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5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节选)
一.填空题(共3小题)
1.解释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必固其根本
古: ;今: 。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 ;今: 。
(3)则纵情以傲物
古: ;今: 。
(4)故略上报
古: ;今: 。
(5)于反覆不宜卤莽
古: ;今: 。
(6)度义而后动
古: ;今: 。
2.挖空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奏章)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 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 而自牧 ,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 百川,乐 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 度(句式: ),忧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 则思虚 心以纳下 ,想谗邪 则思正 身以黜 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 喜以谬 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 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 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 效 其忠。文武争驰 ,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 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何必劳 神苦 思,代下司职,役 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 之大道 哉!
3.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今义:尽情。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走路。
⑤役聪明之耳目
古义: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
B.莫不殷忧而道著 殷:富足
C.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养,这里指提高修养
D.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李牧连却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赂秦而力亏
C.虽董之以严刑 以地事秦
D.其可忽乎 其声呜呜然
(3)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B.帝王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当他产生骄傲自满时,就应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样宽广低下,有能容纳百川的胸怀。
C.帝王担心自己偏信谗言邪说,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恶,将要施恩奖赏人时,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爱而赏错。
D.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4)《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最后一句指出,君主不必“亏无为之大道”。但其实要达到“无为”,还需“有所为”。那么,根据作者的意思,如果想达到“无为”,君主应该怎么“有所为”?请用文章里总结性的原句回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太宗任人唯贤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 任贤》)
[注] 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征雅有经国之才 雅:平素,向来
B.性又抗直 抗直:急躁,暴躁
C.非卿忠诚奉国 奉国:献身为国
D.多所弘益 弘益:补益,增益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
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译文:
②寻以疾乞辞所职。
译文:
③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
④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译文: 。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藏粮于民”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储粮方式。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保持高位,牢牢地把“粮袋子”抓在了自己手里。老百姓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库充盈的今天,① ,不少农户家庭甚至”零存粮”。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不禁让人② 。居安当思危,当务之急,国家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③ ,这样才能在粮食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唐太宗批阅《谏太宗十思疏》后,“披览忘倦,每达宵分”,可见魏征的劝谏很有成效。这篇奏疏能说服唐太宗,论证手法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请选择一种论证手法加以分析。
五.作文(共1小题)
9.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请以“源泉”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0.下面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5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节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3小题)
1.解释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必固其根本
古: 树木的根部 ;今: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 路人 ;今: 走路 。
(3)则纵情以傲物
古: 放纵自己的情感 ;今: 尽情 。
(4)故略上报
古: 给……回信 ;今: 向上级报告 。
(5)于反覆不宜卤莽
古: 书信往返; ;今: 朝相反方向覆盖住 。
(6)度义而后动
古: 适宜 ;今: 正义、义气 。
【解答】(1)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3)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自己的情感;今:尽情。
(4)故略上报 古:给……回信;今:向上级报告。
(5)于反覆不宜卤莽 古:书信往返;今:朝相反方向覆盖住。
(6)度义而后动 古:适宜;今:正义、义气。
【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2.挖空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奏章)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的事情 则思知止以安 使……安定 人,念高危 危险 则思谦冲 谦虚 而自牧 养 ,惧满溢 容器中的水溢出来,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则思江海下 居于……之下 百川,乐 以……为乐 盘游 游乐,这里指田猎 则思三驱以为 把……作为 度(句式: 省略句 ),忧 担心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虑壅蔽 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 则思虚 使……谦虚 心以纳下 采纳臣下的意见 ,想谗邪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则思正 使……端正 身以黜 排斥,罢免 恶 奸邪小人 ,恩所加则思无因 因为 喜以谬 不恰当地、错误地 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 过多地使用 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 竭尽 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恩惠 ,信者 诚信的人 效 献出 其忠。文武争驰 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 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之寿,鸣琴垂拱 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不言而化 (百姓)得到教化 。何必劳 使……烦劳 神苦 使……辛苦 思,代下司职,役 役使 聪明之耳目,亏 减损 无为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之大道 最高的治世原则 哉!
