼,最终决出终决冠军。
答案:
“我为语文狂”总决赛,采取每轮淘汰、评委点评和观众互动猜灯谜机制,经过三轮赛程比拼,八支队伍中的余下三支,终决冠军。
【点评】高考图(表)文转换题特点如下:
1.考查的综合性明显
图文、表文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考题选材生活化突出
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亲情、节约水资源、网络语言等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势较为明显。
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准确、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型又包括多种考查形式。
表文转换: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结构图表文字转换。
图文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图片文字转换、漫画文字转换。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的生产增长图、工艺生产流程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两种: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针对图表数据作结论或提建议。
四.解答题(共2小题)
8.认真阅读《哈姆莱特(节选)》,回答问题。
《哈姆莱特》的第三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对他的心上人奥菲利娅说了四遍“出家去吧”,请分析原因。
【解答】①奥菲莉娅不仅天生丽质,而且感情纯真,心地善良奥菲莉娅被安排为复仇王子哈姆雷特的恋人,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当恋人哈姆雷特“发疯”时,她为之惋惜。因为在她眼中,哈姆雷特有着“一颗多么高贵的心”。②作为谄媚大臣的女儿,莎士比亚把奥菲莉娅定位为波洛涅斯的所有物,更让她成为父亲加官进爵的重要工具。天真善良的奥菲莉娅就这样在封建宗法家庭的教养和管束之下,成为工具。正是因为她是天真善良的,所以哈姆莱特装疯,想逼走她,想让她不要趟社会这湾浑水。
答案:
一方面是他在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上很难保全自我。
【点评】某一词语在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通常常常出现都是为了强调,具体强调什么看场景。
①如果是名词,(名词较多)那么这个主要是线索,贯穿全文,具有指代意义,象征着什么什么的。
②如果是动词,那么如果多次用在某个人的动作上,那么就是强调他的情感流露。
③如果是形容词,(通常不会是形容词),那么主要是强调某物或某景,深入一点可能有环境的渲染等。
9.莎士比亚借奥菲利娅之口是如何评价哈姆莱特的?
【解答】书中相关内容是:“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莎士比亚借奥菲利娅之口评价哈姆莱特,由“高贵的心”“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一连串短语可以看出对哈姆莱特崇高的评价,看见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答案:
莎士比亚用了七个短语从七个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使他近乎完人。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点评】概括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说道理、所言事物、所抒情怀综合地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它要求在准确理解文章句、段、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① 一是文化的教养 ,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② 二是社会的担当 ,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③ 三是自由的灵魂 ,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解答】本语段讨论的话题是“贵族精神”,语段首先介绍的是文化教养,其次是社会担当,第三是自由的灵魂;
结合“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可以推断,答案应该这样组织:一是…,二是…,三是…等.句①可根据其后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进行概括;句②由“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提炼概括即可;句③可由“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概括分析出来,跟拘U以上分析可知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为:
参考答案:
①一是文化的教养;
②二是社会的担当;
③三是自由的灵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是对语言环境的把握和对关键词语的分析,通过阅读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的词语前后呼应的内容,进而确定补写的内容使上下文相衔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