【解答】故答案为:
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的事情 使……安定 危险 谦虚 养 容器中的水溢出来,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居于……之下 以……为乐 游乐,这里指田猎 把……作为 省略句
担心 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使……谦虚 采纳臣下的意见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使……端正 排斥,罢免 奸邪小人 因为 不恰当地、错误地 过多地使用
竭尽 恩惠 诚信的人 献出 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百姓)得到教化
使……烦劳 使……辛苦 役使 减损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最高的治世原则
【点评】根据课文的注释和有关的译文,结合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分析判断这些词语的意思,从而作出解释。
3.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古义: 树木的根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凡百元首
古义: 君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放纵自己
今义:尽情。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形同陌路
今义:走路。
⑤役聪明之耳目
古义: 听觉、视觉灵敏,特指君王的视听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解答】①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句意: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②凡百元首:古义,君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句意:所有君主帝王。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自己。今义,尽情。句意: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形同陌路。今义,走路。句意: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⑤役聪明之耳目:古义,听觉、视觉灵敏,特指君王的视听。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句意:劳损聪明的耳目。
故答案为:
①树木的根。②君王。③放纵自己。④形同陌路。⑤听觉、视觉灵敏,特指君王的视听。
【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解答】(1)根据前后文语意,贾谊十八岁时,凭借着能赋诗作文而在郡中有名,因此,“于郡中”做“闻”的状语,不能分开,故排除D.根据后文“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这一句,可知是“吴廷尉为河南守”,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不能断开,故排除A.“召置”是动词,其支配的宾语是“门下”,二者不可分开,故排除B.故答案选C.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2)A.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因而,选项中“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
(3)C.错误,“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后岁余,贾生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4)①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译文:于是诋毁贾谊说:“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②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减。译文: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答案:
(1)C
(2)A
(3)C
(4)①于是指责贾谊的过失说:“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②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贾谊死时只有三十三岁。
【点评】做文言文阅读时,要掌握利用文言实词储备做铺垫,以技巧推断词义的方法做好文言实词推断题;利用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运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虚词解题;细心研读文本内容,理解文意,大胆判断取舍,调通疏浚,做好文言阅读概括分析、文言翻译题。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B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
B.莫不殷忧而道著 殷:富足
C.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养,这里指提高修养
D.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臣闻求木之长者 李牧连却之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赂秦而力亏
C.虽董之以严刑 以地事秦
D.其可忽乎 其声呜呜然
(3)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B.帝王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当他产生骄傲自满时,就应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样宽广低下,有能容纳百川的胸怀。
C.帝王担心自己偏信谗言邪说,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恶,将要施恩奖赏人时,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爱而赏错。
D.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4)《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最后一句指出,君主不必“亏无为之大道”。但其实要达到“无为”,还需“有所为”。那么,根据作者的意思,如果想达到“无为”,君主应该怎么“有所为”?请用文章里总结性的原句回答。
【解答】(1)A.正确,译文:这好像是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B.错误,“殷”,修饰“忧”,应该译为深切的。译文: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C.正确,译文: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D.正确,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故答案选B。
(2)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译文:我听说寻求树木生长的。/李牧连连使他们后退。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因果。译文: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贿赂秦国因而使自己力量受到亏损。C.介词,用。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用土地来侍奉秦国。D、副词,怎么/代词,它的。译文: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它的声音“呜呜”的样子。故答案选C。
(3)D.错误,原文中说“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意思是: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因而,选项中“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的说法错误。故选D。
(4)结合文本内容: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意思是:君主应该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因此,“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应该是“有所为”,“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应该是想要达到的“无为”。
答案:
(1)B
(2)C
(3)D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参考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好像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用威风怒气来吓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点评】做文言文阅读时,要掌握利用文言实词储备做铺垫,以技巧推断词义的方法做好文言实词推断题;利用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运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虚词解题;细心研读文本内容,理解文意,大胆判断取舍,调通疏浚,做好文言阅读概括分析、文言翻译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太宗任人唯贤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 任贤》)
[注] 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征雅有经国之才 雅:平素,向来
B.性又抗直 抗直:急躁,暴躁
C.非卿忠诚奉国 奉国:献身为国
D.多所弘益 弘益:补益,增益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
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译文: 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
②寻以疾乞辞所职。
译文: 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③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 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④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译文: 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
【解答】解析:
(1)B项“抗直”解释为“急躁,暴躁”有误,应解释为“刚强正直”,句子翻译为:性情又很刚强正直.
(2)C项“擢指降官”表述有误,“擢”指的是升官.
(3)A项“但魏征动之以情”表述有误,根据原文“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可知,是因为太宗听了他的话很受震动才提拔的魏征,无“动之以情”之意;
B项引用的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王珪、魏征,从前侍奉太子,我见了他们就好像见了仇人,没想到现在却同在宴会上”,所以不是可以理解,长孙无忌说这话的意思是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难以理解;
C项“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表述有误,原文找不到依据,他没有感到惭愧;
D项正确.
(4)①“受”,采纳;“何”,表反问,怎么;“龙鳞”,龙颜,句子翻译为: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
②“寻”,不久;“以”,因为;“乞辞”,请求辞去,句子翻译为: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③“良”,作名词,好的工匠;“冶锻”,反复锤炼;“为…所”,表被动,被;“宝”,珍视,句子翻译为: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④“岂”表反问,怎么;“得”,能够;“尔”,第二人称,你,句子翻译为: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答案:
(1)B
(2)C
(3)D
(4)①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
②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③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④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参考译文:
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众人都为他担心恐惧.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祸.”太宗听了很受震动,对他厚加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都很高兴.魏征也很高兴遇到知己之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二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他深谋远虑,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太宗曾对他说:“你的罪过比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更重,我任用你却超过齐桓公任用管仲.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这样的?”贞观六年,太宗驾幸九成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侍奉太子,我见了他们就好像见了仇人,没想到现在却同在宴会上.”太宗说:“魏征从前确实是我的仇人,但他尽心为国,应当嘉奖.魏征常常犯颜直谏,不容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魏征拜了两拜说:“陛下引导我让我说话,我才敢直谏.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要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金子在矿石中,有什么珍贵呢?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我正自比为金,把你当作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魏征于是不辞职了.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藏粮于民”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储粮方式。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保持高位,牢牢地把“粮袋子”抓在了自己手里。老百姓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库充盈的今天,① 农民存粮却不断减少 ,不少农户家庭甚至”零存粮”。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不禁让人② 为国家粮食安全担忧 。居安当思危,当务之急,国家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③ 保障农民存粮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在粮食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
【解答】段意:分析“藏粮于民”的意义和应对措施。
①根据后句“不少农户家庭甚至‘零存粮’”,应是农民存粮却不断减少;
②承接“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联系后句“居安当思危”,应是为国家粮食安全担忧;
③承接“当务之急,国家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后句“这样才能”承接本句,应指出要保障农民存粮的积极性。
故答案为:①农民存粮却不断减少
②为国家粮食安全担忧
③保障农民存粮的积极性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四.解答题(共1小题)
8.唐太宗批阅《谏太宗十思疏》后,“披览忘倦,每达宵分”,可见魏征的劝谏很有成效。这篇奏疏能说服唐太宗,论证手法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请选择一种论证手法加以分析。
【解答】第一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此段顺理成章而又言简意赅。“十思”角度各有不同,提醒太宗从各个侧面进行观照,期能开拓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但这里的“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的求治,不是消极的以不治为治。段中以十个排比句,提出“十思”,然后再用四个排比句,从“智者”“勇者”“仁者”“信者”的表现,来阐述“十思”的效果,字句工整,气势磅礴,感染力极强。
文章不是一下笔便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论天下安治的基础在于“积德义”,而“积德义”是抽象的道理,不易为接受者理解和信服。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便在首段开端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喻巧而理至”(《文心雕龙 论说》)。刘勰在《文心雕龙 比兴》中还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文章中比喻运用的“切”,实际上就是喻体与本意要相切合,要抓住重点,选最集中、最深刻、最精彩的喻体来表现本意。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始”与“终”,“繁”和“寡”,“取”与“守”,“易”和“难”,皆是一正一反,正反互见。有时候并不一定从字面上就能一眼看出,但在内容的实质上仍不失为正反对举也是有的。“盖在殷忧,必竭诚以持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其中的“殷忧”与“得志”,正好相反,“竭诚以待下”同“纵情以傲物”,恰是对立。这种写法的优点就在于: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从而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这些正反对举,构成一系列对比关系,使是非、得失相得益彰,因而本文的说理显得非常透彻、鲜明。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由此概括即可。
答案:
示例1:比喻论证使文章平易而自然。文章第1段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其德义”这个根本做起。作者用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泉源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引出国之大政,自然贴切。接着,作者进一步将“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如此,不居安思危的危害不言自明。
示例2:正反对比论证使说理透彻。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2段“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与“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的对比;第3段贯穿着“十思”的本能欲望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点评】“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五.作文(共1小题)
9.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请以“源泉”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答】
源泉
老家,是那最原始的,却源源不断迸发我生命活力的源泉,永远的源泉。
老家是一个隐在胶东丘陵中的小小村庄。这里的晴天总是梦幻般的蓝底白云缀。家乡无大河,却有许多孕育小鱼的溪流滋润一方。你听不到狼嚎,看不到蛇跑,顶多夜里闻几声“咕咕喵”,冬天雪地上瞄几沓山兔的爪印。你不必仰头瞻望任何一棵树,树大自直,家乡的树从不盛气凌人。漫山的苹果树合上些许的桃树、樱桃树、梨树、李子树、栗子树定在春夏秋中让你滋滋得美、呵呵地乐。清晨,独步溪边,你不必说这是诗意,老家从来都是朴实的,朴实得让你平常地看待这一切。
黑瓦带院的房子坐落在平坦的山脚,一家依偎着一家;但也有些依山而建,一家照映着一家。过年了,你见过万家灯火吗?它真是一种安详的壮美!大红灯笼,笔走龙蛇,在莽莽山间尽情点缀;拜年的人,热情洋溢,在红红灯笼中“好”声不断。如果你过惯了都市的繁华,那么这样的景象定能让你暂时地畅然释怀。
我们这里的人,大多是氏族聚居。单我们刘氏一家便占了一个山坡。除夕之夜,自然成了我们刘家的大相聚。小时候经常和自家兄弟姊妹们三五一群去长辈家拜年问好,但我们毫不拘束。记得有一次大伯“挑拨”我们,看谁学习好,比谁力气大。我们可精着呢,二话不说,抄起手枪,“嘭、嘭、嘭”好不客气地开火,然后撒腿逃入黑夜。“小兔崽子”的呵斥声随着我们的笑声和鞭炮的清脆声一起融入到这安详幸福的山间乡里。
对比于城市那些“岸芷汀兰”“山水御景”这般文气上档的地名,在我们这里只有“东jiang(三声)”“下huo(二声)”“大lian儿坡”在农民们的世代耕作下与时俱进。东坡是几个清朝大臣的长眠之地,也许正是他们的护佑才使我们村永享安康,所以祭祖感恩一直是这个小小村庄的不渝美德。
闲不住的,春节之后不久,人们便在苹果地里剪枝拾条,更不用说春风花香间的授粉、绿叶青果中的套袋。人们还要拉犁耕地、下种上膜,为的是来年或当年收获不使农民发愁的花生、玉米和冬小麦。最幸福的无过于漫山遍野红登登、香飘飘的红富士、嘎啦、乔纳金,这可是栖霞农民的宝、栖霞人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VIP。
小时候,我也跟着大人们上山干活,什么活没干?虽然拉犁拉出了“佐罗”,但我们农村的孩子棒着呢。清晨沾露上山,中午顶阳上山。黄昏时,一天的劳作便完了,歇歇,坐在大石头上,坐在全村最高山的山顶上。夕阳无限好,晚风清来吹,和着乡村特有的炊烟香飘满山,望着映金映红的天云变幻各种姿态,一直,一直,到回家…
【点评】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愿景》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07湖南)。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10.下面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解答】本题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流程图包括教师、作者、同伴、交流和在创作几个要素,根据箭头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教师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课堂作文评价交流,学生把制作好的文本给学生阅读,阅读的同学提出评价,最后根据同伴的建议进行在创作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运用连贯通顺的语言表述流程图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教师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课堂作文评价交流;
②学生作者把制作好的文本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读,阅读的同学给出评价;
③双方交流之后,根据同伴给出的建议或者意见进行再创作.
【点评】本题是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登录流程图,明确流程图变换的趋向,最后根据箭头的指向叙述登录流程,然后运用恰当的语言对登录流程进行表述.
第1页(共1页)